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单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2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单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蒋向北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人民医院  663300

【摘要】 目的 分析单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20211-202112月内接受单下肢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选58例,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29例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处理,试验组29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处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出现率以及麻醉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麻醉剂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单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取得了比较良好的镇痛效果,应用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相对较低,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单下肢骨科手术;临床效果

因为老年人群年龄相对较高,行动不便,且多存在骨质疏松,极易因跌倒、意外等出现骨折情况。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步伐不断加快,临床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数量随之增多。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老年下肢骨折,但因为老年患者各项身体机能开始退化,且多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所以手术中麻醉风险相对较高。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应用广泛,但是老年患者接受此种麻醉之后极易出现低血压、呕吐、恶心等相关并发症,导致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受到严重影响。相关研究指出,老年患者接受骨科手术治疗过程中采取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良好,手术风险降低,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几率较小[1]。本次研究主要选取58例患者进行分析,现对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单下肢骨折患者58例,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范围62~80岁,平均(67.40±5.71)岁;其中5例股骨颈骨骨折,1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试验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范围61~81岁,平均(66.70±5.63)岁。其中8例股骨颈骨骨折,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比较两组临床资料,P>0.05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试验组患者接受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药物浓度控制在1%。(1)腰丛阻滞:使用便携式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引导下实施腰丛穿刺,常规消毒铺巾后使用22G穿刺针,在患者骨折一侧L4间隙脊柱外侧3~4cm垂直皮肤进针,直到患者腰大肌间隙,将针芯去除,回抽若未见患者脑脊液和血液则可缓慢推注0.375%罗哌卡因25mL;(2)坐骨神经阻滞:选坐骨大孔下缘为穿刺部位,取患肢在上侧卧位,选凸阵探头,常规消毒铺巾后,采用平面内进针技术,22G穿刺针垂直皮肤进针,针尖穿过臀大肌到达坐骨神经周围,回抽无血缓慢注入20mL罗哌卡因,浓度控制在0.375%。

对照组患者在L2~3或者L3~4椎间隙实施蛛网膜下穿刺,在浓度为0.75%的布比卡因2mL溶液中混入1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退出腰麻针,给予患者硬膜外置管,根据手术需求从导管内注入一定剂量的麻醉药物。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主要包括麻醉剂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几率,主要包括尿潴留、呕吐、恶心。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方差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组患者麻醉剂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更短,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1 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x±s),min]

组别

例数

麻醉剂起效时间

运动阻滞起效时间

运动阻滞维持时间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试验组

29

4.68±0.24

5.02±1.13

384.13±37.02

423.13±36.68

对照组

29

19.79±1.68

15.13±2.35

290.13±20.24

613.68±24.68

t

-

39.390

24.781

14.113

25.107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共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试验组共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尿潴留

呕吐

恶心

不良反应发生率

试验组

29

0(0.00)

0(0.00)

1(3.45)

1(3.45)

对照组

29

2(6.90)

1(3.45)

3(10.34)

6(20.69)

X2

-

-

-

-

4.082

P

-

-

-

-

0.031

    1. 结论

    因为老年患者年龄较高,多数器官功能开始衰退,多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且多数患者均存在骨质增生、钙化、关节退行性病变等,麻醉耐受力相对较差,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几率相对较高,所以临床给予患者有效的麻醉方式非常重要[2]

    临床主要采取全身麻醉和用腰硬联合麻醉,其中前者操作相对复杂,应用后患者极易出现不良反应,而后者穿刺比较困难,患者血流动力学极易波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虽然能够根据解剖体表定位进行操作,但因操作无引导,麻醉效果则不够理想,而且此种麻醉方式对操作者要求较高,容易导致患者神经受到损伤,所以具有局限性。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开始广泛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主要是对超声引导进行利用,清晰的对患者神经和筋膜组织进行显示,对患者神经位置进行观察,穿刺过程中可在超声引导下调整进针位置和进针深度, 防止患者神经受到损伤,使穿刺成功率有效提升。与此同时,通过超声还可对麻醉药物局部分布以及弥散情况进行显示,有效延长阻滞时间,使麻醉效果有效提升,进而使患者疼痛程度得到缓解。根据研究可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单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麻醉效果良好[3]。通过本次研究可知,试验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后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单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麻醉效果良好,应用后患者并发症出现率较低,患者疼痛程度有效缓解,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沂霖,黄丽蓉.老年患者单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22,28(05):86-88.

    [2]张庆雨,陈昕,迟磊,巨长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2):137-138.

    [3]黄海燕.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0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