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2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鑫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14

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预防肺部感染中应用全方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中有效应用全方位护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干预;心脏瓣膜;置换术;应用效果

瓣膜置换术是恢复心脏瓣膜病患者正常心脏结构的主要手段。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采取心脏康复训练能够预防心脏不良事件,提高其生命质量。已知阶段性康复训练应用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中可取得较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 40 例。对照组男 24 例,女 16例;年龄25~64岁,平均(44.52±19.24)岁。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6~65岁,平均(45.54±19.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可耐受治疗;②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临床资料完整且无认知障碍。排除标准:①治疗依从性配合度差;②存在认知与精神障碍;③具有肺功能严重衰竭。方法: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在手术前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关注意事项,遵医嘱做好用药护理,并对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气道及管道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⑵观察组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在实施手术前,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和交流。向患者讲解具体手术内容,充分解答患者的疑问,并叮嘱患者要保持良好心态。同时为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可向患者介绍以往成功的治疗案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②拍背体疗:护理人员将五指并拢,手背向内合掌成空心状,从下到上对患者背部进行叩击。在拍背体疗实施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动作轻柔,每次体疗时间为20 min。③吸痰护理:手术后患者肺部若出现痰鸣音、咳嗽及呼吸机压力升高等指征时,应给予其膨肺吸痰法吸痰,连接氧气管道及储氧呼吸囊,将气囊及气道进行分离并连接,双手以同样的力度,对气囊进行均匀挤压,并施加压力,如果患者有自主呼吸,应保证吸气时间与开始挤压气囊的时间同步,加大潮气量在1.5倍,挤压屏气2 s/次,持续8 s后,快速且专业的将一次性吸痰管插入,将负压打开,左右旋转,缓慢回抽吸痰,每次吸痰时间<15 s,如果需要重复吸痰,可以按照 上 述 步 骤 在 膨 肺 后 再 次 进 行 吸痰,并确保在患者吸痰前后给予100%氧供3 min。④呼吸道湿化:运用常规雾化吸入法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湿化护理,呼吸道湿化的频率,1次/6 h,15 min/次。⑤口腔护理:运用无菌棉签、生理盐水或者专用口腔护理液,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2 次/d。⑥预防交叉感染:护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将帽子、口罩、专用鞋及工作服等佩戴好。观察指标:①运用满意度测评表评估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③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共包括4个维度,即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状态,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2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 n (%)]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进行积极康复训练,而阶段性康复训练是一种循序渐进提高运动强度的训练模式。自我管理是个体通过改变自身行为来增进或保持机体健康的活动,自我管理能力优秀的患者往往可调节自我情绪、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疾病康复;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患者往往采取较为消极的态度,逐渐丧失治疗的信心,影响机体恢复。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常用方法,通过运用合成材料制作成人工机械瓣膜,或者由生物组织制成人工生物瓣膜进行替换手术,简称瓣膜。生物瓣膜有非常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具有较低的血栓发生率,不需要进行终生抗凝,但是所运用的时间较短,大部分患者必须进行二次手术。临床经常使用机械瓣膜,不仅耐力性强,且持久性也较好,但患者必须进行终生抗凝,同时存在血栓栓塞及肺部感染的可能,对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全方位护理作为一种全面的护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具备针对性、个体化的特点。其不仅仅是实施与疾病相关的护理模式,同时该护理模式可使患者得到多种医疗需求的满足。本研究表明,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中,有效应用全方位护理,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减少其肺部感染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但因为本研究所选患者样本量较少,资料有待完善,所以无法为临床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因此在之后应收集更多的研究样本,以做进一步分析。综上所述,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中有效应用全方位护理,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能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自我效能较高的患者对问题具有积极的认知,往往将疾病、健康问题归于自身原因,该思维模式可提高患者动机水平,调动其自身潜能,促使其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实际情况,改变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建立健康行为,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而自我效能较低的患者面对困难与挫折极易产生自我怀疑,降低对自身的要求,放弃努力,影响健康行为的建立,降低其自我管理能力。对此建议,临床应向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详细讲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保持长期用药及健康生活行为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并向其分享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帮助患者认识自我管理的责任、挖掘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其由被动接受治疗转变为治疗提供者,促使其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过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心脏瓣膜病主要是由于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狭窄等因素导致的心脏疾病,可改变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致使患者出现心悸、倦怠、疲乏、活动耐力降低、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临床治疗心脏瓣膜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主要是采用人工生物瓣膜或人工机械瓣膜替换受损的心脏瓣膜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而术后维护好心脏功能,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做好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我能力的评价与认知,主要指对自身能否实施某一行为的期望。自我效能越高的患者应对疾病康复的信心越强,利于改善患者健康行为,长期控制疾病,可见自我效能可能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存在一定关系。综上所述,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效能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以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小伟,王华,杨光.老年心脏瓣膜病采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0):41-42.

[2] 魏润生,高海涛,齐贺文,等.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及心肌酶谱的变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21):3266-3269.

[3] 何杰.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观察[J].当代临床医学杂志,2020,33(1):11.刘涛 18310098627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锦锈华城A区23号楼3单元 (包邮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