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稳定剂在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生产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2
/ 2

食品稳定剂在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生产中的应用

宁以强

南宁淮南王豆奶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随着市场上饮料需求的增多,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各种口味的饮料,由于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独有的口感,广受大众的欢迎。但由于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的生产过程中,饮料成分复杂,且性质不稳,为保障饮料口感和性能,很多的生产厂家都在这类型饮料的生产中添加了食品稳定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类型的食品稳定剂,具体的应用中,需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生产中食品稳定剂的具体应用,对食品稳定剂在行业内的推广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食品稳定剂;应用

近年来,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饮料生产日渐成熟,饮料厂家完全可根据对大众口感的调查,生产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饮料产品。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为一种比较常见的饮料类型,这类型饮料的口感独特,但根据对此类饮料的生产情况调查,往往需在其中添加一定的食品稳定剂,以生产出好口感、健康的饮料。随着饮料生产中食品稳定剂的大力推广,在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类型的食品稳定剂,如增稠剂、乳化剂等,但由于每种食品稳定剂作用的区别,在具体应用时需区分开来。

1.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的研究分析

针对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这类型饮料的体系不稳,经常产生悬浮液,根据饮料生产过程,植物蛋白中的豆类植物蛋白为其中的主要成分,这一成分的营养价值高、安全性好,当采用了乳酸菌发酵工艺时,蛋白质将逐步被降解为分子肽和分解氨基酸,最终被人体所吸收。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中也富含一定的活性菌,这些菌体对于人体新陈代谢等也有诸多的优点,不仅可调节和改善肠胃,更可提高人体免疫力,由于其中的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等含量偏低,很多心血管疾病的人员比较适合饮用这种饮料[1]

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中的成分十分复杂,包含有悬浮液、乳浊液与盐糖物质,受蛋白质水合作用干扰,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与水结合必将导致pH值的波动,一旦pH值与蛋白质的等电点相接近的情况下,静电引力作用显著降低,伴随着蛋白质分子的凝结与沉淀,但对于绝大多数类型的蛋白质而言,其等电点一般保持在4~6之间,由于蛋白质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其等电点也有所区别,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中的金属盐类物质,对饮料稳定性的负面影响也比较大,通过添加食品稳定剂,可提高植物蛋白饮料稳定性,改善产品口感。

2.食品稳定剂在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生产中的应用

2.1增稠剂

食品生产领域,增稠剂属于一种特殊的添加剂,这种添加剂的稳定性好,且具有一定的黏度,是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生产中比较常见的稳定剂,通过在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饮料黏稠度。根据其对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的改善原理,利用增稠剂可有效缓解蛋白质分子的运动,使蛋白质颗粒的沉降速度大大降低,形成较为稳定的体系[2]。增稠剂本身就是化合物,独有的大分子结构可形成保护胶体,从源头上抑制凝结物沉淀。常见的增稠剂主要为:

2.1.1海藻酸钠

海藻酸钠为多糖溶液,可溶于水,分子链与纯聚糖醛酸的分子链大致相同,根据有关的调查,不同用量、不同黏度的海藻酸钠在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生产中的应用,可实现对饮料稳定性的改善。因为海藻酸钠的性质特殊,可直接与大豆蛋白有效结合,在pH减小的情况下,大豆蛋白中的蛋白质必然出现沉淀现象。通常情况下,蛋白饮料中的海藻酸钠使用,其用量一般保持在0.1~0.4%之间,在添加量增加的情况下,沉降量也有所增加[3]。一旦海藻酸钠的pH值与蛋白质的等电点相接近,乳酸菌的黏度也显著增大,在降低pH值的情况下,大豆蛋白的电荷出现变化,引起了沉淀物的产生。因此,综合来看,海藻酸钠在低pH值时,对大豆蛋白饮料的保护作用相对较低。

