探讨“诗意的栖居”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探讨“诗意的栖居”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张艳梅

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000

摘要:“诗意地栖居”本质上是实现和满足人们生活中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与时俱进,当代建筑设计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建筑在设计上早已不再局限于居住和形式方面,而是将设计者和使用者的审美追求融入建筑。本文通过探讨“诗意地栖居”这一哲学思想,对当下“诗意的栖居”现状总结和反思,并联系相关的设计实例,进一步探讨“诗意的栖居”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旨在促进建筑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设计审美;精神需求;诗意地栖居;建筑设计

1.“诗意的栖居”探讨

从表面含义来看,“诗意”一词是指诗词歌赋等所表达出的意境。从深层含义来看,“诗意”更多指的是人如何自由的存在。孙周兴先生在翻译《筑·居·思》时,把“筑”翻译为“筑造”,“居”翻译为“栖居”,“思”翻译为“思想”。想造好房子,有了房子才会有一个居所,而满足了物质层面的需求后,就会追求精神层面的物质,也就是所谓的“思”,这样人们才能自由的存在。“筑、居、思”之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从生理需求上升到精神需求的过程。“诗意的栖居”既不沉浸于感性中,也不乏理性的成分。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栖居……》的演讲中将《筑·居·思》中之前比较模糊的想法更加具象了。他既没有断言栖居等同于占用住宅,也没有完全沉浸在诗人般的想象力中。换句话说,“诗意的栖居”或许这两者的相互融合。

海德格尔说:“生命里充满了劳绩,但还要诗意的栖居在这块土地上。”他厌恶了现代技术把一切事物变得千篇一律。技术使人与自然脱节,把人看成被算计的物质,它将生活物化,一切事物变得冷漠,失去的对自由的思考。他所理解的“诗意地栖居”正是旨在通过艺术和诗意的表现形式来缓和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千篇一律以及生活的刻板化。当然,人们既要合理的利用科技带来的成果,又不能缺少对生活诗意的思考。

2.当下“诗意的栖居”的反思

在当下,“诗意”被商家们设计进商品宣传标语中,“栖居”的场所也只能通过消费入场。片刻的精神愉悦成为了奢求,人们想要获得在电影、旅游等精神上的享受就必须消费,不消费就没办法享受到这些产品提供的精神愉悦。此外,人们在审美需求上也被大数据精确地预计和操纵,以便商家生产出越来越“人性化”的商品,提供越来越精致的服务。另一方面,商家为了盈利和刺激消费,会在设计上极度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不停地制造话题和引发舆论,诱导人们自以为的潜意识的审美需求。商家们在本没有审美需要的地方“创造”出审美需要,从而刺激消费行为的发生。

现代人们渴望的“诗意地栖居”只是一种有钱消费,有时间消费的生活模式,而不是追求心灵的澄澈和精神的自由以及包容大自然的本质。人们喝着“天然”的水,吃着“有机无添加”的食物,住着“生态宜居”的小区,好像更加亲近大自然了,而所谓的“天然、有机无添加,生态宜居”恰恰是商家为了诱导消费创造出来的诗意的代名词。“诗意的栖居”只是商家为了刺激消费精心设计的卖点。然而,海德格尔表达的“诗意”可以理解为“思考、思想、情感”。人不同于动物,人有思想,更需要思考的栖居,物质和精神共存的栖居。“诗意地栖居”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是一个满足人的本质属性的前提下,更注重心理属性的空间。

由此可见,在现实生活中,“诗意的栖居”完全背离了海德格尔的本意,已经成为了人们标榜理想世界的极具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的口号。前段时间,四川甘孜藏族男孩儿丁真的走红,实际上正是人们渴望“诗意地栖居”的一种表现。“诗意地栖居”本质上是一种审美理想,在传统意义上,也代表着人民对日常生活的情欲需求、功利目的和理性意识的暂时性超脱。

