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测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2

心电监测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任晓翠    左祺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四川泸州646000

【摘 要】目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取心电监测护理的方式,对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60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以及心电监测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卧床时间、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取心电监测护理的方式,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当中。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电监测护理;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诊断当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急剧缺血以及缺氧导致心肌缺氧性坏死疾病,患者临床疾病的表现特征主要以胸骨后阵发性疼痛为主,严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濒死的感受,并且极易出现恶性室心律失常的并发症,如果患者没有及时的接受治疗,那么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32例、28例,患者的年龄为52~82岁,(66.36±9.85)岁为患者的平均年龄,患者病程为1~6年,(3.59±2.26)年为患者的平均病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33例、27例,患者的年龄为52~83岁,(66.96±9.52)岁为患者的平均年龄,患者病程为1~6年,(3.85±2.46)年为患者的平均病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时间(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其中包括对于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根据医嘱情况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告知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要一直处于卧床休息的状态,同时饮食方面也要以清淡为主。

    研究组采取心电监测护理的方式,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①监测心电图与病情变化情况:患者在进入医院后,要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对患者设立独立的心电监护记录,将患者的心率、心电波形以及心率的变化详细记录,如果患者的心率出现了急速下降的情况,要么要及时告知主治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2]

    ②单独监测心率以及心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在其发病后的48h内常常会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心律的监测,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恶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如果有要及时通知主治医师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3]

    ③观察症状体征:患者在就诊的过程当中往往病情较为严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胸部病变定期进行监测,同时为患者测量血压以及观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严重情况下可以给予患者吸氧的治疗方式,如果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使用胺碘酮以及利多卡因治疗的方式,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相应不良反应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情况,主要包含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后卧床时间以及医疗费用的消耗,将其进行详细记录;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包括:心源性休克、震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情况

    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以及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情况(±s)

组别

住院时间

卧床时间

医疗费用

研究组(n=60)

10.26±1.23

2.85±0.59

5625.33±501.49

对照组(n=60)

12.85±1.36

3.74±0.66

6359.11±653.74

t值

10.941

7.787

6.898

P值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情况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情况[n(%)]

组别

心源性休克

震颤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低下

总发生率

研究组(n=60)

1(1.67)

0(0.00)

0(0.00)

1(1.67)

2(3.33)

对照组(n=60)

5(8.33)

3(5.00)

2(3.33)

4(6.67)

14(23.33)

χ2

-

-

-

-

10.385

P值

-

-

-

-

0.00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当中最为常见的典型急危重症之一,并且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当中发病率较高,随着人们的生活压力以及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该疾病的发病人数以及发病率也在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5]。在心电监测的过程当中,会对患者心电的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同时为患者营造了良好的治疗环境。护理人员也加强了对于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工作,提高了预测能力,这样能够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够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尽量减少并避免风险的发生[6]

    在本次试验研究当中,研究组患者在卧床时间、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患者(<0.05)。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取心电监测护理的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芳芳.心电监测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1(18):2776-2778.

[2]蒋艳艳,王丽娜,冯倩倩.循证护理模式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38(11):1700-1703.

[3]梅文锦.利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效果、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9):135-135.

[4]李宏伟,张艳芹,陈涛,商克勇,刘长江,于英,王菲.前位护理路径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21,43(6):701-703.

[5]邱月红,翟莹,谭源,杜敏,王伟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时心电图监测护理的临床意义[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0,14(1):37-39.

[6]陈丹蕾.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指标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3):4376-4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