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筑施工承包市场现状与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探究建筑施工承包市场现状与应对策略

安景旗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308

摘要:建筑施工承包制度具有一定优势,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导致该制度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因此对建筑施工承包市场进行整顿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先从准入制度不合理、市场信用缺失、监管不到位、市场竞争压力大、施工承包偏见严重、施工主体管理不足等方面分析建筑施工承包市场现状,再提出改善当前建筑施工承包市场现状的应对策略,为建筑施工承包制度的推广提供保障。

关键词:建筑施工承包市场;总承包制度;监督管理;信用评级制度

引言:建筑施工承包制度经过不断发展主要分为阶段承包、专项承包、建设全过程承包、建造-经营-转让承包四种模式,其中建设全过程承包也叫总承包制度,该制度在建筑施工承包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建造-经营-转让承包模式适用范围较小,而阶段承包、专项承包制度专业性较强,但是总体成本、质量、安全、进度控制效果较差,因此建设全过程承包制度是最佳选择。

一、建筑施工承包市场现状

(一)准入制度不合理

建筑施工工程造价成本高、施工周期长、社会影响大,过去在计划经济体系下将承包企业资质分为不同等级,这样既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又可以减少工程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威胁。而市场经济体系下对原有建筑施工承包企业准入制度进行了调整,通过专业资格证书制度确定企业是否具备承包资格,但是也衍生了挂靠和借用资格证的现象,并未解决准入制度不合理的问题[1]。如今,建筑施工承包市场通过招投标制度对企业资质和能力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才能承包该工程,但是也延伸出陪标、围标等问题,准入制度不合理的问题仍未解决。

(二)市场信用缺失

建筑施工承包由于发展过程中存在收费混乱的问题,导致建筑施工承包市场信用缺失,建设单位对施工承包单位的信任度不足,不愿意采用总承包制度。后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建筑施工承包市场乱象进行整改,总承包制度才有所好转,但是仍然不被建设单位完全信赖。建设单位更愿意通过电子招投标系统对设计、采购、施工等阶段进行单独招标,挑选出具备对应能力和资质的单位,然后由建设单位进行统筹,若不解决信用缺失的问题建筑施工承包市场很难扩张[2]

(三)监管不到位

建筑施工承包制度在监督管理下才能够政策发展,收费乱象等情况才能有所收敛,但是在电子招投标制度下仍然有政府人员为了利益与承包企业同流合污、铤而走险,各级干部卷入建筑施工承包案件中的情况偶有发生,及时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该问题也无法完全避免。因此,建设单位更愿意自己对设计、采购、施工等单位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有些建设单位直接聘请第三方监管单位负责此事,但是由于人员数量和素养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四)市场竞争压力大

建筑施工承包模式中最常见的是阶段承包、专项承包、建设全过程承包,其中建设全过程承包的总承包制度市场竞争力受到阶段承包、专项承包的竞争压力比较大,而且中小型建筑工程使用阶段承包、专项承包模式即可满足要求,只有大型建筑工程对总承包制度比较重视,因此建设全过程承包的总承包制度市场份额仍比较低[3]

(五)施工承包偏见严重

建筑施工承包各项模式不被建设单位所了解,很多建设单位认为设计、采购、施工等阶段承包也可以叫做总承包制度,但是只有设计、采购、施工等阶段全过程承包才能称之为总承包制度。在施工承包偏见严重的情况下,总承包制度市场份额比较低,与国外总承包制度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而且,部分建设单位即使选择总承包制度,也会在建筑工程中对施工单位的管理进行干预,并没有真正让施工单位总承包所有阶段的全过程管理工作。

(六)施工主体管理不足

我国建筑施工承包企业数量非常多,具有大型建筑工程总承包资质的企业也有很多,因此部分不具备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通过挂靠在大型企业下的方式承包自身不能承接的工程,这样具备大型建筑工程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即可对各类工程进行垄断,最终建筑施工质量、成本进度均无法保证,豆腐渣工程、烂尾工程越来越多,其根本原因为施工主体管理不足,该问题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如何惩处。

二、建筑施工承包市场应对策略

(一)完善招投标制度体系

政府可以通过法律对招投标制度体系进行完善,确定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下选择具备实际设计、施工能力的单位,并且确保材料采购成本相对较低,避免建筑施工成本严重浪费。为了提高招投标制度体系审查的合理性,必须对招标单位进行多方资格审查,确保审核结果合理、准确,尽量避免暗箱操作的可能,这样才能推动建筑施工承包市场的发展。

(二)完善施工承包法律法规

政府需要对建筑施工承包的定义、内容、范围、管理方式进行完善和补充,若发现一种实为总承包制度名为分包制度的承包形式,则必须通过人大会议等方式将其补充到《建筑法》、《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中,确保建设单位、分包单位的利益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完善施工承包法律法规的目的是让总承包单位依法开展工作,让其按照分包合同支付分包单位工程款,减少分包单位与总承包单位的经济纠纷。

(三)加强施工全过程监督管理

建设单位必须重视设计、采购、施工等阶段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工作,为了提高监督管理效果,建设单位必须指派足够的监管人员对各个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监督,确保分包单位和总承包单位按照建设单位要求施工。若建设单位不能派遣足够数量的监督管理人员,则必须与第三方监管单位进行合作,让其代替建设单位对总承包制度下分包单位和总承包单位是否履行自己的职责,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才能让总承包制度发挥出应有效果。

(四)加强总承包制度推广

施工单位想要开展总承包制度则必须向目标建设单位展现该制度的优势,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采用品牌战略、集中发展战略打出企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让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能力具有一定了解,这样才能在招投标过程中脱颖而出。总承包制度推广也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帮助,若政府审核后发现施工单位可以充分发挥出总承包制度优势,而且总承包模式完全符合法律规范,则可以在政府工作中推荐该施工单位进行承包管理。

(五)提高施工队伍专业水平

施工单位在设计、采购、施工等阶段的全过程承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总体专业水平不如阶段承包、专项承包体系下的施工队伍,因此总承包单位必须对其设计、采购、施工等部门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使之专业水平稳步提高,否则无法在建筑施工承包市场中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施工队伍需要定期接受专业培训,并且在施工前开展技术较低,确保对工程施工要点全部掌握,这样才能减少施工成本浪费,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特殊作业人员必须具备对应资格证书。

(六)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制度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制度,让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总承包模式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市场行为、质量安全、其他,总计评分满分设置为100分最为合理,具体评价指标可以分别赋予不同权重,这样建设单位在选择施工单位之前浏览其信用评级结果即可判断该企业是否具备承包建筑工程的能力,企业信用评级制度能够倒逼施工单位在承包制度下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结论:综上所述,政府、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完善招投标制度体系、完善施工承包法律法规、加强施工全过程监督管理、加强总承包制度推广、提高施工队伍专业水平、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等策略,改善建筑施工承包市场现状,推动总承包制度的应用,这样才能达到控制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和进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白.浅析施工总承包企业在项目实施中的采购管理[J].中国产经,2021(12):190-191.

[2]陶小云.建筑工程施工发承包市场行为监督管理探讨[J].安徽建筑,2020,27(05):180-181.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9年工作要点[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9,12(Z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