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咳嗽风寒夹湿患者采用加味参苏饮治疗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2

 感冒后咳嗽风寒夹湿患者采用加味参苏饮治疗的临床观察

杨昌权

湄谭县兴隆镇卫生院  贵州  湄潭  564102

【摘要】目的:讨论、观察感冒后咳嗽风寒夹湿患者治疗,应用加味参苏饮的临床成效。方法:2020.11为试验开始时间。2021.11为研究截止时间。纳入感冒后咳嗽,且证型为风寒夹湿型患者。总计10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参照组50例,西药治疗。试验组50例,加味参苏饮治疗。了解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试验组乏力、恶心、胃脘胀满等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更低,P<0.05。结论:感冒后咳嗽风寒夹湿患者治疗,采取加味参苏饮应用价值确切。

【关键词】加味参苏饮感冒后咳嗽风寒夹湿;临床效果

感冒在临床十分多见,在其急性期症状逐渐消退时,可遗留咳嗽等症状,即为感冒后咳嗽。该病典型症状不显著,常见恶寒重,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无力,治宜益气解表。临床治疗方法众多,但是大部分只能够对症状进行控制,难以达到缓解的作用[1]。为此,本研究纳入100例感冒后咳嗽风寒夹湿患者,对加味参苏饮应用其中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讨论,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0.11-2021.11选入实验样本。均为感冒后咳嗽,且证型为风寒夹湿型患者。共纳入100例。按照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两组。其一为参照组。本组共50例,男性、女性占比依次为26/50、24/50。以51岁为最高年纪。以25岁为最低年纪。均值为(37.73±3.26)岁。其二为试验组。本组共50例,男性、女性占比依次为27/50、23/50。以52岁为最高年纪。以24岁为最低年纪。均值为(37.68±3.30)岁。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意义,P>0.05。所有入选者均知情本实验,排除支气管哮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予以患者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生产商:北京诚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213746;规格:100ml:0.6g),口服用药。单次剂量为10mL。每天用药3次。

试验组:予以患者加味参苏饮。基本组方:茯苓20克;前胡12克;苏叶、半夏、陈皮、枳壳、川芎、生姜、木香各10克;甘草、人参各5克。随证加减:伴纳差,加味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均为10克。伴睡眠障碍,加味炒酸枣仁等,20克。伴五心烦热,加味20克地骨皮、10克莲子心等。伴重度出汗,加味浮小麦,20克。将上述药物加入800mL清水中,浸泡1小时。用武火将其煮沸,再转文火煎煮20分钟,取200mL药液。再次加清水500mL,煎煮后,取200mL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合。患者每天服用1剂,早晚合服1剂。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需要避风寒,并注意饮食。以1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疗效判定:咳嗽消失,短时间未复发,即为显效。咳嗽改善,为有效。咳嗽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不良反应:包括乏力、恶心、胃脘胀满。

1.4统计学方法

SPSS24.0软件处理数据。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行卡方检验。以百分数表示。结果,P<0.05,统计价值存在。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评定

表1所示:试验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

表1:两组临床疗效评定[n(%)]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50

32(64.00%)

16(32.00%)

2(4.00%)

48(96.00%)

参照组

50

24(48.00%)

17(34.00%)

9(18.00%)

41(82.00%)

X2

5.0051

P

0.0252

2.2两组不良反应评定

表2所示:试验组乏力、恶心、胃脘胀满等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更低,P<0.05。

表2:两组不良反应评定[n(%)]

组别

例数(n)

乏力

恶心

胃脘胀满

总发生率

试验组

50

0(0.00%)

1(2.00%)

0(0.00%)

1(2.00%)

参照组

50

2(4.00%)

3(6.00%)

2(4.00%)

7(14.00%)

X2

4.8913

P

0.0269

3讨论

感冒后咳嗽即感冒症状消失后,出现的咳嗽症状。该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十分常见,本病应为气虚痰湿型感冒,以恶寒重,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无力。其中以咳嗽、咳少量痰液为主[2]。春冬两季为该病好发时间。虽然该病并不严重,但是长时间咳嗽会对患者正常生活、身心状态造成不良影响。为此,还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现代医学治疗该病以祛痰药为主,通过降低痰液粘稠程度而促进痰液排出,进而达到缓解咳嗽的目的。中医认为外邪入侵,首先犯肺。由于肺失宣降,致使肺气上逆,进而诱发咳嗽。后风邪、寒邪等入侵,入里化热。治疗应以益气解表、宣肺止咳为主。在参苏饮基础上,加用川贝母,可起到透邪散寒、益气扶正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川贝母中含有贝母碱成分,能够对支气管平滑肌起到扩张作用,进而促进痰液排出[3]。本实验结果证明,试验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试验组乏力、恶心、胃脘胀满等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更低,P<0.05。

总而言之,治疗感冒后咳嗽风寒夹湿型患者,加味参苏饮在其中效果显著。可减少不良反应,有利于促进临床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涛.参苏饮合千金苇茎汤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气阴两损证)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A2):208+220.

[2]李志强,王学惠,常红娟.参苏饮加减治疗肺气不足型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05):73-78.

[3]张发君,马萍,徐春肖,等.参苏饮对“肺气虚外感”大鼠肺组织IL-1β和IL-18影响实验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05):17-20.包邮小哥 13866975560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银河华庭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