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核磁共振时,医生不在里面,却让家属陪患者,是为什么?

/ 1

在做核磁共振时,医生不在里面,却让家属陪患者,是为什么?

何晓冬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000

在医学检查中,核磁共振(MRI)是应用率比较高的影像学技术,有着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对部分机体结构、组织的检查效果优于CT,所以是透明软骨、韧带、肌腱、肌肉、神经、血管、软组织滑膜等疾病检查的主要措施。另外,通过核磁共振检查,还能发现一些CT、B超等无法发现的微小肿瘤,所以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尽管核磁共振在疾病诊断和病情评估方面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人们普遍对它缺乏认知,对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比如:为什么核磁共振检查时医生不在里面,却让家属陪患者?下面就来详细分析。

为什么核磁共振检查中,要让家属陪同?

并不是所有的患者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中都需要家属陪同,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有必要家属陪同。

1、行动不便:如果是残疾、老年人等行动不方便的患者,检查中无法自行更换体位,就需要有家属陪伴,协助完成检查。

2、过度紧张:很多人对核磁共振认知不足,所以在检查中会过度紧张,有恐惧感,这都会对检查产生影响。如果家属陪伴在身边,能及时了解患者的不舒适状态,给予患者情绪安慰,让患者获得安全感,提高检查的依从性。

3、特殊人群:由于核磁共振检查过程需要10-40分钟的时间,期间还会产生较大的机器噪音,而不同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耐受性也存在差异,在这样高噪音的环境下部分特殊人群可能无法长时间耐受,为了降低危险,需要家属陪同。比如:病情较重或儿童在做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容易发生紧急状况,另外老年患者大部分伴随心绞痛、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让上述人群处于无人照料的环境中,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所以需要1名以上的家属陪同。

如果患者情绪稳定、行动便利、无特殊风险因素,做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可以不需要家属陪同,即可独自完成检查。

为什么磁共振检查中,医生不在里面?

做核磁共振检查中医生不会留在检查室中,很多人会有疑问,是不是医生害怕辐射伤害,所以检查中会离开。其实不然,尽管核磁共振属于比较先进的检查技术,但也需要医生手动设置参数、操作仪器、检查成片效果等,上述操作都需要在另一个检查室中完成;为了及时掌握患者检查状况,可以通过屏幕监护,用对讲设备与患者交谈。所以,核磁共振检查中,医生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后会离开,去到操作室。

另外,核磁共振是不存在辐射的影像检查技术,很多人认为有辐射,都是被“核”字误导,在成像原理方面,核磁共振和X线片、CT等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产生的是电磁波,后两种则是电离辐射,而电磁波并不会伤害身体。核磁共振成像过程是患者处于强磁场中,对机体发射脉冲波,体内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受到激发,形成磁共振现象,经过三个方向不同梯度场处理的电磁信号,最后经过设备处理形成图像显示在屏幕上。整个工作原理中,无辐射产生,所以患者不必担心会产生辐射伤害,也不必有“医生是害怕辐射而离开”的想法。

核磁共振检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全身软组织病变、胸部病变、骨关节疾病等众多疾病检查中,核磁共振都有着良好的表现,准确性高、安全性高,但是为了确保检查效果,磁共振检查中还是有几点注意事项要重视。

1、完全卸妆:由于部分化妆品中含有重金属成分,而这些成分会影响磁场反应,使检查结果出现误差、损害仪器设备,所以无论是女性或是男性,只要是带妆状态,都需要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前彻底卸妆,避免化妆品残留在身体上。

2、摘除金属物品: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之前,需要将钥匙、假牙、金银饰品等金属物摘下,避免对检查结果或是机器产生影响。如果体内有某些金属物质,需要提前告知医生,视情况考虑是否继续做检查。

3、禁忌人群:首先,是体内装有无法取出金属器械者,包括:神经刺激器、心脏起搏器、金属支架、骨钉、节育环等,此类人群也尽量远离核磁共振机房。其次,是体内有动脉瘤夹者、怀孕3个月以内者、有闭恐惧症者、高热者、眼球内金属异物者。

4、放松心情:由于核磁共振检查中,需要患者独自处于狭小空间中较长时间,很多人会产生心理负担,进入检查室就开始紧张,这都会影响检查结果。因此,在检查前要调整好情绪,与医护人员沟通,了解整个检查流程,以稳定的心态迎接检查;如果检查过程中有不适感,及时告知医生或身边亲友。

5、纹身处理:如果患者身体上有纹身,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脉冲波会提高身体表面温度,纹身颜料也会被加热,让患者局部皮肤出现刺激感、烧灼感。因此,在检查前要告知医生,检查中皮肤有不适感及时通知医生。

6、其它:如果是通过核磁共振检查腹部疾病,患者尽量保持空腹状态,3天内也不要服用铝碳酸镁、硫糖铝、碳酸钙等含有金属离子的药物。检查时尽量穿宽松、棉质的衣物,能提高自身的舒适性、保证检查效果。

在很多疾病检查中,核磁共振都是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影像学技术,通过本文上述阐述,可以对此项检查有充分认识,所以不必产生抗拒心理,积极的面对检查,如果心里不安,可以要求家属陪伴在身边,以便及时、准确诊断疾病,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