2.1.2果胶

果胶具有胶凝性,当处于酸性条件时,分子结构同样可保持在稳定的条件下,依据酯化程度,包含有低酯和高酯果胶两种类型,高酯是在糖和酸达到一定浓度的情况下,在钙离子发生了反应以后所形成的凝胶。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的生产中,果胶的使用相对较多,因为高酯果胶的钳段结构pH值如果保持在3.5~4.3之间,将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生成亲水性复合物,而分子结构稳定性与果胶浓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呈正向变化的关系,在果胶浓度增加的情况下,分子结构更为稳定[4]。根据实际的生产经验,对于植物乳酸菌饮料来说,果胶添加量一般维持在0.4%左右。

2.2乳化剂

乳化剂可使含有互不相溶组分的混合液体更为稳定,在食品加工与制作过程中,通过乳化剂的使用,可改善混合液中不同构成相间的表面张力,兼具乳化、分散、稳定、发泡的效果,使食品的物理状态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食品口味更佳、风味独特。对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来说,在这类饮料的生产过程中,如果可以在其中添加一定量的乳化剂,就可在油水界面上发生共吸附的作用,使油水界面张力显著减小,降低界面疏水性,保持脂肪微粒均匀分布的状态

[5]。在食品的加工与生产中,乳化剂与增稠剂有协同关系,相互之间的作用可提升体系的稳定性。市场上的乳化剂品种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酪蛋白酸钠

市场上包含有一些阴离子型食品,对于这类型食品来说,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往往会采用一定的酪蛋白酸钠乳化剂,因为这类型乳化剂的分子中存在有亲水基团与疏水基团,乳化性与增稠性明显。椰子汁、花生乳、核桃露等植物蛋白类饮料中,一般可添加0.4%左右的乳化剂,通过酪蛋白酸钠的使用,可抑制脂肪的析出、产品的分层,对于维持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的pH值,对乳化性能的影响显著,在酪蛋白酸钠使用时,需考虑pH值大小。

2.2.2单甘油脂肪酸

单甘油脂肪酸酯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含两亲分子结构,亲油基团与亲水基团分别由脂肪酸基、甘油所构成,因为这一特殊的分子结构,单甘酯在豆乳体系内看依据其分子内极性而出现定向排列的现象,也就减小了油水的界面张力,使脂肪以水包油的方式分散在豆乳体系内,可避免脂肪出现上浮的现象,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下。当然,单甘酯还可与植物蛋白质形成相互的作用关系,使得蛋白质分子之间相互连接起来,通过这一作用过程,大豆蛋白的凝胶强度显著增大,也就可形成致密的网络结构,起到架桥作用。根据相关学者的有关试验,在乳酸菌饮料中添加0.18%的单甘酯时,饮料的稳定性相对理想,黏结性、内聚性都显著改善,脂肪上浮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2.3络合剂

对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来说,在生产的过程中,其生产原料内一般含有钙、镁等多价金属盐离子,在pH值小于植物蛋白质等电点时,钙离子以游离的状态存在,能够与蛋白粒子之间发生桥连作用,产生胶团,发生絮凝沉淀。而络合物与体系中的钙离子之间的作用,可生成螯合物,使得游离钙离子的数量显著降低,尽可能避免钙离子与大豆球蛋白的结合,将饮料体系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如磷酸盐、柠檬酸盐、植酸等,均是较为常见的络合物。

结束语

植物蛋白乳酸菌饮料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体系的稳定性较差,为提高稳定性,一般需利用食品稳定剂来实现,但市场上的食品稳定剂类型较多,不同类型的稳定剂,也有不同的使用特点,需结合实际需求,来进行相应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玉峰.HACCP体系在植物蛋白饮料生产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0,649(06):202.

[2]许新月,李昶,崔文玉,等.复合酶解蛋白质工艺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2020,41(12):4.

[3]王东坤,张佳艳,李才明,等.植物乳杆菌强化发酵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2,48(7):6.

[4]谭少聪,邱梦辉,黄德金,等.基于稳定剂和微胶囊化联用技术制备姜黄素纳米颗粒[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5):7.

[5]黄雪琳,刘敏慧,杨丽,等.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光稳定剂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规律的研究[J].包装与食品机械,2021,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