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逆商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逆商培养

王倩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衡阳  421008

【摘要】近年来,中小学生因为遭遇各种挫折导致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当代的中职学生具有不成熟、个性强、重情义、依赖重等特点。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逆商变得尤为重要。现行的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含有许多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智慧、对社会的情感和对逆境的态度的有利于逆商培养的内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在历史解读、情感熏陶、时事针砭中培养学生逆商,使学生在应对挫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中职语文;逆商;课程思政;中职学生

“逆商”这一概念由保罗·斯托茨提出,全称逆境商数,用来评判个体在逆境中承受压力,扭转逆境,战胜挫折的能力。有学者认为:“逆商是一种量化标准,用来评判个体在逆境中的抗争能力、耐挫能力、胆识本领等诸项心理素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逆境商数体现的是个体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时,受到妨害时所展现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战胜苦难并坚持发掘自身潜力的精神动力。[1]

近年来,中小学生因为遭遇各种挫折而发生的极端事件层出不穷,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问题尤其是面对困境的抗挫能力成为热议的焦点。中职学生作为在家庭缺少陪伴,在学校没有学业成就感的群体,内心的需求尤其需要呵护。当代的中职学生具有不成熟、个性强、重情义、依赖重等特点。面对困境,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承受能力、抗挫能力,并扭转困境,战胜挫折变得尤为重要。[2]

心理健康教育课毕竟有限,再加上很多中职学生并不了解和重视心理健康,也不会主动去寻求成人的帮助。《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心理健康也是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课程思政来实施。语文课程在课程思政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情感熏陶、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心理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逆商的培养。

一、现行的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可以挖掘出不少有关逆商培养的阅读内容。

(一)对生命的思考

《师说》《琵琶行(并序)》《致橡树》《劝学》《获得教养的途径》《像山那样思考》

(二)对人生的智慧

《前赤壁赋》《沁园春长沙》《游褒禅山记》《念奴娇赤壁怀古》《登岳阳楼》《兰亭集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恰同学少年》

(三)对社会的情感

《诗经两首》《廉颇蔺相如列传》《边城(节选)》《陈情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祝福》

(四)对逆境的态度

《窦娥冤》《一个人的遭遇》《鸿门宴》《老人与海》《飞向太空的航程》《将进酒》《清塘荷韵》

由此可见,教材中对逆商培养的课文很多,有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

二、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融入逆商教育元素

(一)在历史解读中培养逆商

课文中有许多是古代文学作品,其中包含着大量古代名人和文学作品形象逆境中成长成才的故事,这些人都可以作为学生的楷模,对学生加以影响。譬如讲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林冲的人生经历,他从八十万禁军教头沦为阶下囚,身处逆境始终没有放弃,最终看清现实,反抗上梁山。再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身处逆境,但他没有放弃,凭借智慧和勇气帮助国家取得胜利,成就了流传千古的美名。《史记》作者司马迁因李陵案遭受宫刑,不忘父亲遗愿和自己的志向,忍辱负重,写下千古名作。诗人李白一生志向远大,但始终没有得以重用,被赐金放还,但他没有悲观,在《将进酒》中抒发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言壮语。唐朝时期,社会风气“耻学于师”,韩愈却力排众议,鼓励李蟠求学于师,写作著名的《师说》,影响天下学子至今。

(二)在情感熏陶中培养逆商

教材中还有许多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有着很强的代入感,可以给学生情感上的熏陶。譬如在学习《老人与海(节选)》的过程中,随着情节的发展,学生往往被带入老人的情境,感受到老人面临的一次次危机,情绪随着老人的境遇时而放松时而紧张,通过老人克服重重障碍,最终把大鱼的残骸拖到岸边,切实感受到老人的坚韧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感受到虽然失败但不服输,重整旗鼓的斗志。又如在苏轼的《前赤壁赋》中有一段景物描写,学生想象自己沉浸其中,感受大自然的宏大与美好,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所谓的烦恼,已经只是“沧海之一粟”,微不足道。《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中感受毛泽东、蔡和森等青年学子在乱世中如何立志,救国家于危亡的意气风发。

(三) 在时事针砭中培养逆商

许多课文的内容可以拓展到当今社会现象。学生通过讨论,针砭时事,提高内心对抗逆境的能力。譬如《获得教养的途径》文章的主旨是阅读能获得教养,然后拓展到人要不断阅读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教养,遇到困境才能不慌乱,勇敢面对。联系到现实中有人因为阅读学到知识,在关键时刻自救的故事。又如学习《致橡树》这首宣告女性独立爱情观的诗歌时,可以拓展到当今许多青少年因为失恋而放弃自己生命的现象,继而引导学生要有正确的爱情观,不要依附于他人,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轻易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再如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清塘荷韵》时,由荷花生命力的顽强拓展到一些青少年因为学业的压力,离家出走,自暴自弃,甚至放弃生命。学生讨论这些事件,在讨论中感受面对挫折的态度和勇气。

三、结语:

挫折存在人的整个一生,没有人一生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处在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青少年思想还不成熟,情感上背负的包袱也很沉重。尤其是缺乏家人陪伴和学业成就感的中职学生,更容易把一些平常的挫折看得很沉重。面对挫折的人生,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程的人文特征,在阅读教学中积极施行课程思政,引导学生直面挫折,清醒地告诉自己面对的是逆境,然后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接受现实,理智地想办法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在应对挫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为参天大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吕程.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逆商培养[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7.

[2]俞超.基于逆商现状调查谈大学生抗挫能力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9(8),36:99-102

作者简介:王倩(1982—),女(汉族)。湖南衡阳,衡阳市职业中专,本科学历,讲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0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角下衡阳市中职语文美育与德育的统一研究》(立项编号:ZJZB202009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