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人文地理城乡规划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试论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人文地理城乡规划建设  

盛彩霞1 ,马庭伟1 

1.山东亿华天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新时代开始以来,我们的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被包括在五个综合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所有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如此的城乡规划,在保证科学合理性的基础上,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和范畴。本文阐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背景,重点分析了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如何进行城乡规划。

关键词:生态文明;视角;城乡规划

总书记大会上曾多次强调,山与绿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重申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但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民的生活和生活,因此,无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乡规划仍在工作,两者都应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人文地理城乡规划是一门将基本和应用内容与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和管理相结合的专业。通过城乡规划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促进城乡人口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确实涉及很多学科,每一门学科都是学好本专业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了解更多,才能协调环境、经济、文化、地理等因素,从而指出正确的城市化道路。因此,本专业涉及面广,视野开阔是必要的。

近年来,我国不断从生态文明和相关人才培养的角度加强人文地理学和城乡规划的理论研究,拓展人文地理学和城乡规划的深度,调整相关学科建设。有关倡议表明,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密切相关,并出现了新的机遇。在新的机遇面前,也会有相关的挑战。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了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并对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为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飞速的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效益的做法不利于中国的长远发展,也不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从“十一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都体现了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生态文明体系的决心。中国生态文明的领域已经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逐渐扩展到绿色发展。在专业化管理的推动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社会共识和热点话题。

二、如何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做好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是政府不断优化空间资源配置的法律武器,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和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是控制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也是推进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必要环节。因此,城乡规划的设计和实施要始终坚持生态文明的理念。

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转变城乡规划理念

转变规划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制定城乡发展战略时,还应重点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审视城市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将生态文明规划与城市特色紧密结合。生态规划理念应体现在城市定位、城市文化、城市布局、城市功能等各个领域,生态文明理念应应用于整个规划体系,并将总规、专项规、控制规融为一体。

()完善空间规划体系,促进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化

在规划过程中,要坚持多规划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城乡发展的整体性,追求空间规划体系的统一性,明确和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红线,注重城乡空间格局的集约化和生态化。协调不同的规划空间,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协调生态保护空间、农业发展空间和城市建设空间,并将城乡空间布局的目标确立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我们应该采取多方案结合的政策来改革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要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另一方面要突出城乡功能匹配。同时,加强城乡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真正处理好生产、生态、生活的空间格局关系。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生态保护工作,把积极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尽量减少环境成本。因此,必须坚持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确保节能环保的产业结构。必须坚持产业发展方式绿色化,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走绿色生产道路。

此外,还要注重传统产业的生态发展,运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利用清洁低碳资源,确保资源开发的安全和环境保护。着力发展高端新兴产业,加大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转化应用力度,发挥引领作用。

(四)继续完善绿色基础设施

所谓的绿色基础设施,是指绿色空间网络之间相互联系,这部分主要包括自然区域和开放空间,特别是,是原生植物,森林,雨水花园,湿地,和绿色的方式,将上述所有元素合理的有机统一和互联网络系统的方法。

然而,目前绿色基础设施概念的引入相对较晚,时间也相对较短,国内还缺乏具体的实施努力。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完善规划、政策制定和资本投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避免城市发展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二是进一步完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包括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规定纳入城乡发展政策,并将二者紧密结合。

三是,我们应该做一个好工作的宣传和鼓励群众,提高他们的意识和热情参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传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尽快,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

()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当前教学改革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和实践为中心,以社会人才市场趋势为导向,在专业课程和专业定位上,以校企合作为实践平台,并始终将专业行为和职业道德修养贯穿于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的整个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教学内容

结合社会需求,建立综合教学内容体系,包括教学实验、技能训练与实践、课程设计和社会实践等多元化内容,并根据学生的一般技能、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等多层次、分步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同时还需要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他们未来发展的要求,如将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的教学内容融入不同的模块到各个教学环节中,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过于分散,保证学生所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改革教学管理

目前,我国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教学管理可分为硬件管理系统和软件管理系统。软件管理系统包括专业教学管理系统、管理措施和管理评价指标。硬件管理系统包括计算机配置、管理机构、实践教学基地、对接产业孵化器等。为保证专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必须构建软硬件系统完备、结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全面保障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城乡规划的目标和具体工作内容等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并且为了更好地满足城乡规划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各高校要做好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人才培养改革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环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全面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这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战略和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生态文明理念,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城乡规划绿化

参考文献:

[1] 庄加红.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研究[J].四川建材,2018,44(10):44,46.

[2] 胡震峰.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J].四川水泥,2017,(1):85,145.

[3] 陆大道,姚士谋、李国平等.基于我国国情的城镇化过程综合分析[J].经济地理,2007,11

[4] 章仁彪.城市让生活更美好[J].杭州通讯,2008,12

[5] 甘满堂.社会学的“内卷化”理论与城市农民工问题[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6] 大卫・哈维.新帝国主义[M].初立忠,沈晓雷,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28

[7] 郑杭生、李路路等.当代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现状与趋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