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新发展理念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探究

陈梦欣

广西广投康养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观察我国现在人口的变化,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问题仍是焦点。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养老服务发展全过程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各个领域,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新发展格局,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时代诉求。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所涉及的制度、能力、文化、责任这四个核心变量以及与环境、信息技术、资源、信任、沟通、协调等外围变量影响了养老服务的发展基础。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

引言

养老是“夕阳工程”,但属“朝阳事业”,为长者提供有尊严、有温度、体面的日常生活服务,构筑幸福养老家园,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才能把养老变成一件幸福的事。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养老服务发展全过程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各个领域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新发展格局,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时代诉求。

1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的带动下,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因地制宜的养老服务模式,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长者可以获得社区生活照料、医疗卫生保健、文化休闲娱乐、心理精神关爱等养老服务。就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特征而言,初步形成了以家庭养老为基本方式,以特殊困难老人社区养老为服务保障重点,以互助养老为创新方向,面向全体农村老年人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发展格局。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中,建成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主体多元、功能完备、衔接顺畅的农村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成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走向定型完善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内容。

2新发展理念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路径

2.1融入人性化的养老情怀

养老理念的确立依靠文化,养老文化的培育除了立法规范,还得依靠科学态度,依靠人文情怀。人文情怀自古以来就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养老服务应当将人文关怀与精神慰藉纳入职业范畴,将人文关怀及其具体体现纳入到养老服务质量的评估标准。只有尽快弥补人文情怀的短板,特别是重视释放对长者的人文关怀,重视精神保障,才能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只有尽快弥补人文情怀的短板,才能在保障物质生活,提供养老公共服务的同时,免除老年人晚年生活中的孤寂。让长者不仅老有所养,还实现了老有善养。作为“夕阳事业,朝阳行业”的养老是一件有情怀的事业。养老不单纯是解决老人长者在经济上的担忧、生活上的困难,也不能局限于技术水平的提高。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的使用,更呼唤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亲人般感情的投入,细致入微精神的关注。只有具有充分的尊老、爱老、助老、扶老的人文关怀,才能发现老年人的需求。

2.2加强宣传发动,营造“敬老孝亲”养老服务浓厚氛围

加强全社会孝老敬亲文化传承建设,大力倡树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大力推广老志愿服务,健全“政府主导、通存通兑、权威统一”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运行机制,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养老服务。大力推进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加快城市设施、社区环境适老化改造,结合老城有机更新,补齐老年设施短板,新建社区严格落实养老服务设施配套标准,积极推进老年人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让老年人生活更便捷、服务有保障。

2.3锻造专业化的服务团队

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让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能吸引人、留住人,逐步解决社区卫生人才短缺问题;增加医疗设备,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设备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服务,满足居民日常的就医需求。

2.4建构社区信息场域

社区作为现代化集体生活场域,是在政策制度和社区建设指导下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对于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具有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营造作用。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进入了“被动”现代化的阶段。国家为了保障国民安全实施居家隔离等一系列新生活规范,在此情形下老年群体不得不调整自身的原有规范和惯习。在这个“接受”或可称之为“适应”的过程中,社区为老年群体提供了获取信息的场域,增加了老年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相互促进式的信息化沟通场景逐渐缩小现代化生活带给老年群体的“信息鸿沟”,使老年群体的现代化素养在交流中相互促进

2.5深化体制创新,探索“以医助养、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创新医养结合体制,拓展医联体服务,将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规划建设,促进针对老年人的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服务延伸。创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对口合作机制,探索联建模式和联动运营机制,实现医疗服务、入院就诊、医保结算“直通车”。创新服务方式,在医疗机构设置“个性病房”,提供“病时医疗,康时照护”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创新数字化服务,依托智慧养老平台,打造“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

2.6完善老年教育体系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老有所学的终身教育体系,同时提出将老年教育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当前教育工作重心。对于智慧养老能力的现代化提升,以老年大学的建设为例,已经通过增设一系列的相关信息化服务课程给予了回应。如一些老年大学为解决老年群体软件操作不畅和互联网应用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开设互联网知识普及相关的课程。通过系统化教学与演练,让老年群体掌握最基本的智能手机操作技能,如手机上网、地图查询、导航应用、语言翻译以及出行、购物、旅行等智慧化养老能力。老年教育体系的学习内容设置,更多是以老年人的个人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对话交流、意义共享等方式实现个人与组织学习成果的最大化。在老年教育课程设计和安排中,不再以被动的“老年教育”为教学方法研究的起点,而是充分体现以老年人作为主体的“老年学习”理念。为满足老年学习者的自愿学习、自主选择性学习、自我管理式学习需求,老年教育体系从专业的教育教学视角设计有助于老年群体现代化行为能力提升的相关课程及学习小组。

结束语

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就是实现养老服务辩证发展、系统发展、协调发展、整体发展。只有充分发挥好养老服务各影响变量的有利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养老服务的公共价值最大化、实现社会对养老服务的支持最大化、实现政府养老服务执行能力最大化、实现家庭自助能力最大化新发展理念下,要大力倡导养老服务理念,加快推进适老化设施建设,对不同类型的康养机构分类施策,重视医疗、医护人员的培养,创新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完善老年教育体系,以更好满足不同收入水平、不同需求层次的老年人群健康养老需求,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真正达到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最佳时期,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陈功,赵新阳,索浩宇.“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行政管理改革,2021(2):27-35.

[2]陈欣欣,等.我国农村养老面临的挑战和养老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6-77.

[3]张庆杭.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境与对策——以鲁西南为例.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0(5):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