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管理哲学的现代管理实践体系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基于中国管理哲学的现代管理实践体系构建

杨联秋

身份证号码:450602197206180117

摘要:从哲学视角看,管理是从简单到复杂,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是历经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虽然中国不同文化流派对管理哲学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但我国管理哲学倡导人本、和谐等“德性”文化,并且将管理定义为“治人”,注重从人的视角来开展管理工作。针对目前管理实践体系偏重西方管理范式的局限性,为有效开展现代管理实践,需要从中国管理哲学中探寻管理本源,汲取传统管理智慧、管理思想,通过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思维,引入“德治”“心治”等治理方式,全面提升管理效能。研究以中国管理哲学为基础,提出了现代管理实践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中国管理哲学;现代管理;实践体系;构建策略

引言

坚持中国特色,是我们党一直坚持的理念,这一理念在政治层面的意义阐释较多,其哲学意蕴讨论得还不够充分,特别是世界历史与全球化时代,当西方文明一度以压倒性优势席卷全球时,坚持中国特色显得尤为重要,对其哲学意义的讨论,也就更能让我们有着更为自觉的理论自识与理论自信。因此,面对现代管理实践环境,要重构以中国管理哲学为核心的现代管理实践体系。

1中国管理哲学下现代管理实践体系的构建基础

现代中国管理学以西方管理学理论、管理方式为基础,通过融入管理实践,逐渐发展成为完善的管理体系。自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以来,管理理念逐渐从科学管理转向后现代管理发展,均由西方欧美国家学者提出。随着现代管理形势不断变化,受知识管理、组织学习等挑战,西方管理体系的弊端及问题不断凸显,其中提出的“人的工具化”“管理工具”等观念,以及主体与客体“两元论”、孤立实证等分析法,已无法有效解决现代管理实践的各类复杂问题。因此,只有将社会环境、现代思维方式融入现代管理哲学,有效挖掘管理实践涉及的隐性因素,才能真正实现现代管理的最佳成效。

2中国哲学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经历了

首先,自20世纪初到1931年是“三化”肇端阶段。五四运动期间,形成了西学派、保守派和革命派三种基本倾向,三者分别依托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互论战。其次,20世纪30—40年代“中西马会通”出现新气象。通过“唯物辩证法”论争,哲学界很多人开始认同唯物辩证法是哲学的科学方法,尤其是在1936年共产党人和进步知识分子发起了“新启蒙运动”,旗帜鲜明地把思想上的理性主义、个人生活上的自由解放、政治上的民主主义,与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主义结合起来,最终说服与争得了哲学界和进步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纲领的认同。再次,1949年至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三化”会通趋势基本中断。学界在总结这一阶段的经验教训时,既要看到政治原因,也要看到认识根源,还要看到“中西马”哲学在各自领域内取得的成果。最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马”哲学在各自领域繁荣发展。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存在哲学八个二级学科画地为牢、片面强调专业化和技术性造成的研究成果碎片化弊病,但这一阶段继承和发扬了20世纪“中西马”哲学对话与会通的传统。

3基于中国管理哲学的现代管理实践体系构建路径

3.1管理需要“修身正己”:回归现代管理实践的本质

中国管理哲学既强调自我管理的“正己”,也倡导发挥管理艺术的应用优势。因此,在现代管理实践过程中,要发挥管理制度之治和管理艺术之力,通过凝聚发展共识,提升管理水平,融入管理艺术,实现全面、有效的成功管理。首先,以强化自我管理为基础,营造良好氛围。我国传统道家哲学强调“自胜者强”,在开展现代管理实践时,需要管理者先管好自己,通过全面提升个人修养,养成崇高品格,从而有效感染管理对象。其次,以上下同心为核心,凝聚发展动力。通过构建关爱员工、回报社会的价值体系,引入价值共生与长期主义等发展理念,赋予现代管理更多人文情怀。我国传统哲学强调“上下同欲者胜”,在中国管理哲学体系的启示下,开展管理实践需要用凝聚情感、汇聚共识等方式,全面整合优势管理资源,通过关注人的全面追求,构建“命运共同体”,以弥补、解决现代管理实践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弊端。最后,开展现代管理实践,既需要有良好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也需要有高超的管理艺术。通过遵循文化融合、实践应用等原则,重点化解管理实践的难点与空白区域,创造性吸收思维心理学成果,构建传统文化哲学与现代管理、中国特色等一体融合的现代管理实践体系。

3.2管理需要“和合与共”:营造现代管理实践的良好场景

中国管理哲学体系是以“和合与共”理念为导向,允许多元文化融合并存的哲学体系,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通过融合多元观点,以融合并存的理念形成了全新的文化格局。同时,现代“互联网+”经济倡导开放、共享的理念。因此,在构建现代管理实践体系时,要重视引入整体论,通过营造多元、和谐的管理氛围,以实现管理活动的最佳成效。一方面,要以整体论为基础,构建协同一体的管理秩序。在现代管理实践中,要以整体管理制度为基础,融合多元环节的差异需求,营造多元并存的管理文化,引入现代管理智慧,允许管理对象来践行创新理念、自由表达个性诉求,通过营造协同一体的管理秩序,更好地开展现代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以管理哲学的问题假设框架为切入点,探索管理实践与管理哲学的关联机制,通过采用柔性手段和客观数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做好管理问题的预判、管理趋势的合理解读和管理价值选择,有效保障管理行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正确认识管理问题存在的现实性、客观性,及时做好管理问题的预判及应对,使管理哲学融入管理实践,实现最佳应用效果。

3.3管理需要“与时俱进”:构建现代管理实践的新机制

中国管理哲学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是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以中国管理哲学为基础,构建现代管理实践体系,需要以时代格局、创新视野为基础,通过构建东西方一体融合的管理实践体系,全面提升管理效能。第一,要聚焦中国情景,梳理特色管理实践。坚持以中国情景为基础环境,遵循本土特色,坚持问题导向,是当前提升管理效能的关键。在中国管理哲学启示下,要深入“管理现场”,通过遵循本土化、创新性研究原则,积极化解管理与实践矛盾,全面提升现代管理效能。第二,要以“与时俱进”理念为指引,积极引入现代管理技术,通过积极探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管理工具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与优势,助力人性管理与智慧管理。要坚持“阴阳之道”的辩证思维,及时研判智慧管理技术的应用边界与最新问题,通过探寻管理实践的新问题与新趋势,持续引领现代管理实践。

结束语

管理是文化环境的产物,通过融入文化理念和现代智慧,形成了有生命力与人文底蕴的管理体系。现代管理实践倡导以整体、系统视角来整合各项理论、价值观及实践方式,通过及时创新管理思维,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我国丰厚的哲学底蕴与文化素材,为当前构建中国管理哲学体系提供了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唐建荣,李华.中国古代管理哲学与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差异及互鉴[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6-53.

[2]周可真.文化管理:管理之所当然——对管理之“体”“故”“理”的文化哲学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10.

[3]谢清伦,胡翔,李燕萍.盛隆“群体老板制”管理模式及要素构成——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11):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