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语言、肢体及心境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2

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语言、肢体及心境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杨旭

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黑龙江黑河1643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语言、肢体及心境康复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我院2019.1—2021.3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均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和比较组间护理前后SDS评分、失语指数、FM评分。结果:组间护理前SDS评分、失语指数、SDS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DS评分(34.87±3.29)分相比对照组(46.71±3.69)分要低,失语指数(85.75±5.39)分、FM评分(73.68±5.73)分均比对照组要高(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显著效果,对改善患者抑郁程度、语言功能、肢体活动功能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抑郁;肢体康复

急性脑梗塞是指患者脑动脉突然发生闭塞,引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目前,临床上以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为主,有确切疗效,但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还是会留后遗症,包括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失语等症状[1]。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病发后及出现后遗症时容易产生恐慌、抑郁等负性心理,在急性脑梗塞病发后出现抑郁症时对后期康复及治疗的顺利开展有一定影响,因此对患者实施高质量护理干预有重大意义[2]。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对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语言、心境、肢体康复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8例我院2019.1—2021.3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8:16,年龄在60-83(平均74.25±2.56)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9:15,年龄在61-84(平均74.59±2.43)岁。组间基线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包括以动态形式监测患者生理指标变化,指导患者按照正确频率用药,指导患者生活、饮食等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①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抑郁程度、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在与患者交谈中引导其将负性情绪发泄出来,并采取鼓励、心理暗示等方式帮助患者转变心态。②放松训练:可采用播放音乐,调节病房内光线等方式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指导患者体位,进行呼吸训练,使患者身心保持放松。③运动康复护理:在早期阶段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指导患者逐步进行运动训练,包括体位变换训练,肢体各关节外展、屈伸、内旋等训练,并逐步过渡到坐位及关节活动训练、站立及步行训练等。在训练中护理人员应适时表扬、鼓励患者。④语言康复护理:从简单的发音练习循序渐进的过渡到读词语、文章。在进行语言康复时可将图片、视频等运用其中,提高康复训练的丰富性。

1.3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SDS评分:用SDS量表评估,分值越高说明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

护理前后失语指数:用AQ量表评估,指数越高表明患者语言功能恢复较好。

护理前后FM评分:用FM量表评估,分值越低提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5.0计算数据,()描述计量资料,t检验。P<0.05判定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护理前后SDS评分

护理前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护理后分值相对更低,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SDS评分对比(,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34

56.25±2.47

34.87±3.29

对照组

34

56.38±2.51

46.71±3.69

t

--

0.215

25.759

P

--

0.830

0.000

2.2对比护理前后失语指数、FM评分

护理前组间数据相近,P>0.05。对照组护理后各项数值相较于实验组要低,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失语指数、FM评分对比(,分)

组别

n

失语指数

FM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34

51.96±4.67

85.75±5.39

40.52±4.27

73.68±5.73

对照组

34

51.35±4.75

75.14±5.88

40.69±4.18

63.19±5.14

t

--

0.533

7.755

0.165

7.946

P

--

0.595

0.000

0.868

0.000

3讨论

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其与患者脑缺血严重程度、脑损害部位等有关,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意识模糊、眩晕、失语、偏瘫等[3]。老年患者受年龄因素的影响机体抵抗力较差,并且大多伴有基础病,因此容易发生急性脑梗塞。临床治疗虽然有显著效果,但多数患者容易因后遗症产生严重的负性心理,导致降低自身依从性,对康复效果及预后有严重影响。因此,在早期阶段予以患者有显著效果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组间护理前SDS评分相近(P>0.05),对照组护理后评分相对要高(P<0.05)。护理前组间失语指数、FM评分相近(P>0.05),实验组护理后各项数值更高(P<0.05),原因分析为:早期康复护理是以改善患者功能障碍为根本,针对不同患者病情及影响功能恢复的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功能恢复。如患者的抑郁、焦躁等负性心理会降低其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对此,早期康复护理通过实施心理护理、放松训练,针对患者产生抑郁症的因素实施心理暗示、环境维护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程度。同时,在患者进行语言、运动康复训练中,早期康复护理通过加强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坚持进行训练,对促进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在进行运动、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时护理人员以逐步进行的方式开展各项康复训练项目,能够使患者更加适应康复训练,从而使其运动、语言功能逐步恢复。

综上,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中有理想效果,对改善患者抑郁程度、促进病情恢复有积极作用,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大敬. 肢体康复训练结合认知心理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 临床研究, 2021, 29(9):188-190.

[2]胡云. 急性脑梗塞应用超早期康复训练与特殊护理对临床疗效,心理状态及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分析[J]. 当代临床医刊, 2021, 34(6):48-49.

[3]吴波.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抑郁评分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21, 19(9):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