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二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2

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二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曹海峰

如东县人民医院 江苏 南通 226400

【摘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二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课题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30例。甲组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乙组患者采取安罗替尼治疗,丙组患者则采用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二线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甲、乙两组相比,丙组的疾病控制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乙两组相比,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二线治疗,既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又可靠,值得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信迪利单抗;盐酸安罗替尼;二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

前言

手术切除是临床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规手段,当疾病发展至中晚期,绝大部分患者则应配合医护人员接受综合治疗[1]。研究发现,化疗是晚期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该治疗手段虽然能延缓疾病进展,但总体疗效有限,且很多患者无法耐受其毒副作用[2]。故而,临床还应持续寻求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将90例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二线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课题研究,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平均分为甲、乙、丙组,每组30例。甲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3~82岁,平均(64.28±5.27)岁。乙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1~82岁,平均(64.31±5.25)岁。丙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4~83岁,平均(64.34±5.19)岁。对比三组的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甲组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配置静滴液体,取100 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与200 mg信迪利单抗均匀混合,静脉输注,每3周输注1次,每次30~60 min。

乙组患者采取盐酸安罗替尼治疗。盐酸安罗替尼的推荐口服剂量为每次12 mg,每日1次,并在早餐前口服。连续服药2周,停药1周,即为一个疗程。

丙组患者则采用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二线治疗。信迪利单抗的治疗方式如甲组所示,盐酸安罗替尼的治疗方法如乙组所示。

以上三组治疗至少进行两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根据实际的治疗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可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以及进展恶化。此外,医护人员还应对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予以记录,从而评估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若P值<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丙组的药物治疗效果与甲组、乙组相比存在差异,丙组治疗后的疾病控制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组别

例数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病情稳定

进展恶化

疾病控制率(%)

甲组

30

1

4

17

8

22(73.33)

乙组

30

1

4

18

7

23(76.67)

丙组

30

4

6

19

1

29(96.67)*

注:与甲组、乙组比较,*P<0.05。

2.2 治疗安全性

丙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与甲组、乙组相比不存在差异(P>0.05),见表2:

表2 对比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n,%)

组别

例数

骨髓抑制

胃肠道反应

乏力

皮疹

总发生率(%)

甲组

30

1

2

2

2

7(23.33)

乙组

30

1

3

2

1

7(23.33)

丙组

30

2

1

1

1

5(16.67)

3 讨论

由吸烟、粉尘吸入、长期营养不良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诱发的肺癌属于近几年来患病率、病死率相对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约占肺癌的85%左右[3]。目前,临床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多以铂类药物联合化疗为主,虽然该化疗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总体疗效有限,不宜长期维持,停药后存在较高的复发进展风险,且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较多,难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和认可[4-5]。近几年来,抗血管靶向药物、PD-1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同时药物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提高了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甲、乙两组单药治疗相比,丙组采用PD-1单抗联合抗血管靶向药物对疾病控制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乙两组相比,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二线治疗,既能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又不增加毒副反应,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超,李子广. 扶肺解毒方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及对TGF-β1和VEGF水平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7):3046-3049.

[2] 王秀珍,崔新江,邢辉,等.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31(4):566-569.

[3] 王文辉,段旭华,李浩,等.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效果观察[J]. 肿瘤研究与临床,2021,33(12):908-912.

[4] 宁瑞玲,何剑波,钟东美,等. 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J]. 现代肿瘤医学,2021,29(14):2442-2446.

[5] 陈海峰. 安罗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66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 浙江医学,2020,42(14):1524-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