3.“诗意的栖居”实例

建筑不是没有生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而是充满浪漫气息的生活空间,与人们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尤其当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能够让奔波忙碌的人们驻足放空一下,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今的建筑被人们称为钢筋混凝土的怪物,主要是因为它们无法向人们传递和引发情感共鸣,无法引导人们思考。建筑大师卡洛·斯卡帕是光线的大师,也是细节的大师和材料的鉴赏家。在他的建筑世界里,室内的设计就是整个建筑的内脏。古堡博物馆在改造过程中,斯卡帕把室内老旧的部分保留,并融合进新的东西,充分利用光线,很好地调整了动线和室内功能,使内部各部分相互协调。此外,他利用大量的廉价材料装饰室内细节,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通过改造,使材料和自然光线相呼应,为建筑的室内空间提供了良好的体验感。置身博物馆内,光线、形态和大量精致的细节都让人的灵魂得到升华,使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诗意。

诗意性的建筑应该注重审美和品味的提升。提到诗意的建筑,路易斯·巴拉甘也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大师。他认为诗意性的建筑应该像景观设计一样,用来探求美、品味。他的设计作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建筑设计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同时,在他的理念中,建筑不是独立的存在,更应该看中建筑与自然的互动性。“埃柏爵谷园林”位于墨西哥南端,是巴拉甘风格突显的开端。那里原本遍布着火山爆发遗留下的熔岩,地形条件也非常恶劣,因此很少有人敢在这片土地上做一些尝试。最后,巴拉干保留了下了当地大部分的自然景观,用少量的当地材料搭建平台、石墙,加以绿色植物点缀,使整个设计作品如同一颗绿色的珍珠。

利用光影来展现诗意的建筑是一种常见的手法。钢筋混凝土与阳光和自然的阴影相互交融,会让参观者大为惊叹。巴拉甘设计的吉拉迪住宅就很好的利用了光影。吉拉迪住宅中间有一条带有一排竖向窗户的黄色长廊。阳光从顶部照射在蓝色的墙面上,此时黄色、蓝色和黑色夹杂在一个空间中,让人分不出哪里是室内哪里是室外。长廊前面就是室内泳池,平静的水面上立着一根红色的柱子,光线在这片区域经过多次的折射、反射和漫射,呈现出了丰富的光影变幻。巴拉甘将光线,颜色和空间的组织运用到极致,吉拉迪住宅就是他用光影表达诗意的建筑的思考和总结。

由此可见,设计师在诗意的栖居的实践中,不仅注重自身设计理念的表达,更注重建筑、人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相处,强调建筑与人,建筑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东方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西方有"以人为本"的理念,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追求诗意的建筑上是一致的。

4.小结

“诗意的栖居”是人对自然与自由的思考和追求。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导致的问题有着清晰明了的见解,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极具超越性。他提出“诗意的栖居”,是希望人们能够自由的存在,回归到本真的状态,使人们的精神得到解放,获得自由,而不是一味地通过消费来获取精神上的自由。同时,这也是对设计者提出的要求:建筑不是一潭死水,而是富有生命的居所,为人们提供自由的栖居。

参考文献

[1]汪欣.难以实现的“诗意地栖居”[J].美与时代(下),2021(11):20-22.DOI:10.16129/j.cnki.mysdx.2021.11.006.

[2]孙世会. 诗意的栖居[N]. 中国建设报,2021-11-05(003).DOI:10.38299/n.cnki.nzgjs.2021.002668.

[3]张超楠.从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看大地艺术[J].艺术广角,2020(04):80-85.

[4]张阳.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理念下的设计启示[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7):36-37.DOI:10.16771/j.cn43-1247/ts.2020.07.012.

[5]海 德 格 尔 . 路 标 [M]. 孙 周 兴, 译 . 北 京: 商 务 印 书 馆,

2009:385.

作者简介:姓名:张艳梅

性别:女

籍贯: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河头店镇东大寨村

出生年月:1998年10月

在读院校:东北石油大学

专业:工业设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