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对脑出血患者急救措施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2

急诊科对脑出血患者急救措施的临床价值

李娟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合肥第三临床学院   230000

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病人急诊科的抢救治疗措施有效性问题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二零一八年一月起—至二零一九年一月止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的共一百四十二例急性脑出血病人作为主要研究观察对象,按双盲法分别可把他们分别随机地分为与临床观察组和与临床观察对照组,各七十一例。对照组则采取传统的保守疗法,观察对各组患者给予的微创穿刺和吸引等疗法,比较各二组的急救治疗成功率状况和及其并发症状况。结论:观察组意识、颅内和血管压力下降的患者恢复意识的平均正常的时间和平均住院治疗的平均时间都要短似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本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诊脑出血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可大大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改善预后,对促进患者急救后的康复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急诊科;脑出血;临床价值;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在现代医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会影响到患者治疗过程中所承受病痛和并发症等问题;还会导致患者发生感染性肺炎、心脏衰竭以及休克等一系列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及生存环境事件。因此需要对脑梗死率进行有效控制。在临床上,急诊科是对脑出血患者急救的主要方式,其目的在于通过及时处理抢救过程中所产生的感染性疾病。然而由于该类型病程相对较短、发病率低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脑出血是由脑内动脉破裂所致的大块出血,大约80%发生在大脑半球,以底部神经节为最多,20%在脑干、至于急性脑出血则是以急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为发病首要原因。其中,观察组男共发病13例、女共发病十七例,年龄均为男四十六岁女~为七十七周岁,平均男年龄均为女(60.3±5.1)周岁,发生男间隔一个月以上~均为男十二岁,平均女发生男间隔为六点五年女±间隔为男0.7年;对照组男18例、女二十例,年龄相差41岁~相差八零年,平均年龄为(61.2±5.3)岁,病程二个月~16年,平均病程(7.1±0.6)岁。二组患者资料无法对比,差异无任何统计上意义(P>0.05)。

(二)方法

首先要求患者在检查、治疗期间对预后的血常规进行评估,确定其是否具有急救能力,并做好相应措施,使脑出血患者能够顺利通过抢救。其次医护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生工作。①与临床急诊科主任及医务人员沟通交流。②向病人介绍急用导管和手术器械等相关知识;③让他咨询医生或护士家属以及病房里有没有发生突发的颅中风、急性心肺病或者心脏骤停的情况下进行急救,并让他了解自己的病情;再次,在患者入院后24h内,医护人员还应进行相应知识培训。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脑出血对预后抢救措施的重要性。告知其家人及医院有关应急处理流程和注意事项:请医生或护理人员陪同病人去院检查以及治疗过程中观察到相关情况并给予指导;让他了解自己所患疾病,并告知他的家人及医院有关应急处理流程;急诊科护士了解到急救预后措施,以便病人家属和医生能够配合实施。向患者及其亲属说明急用导管、手术器械以及相关设备的作用等情况。

对照组病人采取的是急救内科常规护理技术,主要对心率、血压等检测,对病人意识不清、昏迷的状况作出评估,打开静脉通路,保证呼吸畅通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抢救护理:

(1)呼吸系统的急救措施

首先,在急性急诊科中,患者要保持清醒的意识来进行呼吸。其次是根据病情情况选择合适的呼吸方式。最后就是注意病人是否有足够多吸入空气。如果吸气后没有引起胸腔过大压力而导致血流不畅时应迅速关闭呼吸道并及时排空出去;若吸入过多空气则可适当增加氧气供给使血回流加快血液循环速度,提高血流速,促进血液循环。其次,在呼吸系统的急救措施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患者处于舒适和放松状态。首先是吸气。因为急诊科需要对病人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观察与感知来判断是否有胸腹式呼吸困难时才能吸入新鲜空气并快速排出呼吸道感染;当发生胸腹部射鼻炎或气管哮喘等急性疾病时可适当增加氧气供给,以维持呼吸系统正常运转,从而减轻肺泡压力引起窒息死亡现象出现的概率。最后是吸气。患者在吸气时,应尽量避免吸入空气,以免发生呛咳等呼吸困难的现象。

(2)消化道急救措施

消化道是血流循环的关键部位,其主要功能在于将血液从胃肠腔排出,并使之在肠道内形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组织器官。患者需要立即吸出大量氧气。同时需用适量酒精消毒。若出现呼吸困难、咳嗽以及呼吸急促等情况时可使用二氧化碳灭菌车对血进行清扫(尤其注意无氧);对于出血较多且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停诊或通过其他急救措施来减少死亡时间,并采取相应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不舒适的情况,应立即停诊,并做好相关急救工作。

(3)颅内压的急救措施

在颅内压的急救措施中,最重要的是对患者进行心、脑血管等相关检查,确保血流连续性。对于患者进行呼吸系统检查时必须要采用相应的药物。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方法来治疗的话会引起出血或者是感染性疾病;而使用抗生素则可以防止药物残留和刺激性因素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颅内压对抢救过程中的影响,提高急救效率。在颅内压的急救措施中,急诊科护士最关键的是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确保其有足够多的血流转角。如果患者不能够正常引气或者是不能及时引尿等相关问题时可以使用一些抗凝剂来降低呼吸机房里产生压力和血液流动速度;而对于那些需要长期吸入大量尿液或需要吸收一定量营养物才能排出血迹的病人来说则必须要采用静脉穿刺技术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抢救效率。

(三)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的抢救效果

(2)结果:消化道感染、肺部感染、脑水肿等并发症占对照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颅内压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四)统计学处理

对此项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确认无误后,将其录入 SPSS14.0统计软件,计数数据采用 n (%)表示,各小组之间采用X2检验,采用0表示的计量数据(年龄), t检验, P<0.05时,各指标的差异均显著。

二、结果

(一)两组抢救成功率对比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69.23%和92.31%。

(二)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而实验组的并发症仅为3.85%。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颅内压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颅内压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三、讨论

综上所述,急诊科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急救措施的效果比较显著。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脑梗死患者采取了大量抢救行动。然而这些抢救工作需要医护人员长期反复、多次实践才能得出结论:首先是要保证急性发作期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严格规范操作;其次就是要做好预后处理和手术准备时间(包括麻醉/止痛)等工作来减少预之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从而降低死亡率;最后的是在临床急诊科实施急救措施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患者的急救技能培训,增强其对各种突发疾病及应急措施理解,以提高急性发作期脑出血抢救成功率。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急诊科急救措施,应用微创开颅引流手术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该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对于脑出血患者,尤其是急诊脑出血患者,我们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赵焕利. 急诊科对脑出血患者急救措施的临床价值研究[J]. 智慧健康,2020,6(25):49-51.

[2] 胡月. 急诊科对脑出血患者急救措施的临床价值[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9):144-145.

[3]王宏楠. 急诊科对脑出血患者急救措施的临床价值研究[J].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9(11):125-126.

[4] 王亚男. 急诊内科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急救措施的临床观察[J]. 健康管理,2021(5):110.

[5] 杨好玉. 急诊内科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急救措施的临床观察[J]. 保健文汇,2020(21):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