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研究

孙敏超,,宁忠立,,孙佳慧,,李忠崴,,徐磊,,牟明

辽宁清原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辽宁清原 113300

摘要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往往是以经济效益为先,而对生态效益不够关注,因此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中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水土流失问题所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所以相关建设单位,必须要在结合工程发展实际的同时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开展有效的水土保持工作,以降低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化和良性发展,使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主要分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应用;分析

引言

目前,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措施无法满足生态修复的需要。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运用生态修复的相关的理论对来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的控制工作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1、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1植被破坏

水利工程准备施工前,有关单位应当对工程现场进行实地勘查,然后根据当地的地质、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进行基础施工。水利工程的基础建设和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行都会对场地及周边地区的植被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建筑废弃物、建筑工人生活垃圾的排放不规范和建筑材料对土地的长期挤压和污染,使得该地区的土壤质量下降,使水土保持性能降低,严重影响植被生长。地面上的植被可以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将影响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基础稳定。在基础开挖施工中,为了避免对地表的破坏,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对策对基础进行加固。否则,如遇暴雨会冲刷表面土壤,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会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效率,而且会使浑水冲进河里,造成水污染,甚至会造成潜在的安全危害。

1.2项目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均加强了各种项目的开发,项目的开发少不了土地的开发,部分开发商在进行项目的建设时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开发建设阶段人为的地面干扰会直接造成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以水利工程项目为例,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随意挖掘地面,在回填时未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导致土层结构遭到破坏,一旦遇到雨季,大量降雨直接冲刷地表,极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此外,大部分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期较长,所需的材料也较多,为方便施工,部分施工单位随意在施工地周围建设生活区域和材料临时存放点,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到处丢弃,直接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同时在施工结束后未进行严格的生态环境恢复,从而造成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生。

2、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有关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水土流失现状不容乐观,水土流失不仅面积大、强度大,危害程度也极大。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是我国山地占地面积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不具备一定的土壤抗蚀能力,加上降水、风力等因素的影响,加剧了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生态修复是以遵循自然规律、建立生态重建理念为基础的修复方式,通过地表植被覆盖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最终目标。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绿化面积相对较少,降水量分布不均,经常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但近年来,随着种草造林、封山禁牧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西部地区植被覆盖率逐年上升,物种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植被的修复使土壤蓄水量提升,当汛期来临时,可以发挥拦蓄的重要作用,减少洪水对河道的压力,进而降低了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可见,生态修复已成为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为维护生态平衡指明了道路。

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3.1促进相关行业利益和效益的综合性提高

水利水电工程,即是对自然界中原有的水循环系统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就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而言,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和方法的不完善,则存在着水土流失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正常的生活、生产和工作。另外,水土流失问题的存在也会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给当地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开展的过程中,生态修复作业是一项必备的工作,不仅能够保障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安全,同时也促进行业利益的提升,是有效贯彻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途径。

3.2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领土第三大的国家。人们对水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各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建设大量的水利工程来进行资源整合,确保各项资源均能充分有效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日益增多,这就会导致一些水土流失问题,而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水土流失的防治与修复需要根据场地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析,因地制宜进行战略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方案,从而保证绿色工程的创造性和施工效率。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中,相关人员需要借鉴以往的经验,学习先进的技术手段,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到实际的修复工作中,从而保证生态修复方案的理想效果。此外,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好植被保护和随后的种植,以确保该地区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3.3建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系统

为及时掌握水土流失情况,应结合地域特点建立覆盖全省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及重要流域的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系统,定点预报土壤流失、植被数量及类型、土地利用等状况,通过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和数据信息综合分析,为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提供科学指导。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的内容有:①水土保持普查动态监测:定期开展普查,掌握土壤侵蚀强度、面积、分布和侵蚀现状等;查清水保措施现状、数量、分布情况等;完善数据库,为水土流失治理、行政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②重点防治区水土保持监测:采用遥感、地面观测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监测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水土流失状况、植被状况;监测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强度、面积和分布状况。水土流失治理方向及途径:以建设与恢复植被为重点,强化水土资源保护,有效控制山洪灾害,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

3.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

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存在“人定胜天”的挑战思维,而不曾想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模式。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正是利用自然本身的力量改善水土流失现状的一种修复模式。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构建良好社会氛围,可以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将水土流失生态修复作为重点工作,正确理解生态修复与人工修复的区别与联系,用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短暂经济利益的典型实例引导和教育群众,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充分认识生态修复的意义以及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系统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与社会参与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建设利国惠民,繁荣市场经济,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在具体工程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工程社会效益和环境经济效益的统一。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中,对水土保持进行严格的监管,以提高对水土保持的重视度,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不断发挥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以及综合效益,推动水利工程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文健.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土保持工程的应用分析[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21,4(4):64-66.

[2]王录仁.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生态修复技术应用[J].农村实用技术,2021(7):135-136.

[3]史文龙.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J].清洗世界,2021,37(6):77-78.

[4]黄桂云,张国禹,吴笛.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219.

[5]蒋文健.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土保持工程的应用分析[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21,4(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