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控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2
/ 2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控措施

罗骋华

身份证号:41152119890518301X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是我国交通事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依然面临多方面的问题,使得路面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车辙、和坑槽等病害。本文在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路面施工和养护的各个流程出发,对其成因进行简要分析,并结合运行现状提出对应的养护对策,以期为我国交通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防控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在技术处理不到位的情形下,将会使道路损坏现象不断加剧,给交通安全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加强对病害成因和防控措施的研究,是公路管理事业的基本问题,做好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

开裂、车辙、推移和坑槽等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见较为常见的病害类型。这些病害产生的根本原因有所不同,但是对正常交通运行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在路面开裂现象较为严重的情形下,不仅会危及行车安全,还会出现变形和沉降等后续问题;而坑槽病害的出现,则主要是由施工因素造成的,同样对后期维护具有较高的要求。

2、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2.1 沥青质量因素

沥青质量是影响沥青混凝土病害现象的首要因素,虽然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国产沥青在整体性能上与国外沥青的差异已经逐步缩小,但是在含蜡量和抗老化性能方面依然有一定的差异,这对路面病害的产生具有直接性的影响。而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这些因素的影响比重相对于成本控制因素而言,其重要性有所下降。在实际施工中通常是采用表层采用进口沥青、中下层采用国产沥青或者全部采用国产沥青的情形,这对路面的实际使用效果将会造成直接性的影响。

2.2 施工设计因素

在目前我国公路工程设计工作开展中,多是以当时的交通流量和城市短期规划为设计依据的,整体工作开展缺乏前瞻性。但是在城市化推进速度全面提升的背景下,部分道路设计无法满足后期快速提升的交通量的需求,车流量的大幅增加,将会使得路面承载呈几何式增加,由此产生不同形式的病害。还有一些设计方案与当地社会环境状况之间发生偏差,导致设计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车辆运行的基本需求,从而导致路面产生病害问题。

2.3 施工控制因素

施工控制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的重要成因,并且这方面的因素又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组成部分。首先是质量控制不足,部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片面追求项目的经济效果,疏于材料质量控制和工艺流程控制,从而造成部分环节质量控制不足,导致公路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等不同类型的病害。其次是基层施工控制不合理,在使用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基层主材时,常会出现集料集配控制不合理,进而造成集料离析等现象的出现。再次是在路面进行压实处理时,所选择的压路机型号与施工要求之间不符,从而导致碾压工艺无法满足工程施工标准,使得公路工程在整体上出现结构稳定性差,进而给后期使用带来较为明显的路面病害现象。

2.4 道路养护因素

道路养护是有效预防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发生和扩散的重要保障,但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养护工作在整体上较为滞后。相对于低水平的养护工作而言,行驶车辆的超载超限却是公路管理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路面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形下,相关的防范和养护措施无法及时得以落实,对于已经发生的病害无法及时进行处理,在病害不断恶化甚至蔓延的情形下,给道路交通安全维护也带来较大影响。

3、提升混凝土路面养护水平的对策

3.1 强化设计工作重视程度

公路工程项目设计对后续病害生成和养护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在开展设计工作时,要求设计人员首先要能够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整体状况有着深入了解,在项目资金投入和环境条件允许范围内,尽量提升公路修建的等级水平。其次是在进行基层设计时,需要在做好地质勘察和气候等客观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基层、面层处理措施,同时还要能够采取新型施工技术,有效提升基层与面层之间的弹性模量。再次是在给排水等辅助设施设计时,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充分考虑自然和社会运行的极端情形所带来的影响,尽量提升设施设计的规格,减少公路使用过程中带来的病害。

3.2 加强施工工艺研究

施工工艺提升是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的重要举措,在施工过程中,具体的工艺措施需要落实在沥青混合料的材料选择、配比、摊铺、压实等各个流程中。在进行配比施工时,必须做好材料的质量控制,严防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从材料的采购、运输和储藏及沥青拌和前的检查的各个流程入手,坚决避免不合格的施工材料进入施工流程。其次是在进行配比时,要严格做好配合比调试设计,通常情形化,应当依照设计说明书所提供的方案进行调试,但是对于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加强各个方面的沟通,对方案进行优化,一般情形下,沥青用量误差应当控制在±0.2%以内

[1]。同时还要在确保路面使用耐久性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水泥或消石灰粉的比例。再次是在摊铺流程中,应当依照公路设计等级和具体用料情况选择对应的施工方案,例如在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作为路面主料时,需要采用两台以上的摊铺机进行前后同步作业,并且将摊铺速度控制在1-3m/min左右[2]。在大风降温等特殊天气时,应当停止施工作业。最后是在压实作业程中,应当严格遵照设计要求,做好初压、复压好终压三个基本流程。在流程推进过程中,应当由专人负责,仔细检查碾压的次序、编数、车速和混合料温度控制,并做好对应的数据记录,从而为后续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3.3 强化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是与工艺研究同步实施的,但是其具体要求更为严格、更为细致。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在相关规范的要求下,构建起完善的施工质量控制机制,做到每个环节都有人做好相关的数据记录,包括材料使用的配比、施工工期控制、工艺流程中所产生的基础数据等。在对施工质量进行监测时,还要能够积极采用新型设备和监测技术,有效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同时,对于临近河道、沟渠等特殊路段的路面,还要做好护坡施工等控制措施,尽量减少隐性因素对路面造成的负面影响。

3.4 加强道路养护

养护工作开展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防控的重要措施,也是最为有效的措施。但是在目前公路管理事业开展中,对道路管养工作开展还不够重视。提升道路养护工作水平,需要管理部门构建起完善的养护工作机制,提升日常养护工作的专业水平,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加大新型养护技术的应用水平,提升养护工作开展的科学性[3]。以此才能够确保养护工作效率尽量提升,有效降低养护工作成本,避免路面病害扩大化,为公路交通稳定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过程中,病害发生是一种必然现象,由此带来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无论病害产生的根源如何,都应当采取对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以此才能够减少病害发生的概率,提升道路质量安全水平,防止由于病害处理不到位而造成的交通安全事故,为社会生产生活的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庞海宗.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运用的病害治理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16):161-163.

[2]李晓明.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与养护建议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20(02):138+141.

[3]徐启利.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处置及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9,15(05):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