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微波治疗耳鸣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2

电针配合微波治疗耳鸣临床研究

周冰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16265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电针配合微波治疗耳鸣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021年接受治疗耳鸣患者85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微波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电针配合微波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微波治疗耳鸣的临床效果明显,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电针;微波;耳鸣;临床效果

    耳鸣是以耳内鸣响,如蝉如潮,妨碍听觉为主,没有外部声源。这种耳鸣声音的感觉可以是一侧或双侧,并持续一段时间。人们可能会有生理性耳鸣当耳鸣超过生理限度时,就成为症状性耳鸣。听力损失患者常伴有耳鸣,这通常是听力系统紊乱的症状。虽然耳鸣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并不都令人满意。本次研究为了分析探讨电针配合微波治疗耳鸣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0-2021年接收耳鸣患者85例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耳鸣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治疗,③患者的所有资料均齐全,且愿意配合本次治疗。排除标准:①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②有重要脏器疾病和鼓膜损伤者;③无法配合治疗观察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 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2例,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龄17岁~57岁,平均(47.60±4.63)岁;对照组43例,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18岁~55岁,平均(45.60±4.6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微波治疗,在患者外耳道内置入专用耳辐射器,固定好后开始治疗,每次辐射时间为20min,输出频率为2450MHz,输出功率为2-10W之间,剂量可根据患者个体主观感觉确定,主要以患者耳部温热为标准,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0天后观察治疗效果。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电针配合微波治疗,电针治疗取以下穴位:翳风、耳门、听会、听宫、完骨、安眠、中渚与风池,患者取侧卧位于治疗床上,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毫针进行治疗,在耳门、听宫与听会穴位进行直刺,进针深度为0.5-1寸,针感向耳内传导;翳风、安眠、完骨、中渚与风池直刺深度为0.5-1寸,以得气为主。通过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够感觉到脉冲最小量为基准,每次留针时间为半小时,连续治疗10天后观察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将疗效分为显效:患者听力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听力水平有明显提高,临床症状好转;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各项体征指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软件对所统计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7380\wps1.png±s)表达,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达,采用χ2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2

28(66.7)

13(30.9)

1(2.4)

41(97.6)

对照组

43

12(27.9)

21(48.8)

10(23.2)

33(76.8)

X2

--

30.1969

6.6836

19.3807

19.3807

P

--

0.0001

0.0097

0.0001

0.0001

3.讨论

耳鸣是突发性耳聋最常见的伴随症状耳鸣与耳聋可单方面出现,可先后或同时出现,耳鸣的自然病程及其对患者的影响复杂多样。由于耳鸣的“集中化”“年轻化”趋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对患者产生巨大的长期影响。非药物治疗的探索更有意义。对于耳鸣,尤其是伴有急性听力损失的耳鸣,应积极治疗,治疗的目的是减轻耳鸣症状,稳定或改善听力。

微波是一种生物物理能的高频电磁波,它可以随着微波频率的变化改变生物组织和细胞中离子、水分子和其他分子偶极子的方向[1]。微波物理疗法的非热效应是指微波在人体不发热的情况下产生的生理和治疗作用。利用微波能量集中且能穿透组织到一定深度的特点,吸收的微波通过微波辐射到内耳,在体内转化为热能。然而,单纯微波治疗效果缓慢,无法达到治疗目的。电针是将现代技术与针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在针刺后,在针位加少量电刺激,以增加针刺得气感和临床疗效的一种方法,能镇静、止痛、促进循环和改善肌肉紧张[2]。可选择疏密波、密集波、间歇波、高频连续波和低频连续波等主要波形。电针耳周穴可刺激耳肌收缩,加速局部血液微循环,为耳神经的顺利供血和预后恢复提供基本保障,通电后形成电场,有利于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将电针配合微波治疗,能够将两种治疗方法优势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报告中,观察组患者经过电针配合微波治疗后,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电针配合微波治疗耳鸣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将电针与微波联合应用于耳鸣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与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刘学梅. 电针配合红光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耳聋112例临床观察[J]. 国医论坛, 2020, 35(4):2.

[2]王春英、孙忠人、杨添淞,等. 电针疏波治疗颈源性耳鸣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 2020, 4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