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3

 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评价

陈艳娥

荔浦市人民医院,广西 荔浦 546600

摘要: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及防护措施。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诊治的82例患儿开展研究,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风险因素,给予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的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将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将两组患儿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和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将医疗纠纷和投诉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的发生率为7.32%,投诉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差错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提升患儿护理质量,提高患儿临床安全性和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儿科护理;措施分析;

近年来,临床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维权意识不断强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标准。对于儿科患儿护理说,面临着较小,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缺乏较高的临床治疗依从性,致使患儿临床护理工作的难度加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护理差错等不良事件,为此分析儿科风险因素,制定并且实施科学化、个性化的临床护理措施具有积极意义。分析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诊治的82例患儿开展研究、 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35±2.87)岁;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6.85±2.15)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82例患儿中有22例为小儿肺炎,有30例为感冒,有17例为腹泻,有13例为其他疾病。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情况,严格按照医院标准为患儿开展基础护理,做好环境护理工作和用药指导工作等。

1.2.2观察组

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因素,该组患儿给予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干预:

  (1)成立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共计4~6名,明确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责任,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因素,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出临床护理方式。

  (2)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定。在实际儿科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严格按照医院制定出来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细节护理,以避免出现打错针、药物发放错误等不良事件;对小组成员的交接班进行规划,交接人员需要将患儿的实际情况全面且详细地告知被交接班人员,告知被交接班人员患儿急救药物的具体应用状况,如果有药物缺失现象发生,需要及时告知被交接班人员;制定并且落实岗位责任制,对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和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严格执行医生医嘱;做好护理工作记录,确保患儿的心率、血压指标监测无误且治疗无误。

   (3)强化培训力度。临床护理人员大多为中专或是大学毕业,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护理人员实际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有待提升。经过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和总结发现,护理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各项护理技巧,是否能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可预见性分析是提升患儿临床护理安全性的关键所在。故而医院需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为护理人员制定具有个性化和全面化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儿科临床护理有关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确保护理人员能够良好掌握静脉穿刺、头皮针应用等各项技巧,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对各项医疗器械应用自如,以此来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4)强化交流沟通技巧。护理人员需与患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护患之间沟通不畅是导致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受医院业务较多等因素影响,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普遍偏大,工作也较繁忙,基于此,护理人员在实际临床护理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烦躁、缺乏耐心等情况,在患儿或者是家属向医护人员询问问题时,护理人员可能无法做出及时回应,患儿家属有可能出现不满等现象,进而进一步引发医疗纠纷。医院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交流沟通能力的关注程度,采取科学适宜的方式为护理人员定期展开培训,以此来提升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从而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降低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的概率。

(5)强化药品管理。对于儿科患者而言,用药剂量会不同于老年人和成年人,患儿的实际用药剂量通常情况下偏低,再加上患儿年龄、自身情况等因素影响,患儿对药物产生的敏感性通常情况下会高于成年人,因此医院需加强对儿科药品管理的关注程度,在对患儿展开用药之前,需要详细且认真询问患儿家属患儿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并为患儿家属讲解各项药物的具体应用效果和用法用量,从源头上减少对患儿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降低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各项急救药品进行妥善保管,专门派遣专业人员对儿科急救药品进行保管,做好交班的清点工作,以为儿科患儿能够顺利展开急救工作打下良好保障[7]。

1.3 观察指标

分别应用SAS量表和SDS量表来评价两组心理状态。当SAS评分不低于57分时证明患儿存在焦虑风险,当SDS评分不低于53分时证明患儿存在抑郁风险;采取SF-36量表评价两组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三项评分均与生活质量成正比;评估两组护理效果,观察记录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会理质量评分,二者均与护理效果成正比;评估两组医疗纠纷事件和护理投诉事件的例数,对比各项发生率;评估两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观察记录两组发生用药不当、导管脱落和护理不细致的例数,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时差错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研究的数据输入到SPSS  22.0软件中进行分析,进行检验;技术资料用%表示,(P<0.05)时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心理状态

护理之前,两组患儿的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均基本一致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在护理之后,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比较两组患儿生活质量

将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 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

将两组患儿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和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4 比较两组患儿医疗纠纷事件和护理投诉事件发生情况

将医疗纠纷和投诉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的纠纷发生率为7.32%,投诉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5 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

对比两组差错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概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近年来,在社会上不断进步,医疗技术不发展的因素影响下,人们对于儿童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儿科患儿尚未发育成熟,其临床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低,非常容易出现护理风险事件,进一步提升儿科患儿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为了降低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制定并且落实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现阶段儿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

  (1)护理人员水平不够。护理人员缺乏机制管理,因此责任心不强。在儿科临床过程中,有部分护理人员尚未认识到“以患儿为中心”,在患儿开展各项检查工作和护理干预工作时,缺乏足够的耐心,态度不够亲切,有部分护理人员受工作量较大等因素影响,会对患儿家属提出的各项问题表现出不耐烦情绪,或是护理人员没能够及时地解答患儿提出来的各项问题,由此容易引起护患之间出现的医疗纠纷。另外,有部分护理人员不能主动对病房进行巡视,没能够仔细观察患儿的实际病情,无法第一时间发现患儿病情恶化,从而加重患儿的痛苦感。

  (2)护理人员各项护理技巧掌握程度不佳。儿科患儿年龄较小,患儿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患儿的认知能力尚未发育完全,同时在加上陌生环境影响,相对于成人来说,患儿接受临床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的依从性较差,如此一来便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困难性,要求护理工作更加精确更加细致。对于部分医护人员来说,因临床经验不足,各项护理技术说不够导致实际操作不熟练等现象,从而有心理压力,心慌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护理人员没能够掌握和患儿及患儿家属交流或沟通的技巧,一旦发生护理操作失败现象,就有可能引发护理纠纷事件。

   (3)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文书书写不认真。护理文书是反映患儿的实际病情和患儿接受临床治疗工作的实际情况。一旦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书的书写不够规范、不够仔细就有可能引发护患纠纷事件,还有可能诱发护理差错事件。

   (4)儿科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护理人员的职责不够明确,出现医疗器械未在指定地点导致急救时间的延误,抢救用品没有进行定时查对导致急救时间的延误等,这些事故都会增大患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性和危险性。充分分析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风险要素,制定并且落实针对性临床护理措施,建立健全儿科临床护理综合能力:帮助护理人员建立起良好的工作意识,令护理人员能够准确,全面且客观地将实际临床护理操作步骤记录下来;对设备和药物进行定时检查,确保器械、药物的存入符合规范,并且确保设备完好能够正常工作;护理人员需尽可能地对患儿的实际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进行满足,加强对患儿家属心理状态的关注,为患儿和患者家属讲解有关于疾病的知识,帮助其维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等。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前两组患儿的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将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各项进行对比,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将要组织患儿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和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将医疗纠纷和投诉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的发生率为7.32%,投诉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性临床护理措施的应用有利于优化儿科护理工作,有利于优化儿科护理工作,有利于促使患儿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因素,为患儿制定并且展开具有针对性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心理健康状态,提升患儿护理质量,提高患儿临床护理安全性和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雯敏.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大健康,2021(15):2.

[2] 陈题,谢映红,林雪梅.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1):2.

[3]黄利群,姚少玲,袁美美,等. 预见式风险管控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

[4]吴伟宏,杨宝珠.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4)3.包邮周佳18981666013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江北大道财富广场A区2栋1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