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教育的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2
/ 2

桂北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教育的路径

韦微

兴安县柘园小学   广西桂林541000

摘  要:乡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乡土文化教育,有利于丰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推动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等具有较大的教育价值。因此,分析桂北地区小学语文融入乡土文化的缺失,并提出桂北地区乡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乡土文化;桂北地区

引言

乡土文化是民众经过较长时间的历史沉淀而形成特定的人文资源,主要包含村规民约、家族族谱、民风民俗、传说故事、传统技艺、历史古迹等方面。目前,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现代先进的城市文化对传统的乡土文化造成了强烈冲击,使得小学语文教育中所传承的乡土文化越来越少,造成了目前小学教育与乡土文化相脱离的局面[1]。鉴此,笔者通过对桂北地区乡土文化教育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针对桂北地区小学语文教育乡土文化的缺失,积极寻求桂北地区小学语文乡土文化教育的主要路径,对推动桂北地区小学语文乡土教育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1桂北地区小学语文融入乡土文化教育的价值

1.1有利于丰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

桂北地区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因素,除了自然风光外,还有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比如:红色文化、戏剧文化、饮食文化、民风民俗等,这些丰富的乡土文化是当地语文教师唾手可得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将这些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是对现有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补充和扩展,是可以开发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1.2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桂北地区乡土文化被“边缘化”的趋势日渐加重,作为弘扬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理所被重视。经过调查,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地人对乡土文化的漠视。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者应该肩负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使命,对于教师来说,将桂北地区乡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乡,增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度。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进一步挖掘有价值的乡土文化,开发有价值的乡土文化资源,在此过程中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1.3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标中提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有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乡土文化作为校外课程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独有的亲近感,学生容易产生灵魂与情感的共鸣,从而对当地的乡土文化产生认同感。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领悟乡土文化的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2桂北地区小学语文教育乡土文化的缺失

2.1教材缺乏含有乡土文化的作品

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材在选文上一味地过多追求名家名作。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收录了毛泽东、老舍、朱熹、臧克家等近现代名家名作十余篇,那么在篇幅上就会压缩其他普通作家的作品。在普通作家里,而农民作家只是一个弱势群体,往往不受重视,而饱含浓厚乡土文化气息的作品难以进入小学语文教材。诚然,不可否认的是名家的作品相对而言更为规范、高雅,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那些含有乡土文化气息的作品,无论是在语音风格上,还是在内容上,学生都更易于接受,如果采用这样的作品,可以极大地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2]

2.2教材内容缺乏乡土文化元素

教材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它内容的呈现方式对学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发现,在教材的选文上,更多是对现代化文化的渲染,基本上偏重于城市美好的生活、上层高雅文化的体现,而对于一些乡土文化、底层文化等题材的作品较少,缺少乡土文化元素。除此,有的还带着一些批判的态度来对待乡土文化的作品。久而久之,学生与乡土文化的距离感逐渐拉远,进而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3教材缺乏乡土文化榜样的塑造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对人物塑造,往往以历史典型人物为主,体现出“高大”与“完美”,并对这典型人物加以生动的描述,凸显人物的正面影响,没有半点瑕疵,以此提高学生向榜样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这样对人物的塑造,导致人物形象刻板,这和小学生的悟性、心理等有一定的差距,难以形成亲近感。而在教材中,很难见到充满乡土文化气息的榜样,忽视了普通百姓、工人、农民等平民百姓的人物形象塑造。

3桂北地区乡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

3.1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桂北地区乡土文化

基于课程改革发生了变化,由重视教师讲授向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转变。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是设置教学情境。通过桂北地区乡土文化的内容来设置教学情境,把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学生能够对课堂更加亲近,也能加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加深爱国爱家情怀,丰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另辟蹊径;二是拓宽学生阅读面。学生依靠教材上的阅读量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将桂北地区乡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四年级下册《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时,艺术家梅兰芳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期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的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将“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的故事作为本课文阅读拓展,介绍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等相关史料,让学生领会战士们坚强不屈的抗战精神。通过阅读拓展,学生能够体会爱国情怀,认识到爱国主义就在我们的身边,弘扬爱国主义情怀。

3.2在习作教学中融入桂北地区乡土文化

小学习作是学生真实世界的再现过程,习作也是学生“另一张嘴”,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在习作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将桂北地区乡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时,可以结合桂林米粉、桂林辣椒酱等传统工艺将其融入教学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桂林米粉、桂林辣椒酱等,通过亲自动手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学生可以将动手操作的过程转化为书面语言进而完成习作。通过自己动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学会解决问题,克服难题。教师在此次的习作教学中,还应该表达爱国爱家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体会到乡土文化的独特之处。

3.3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融入桂北地区文化乡土文化

新课标施行后,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口语交际教学资源的匮乏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在教学中,除了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外,把桂北地区乡土文化融入口语交际教学也应该被当地教师所重视起来。毕竟,乡土文化的融入为口语交际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对推进口语交际的学习有巨大的推动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六年级口语交际《家乡的风俗》时,可以将桂北地区乡土文化(资源河灯歌节、龙胜红衣节、民间对歌节等民俗)融入此次教学中,丰富学生的素材。同样,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提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而乡土文化能够有效彰显本地风俗,在口语交际中融入桂北地区的乡土文化,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桂北地区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家乡的风俗,促进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为培养爱国爱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容中逵.他者规训异化与自我迷失下的乡村教师――论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问题 [J]. 教育学报,2009(05):84-88.

[2]刘铁芳.逃离与回归:乡上中国教育发展的两种精神路向[J].探索与争鸣,2009(09):68-72.

作者简介:韦微,广西桂林人,1975年11月生,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