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探讨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影响

李,敏

湖北省潜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潜江 433100

摘要:目的:分析预防干预在控制艾滋病流行中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0例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某院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行为干预。比较患者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掌握、避孕套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艾滋病知识总掌握率为93.00%,较干预前的68.00%高(P<0.05);干预后患者避孕套使用率为77.00%,较干预前的51.00%高(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行为干预有助于提高疾病知识认知,有助于控制疾病传播。

关键词:行为干预;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

前言

在临床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其又称之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作为一种传染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存在极大危害。该病病毒主要破坏人体淋巴细胞,造成免疫系统缺陷,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恶性肿瘤、眼部、皮肤、淋巴、口腔、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控制疾病的传播,需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行为干预是一种以行为主义为原则,针对患者行为进行系统、科学干预的方法,能够提高患者对流行疾病的重视程度,提升疾病防控效果。本研究选取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在治的20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自愿纳入行为干预,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析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例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某院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行为干预。在研究对象中,有92例女性患者,108例男患者;年龄33-63岁,平均(47.28±8.83)岁。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行为干预。

(一)制定行为干预方案:(1)对流动人员免费进行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的宣教,免费发放宣传手册和安全套。(2)对娱乐休闲场所的工作人员加强健康宣教的力度,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安全套使用率以及预防艾滋病意识。(3)对母婴传播进行行为干预:在产前门诊、孕妇学校等场所进行健康宣教;对孕妇提供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咨询服务,对预防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进行宣传,评估危险因素,叮嘱孕妇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4)对吸毒人员进行行为干预:推广VCT和对注射用具进行阻断,避免血液传播;对吸毒人员进行健康宣教,让其了解艾滋病的基础知识、传播途径;治疗的过程中要对针具进行严格的消毒和妥善的处理。

(二)行为干预实施:(1)健康宣教:采用宣传手册、宣传展板、座谈会等方式,向患者讲解艾滋病控制、预防的知识;开放咨询窗口、咨询通道,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告知患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反复强调血液传播和性行为传播是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以提高患者的血液安全意识和性安全意识,使其采用正确的方式与普通人群接触;讲解造成病毒感染的原因,使患者正确使用注射器、避孕套。(2)环境干预:与疾控中心、卫生行政管理单位、政府机关单位合作,通过公益广告、电台、广播等方式宣传艾滋病健康行为及预防控制的技能知识,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3)特殊环境干预:娱乐场所是艾滋病的易感染场所,为提高特殊环境人员的疾病防控行为,培训娱乐场所工作人员艾滋病预防控制知识;张贴艾滋病知识宣传海报,以提升群众正确的性行为认知。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年后评估患者艾滋病知识掌握、避孕套使用情况。

采用科室自制的艾滋病知识知晓调查问卷评估其认知情况,该问卷评估3个项目,包括艾滋病患者的外在表现、预防艾滋病措施、艾滋病传播途径,问卷分值范围为0至100分,0-59分、60-85分、86-100分分别代表未掌握、基本掌握、完全掌握。总掌握率=1-未掌握率。

避孕套使用分为不用、偶尔用、每次都用。使用率=1-不用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的统计学处理工具为SPSS23.0软件,使用检验计数资料(%),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患者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

干预后患者艾滋病知识总掌握率较干预前高(P<0.05),见表1:

表1比较患者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n/%,n-100)

项目

未掌握

基本掌握

完全掌握

总掌握率

干预前

60(30.00)

54(28.00)

84(42.00)

136(70.00)

干预后

14(7.00)

84(42.00)

102(51.00)

186(93.00)

X2

19.912

P

<0.05

2.2 比较生者干预前后造孕变使用情况

干预后患老避致赛使用率较干预前高(0.05),见表2

表2 比较患者干预前后避孕豪使用情况(n/%,n-100)

项目

不用

偶尔会用

每次都用

总掌握率

干预前

98(4900)

86(42.00)

16(8.00)

102(51.00)

干预后

26(23.00)

24(12.00)

130(65.00)

154(77.00)

X2

14.671

P

<0.05

3.讨论

艾滋病目前无预防疫苗、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的传播对人类健康、社会经济造成不良影响。而对普通群众、感染者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科普,能够控制疾病流行、传染。行为干预依据群众的性格特点、工作环境、家庭背景开展针对性的干预,从行为原则方面、心理学角度对其进行科普,能够介入艾滋病感染患者、普通人群的行为发生、发展。由于HIV病毒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且长达8-9年,在此期间无症状或无显著症状,尽管在预防HIV感染上可通过个体控制预防,但由于其传播速度极快,因而以及出现流行性传染。而通过在控制艾滋病流行中加强预防干预,则可有效提升人们对该疾病的知识掌握度,还能提升求对疾病控制满意度,进而达到有效控制病情传染的目的。在行为干预的实施中,行为干预方案的制定在艾滋病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能够保证方案的专业性、科学性;依据患者相关信息制定多样化的行为干预方案,能够保证干预措施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有助于提升其知识认知;针对到院的艾滋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通过宣传手册、宣传展板、座谈会等方式,向其讲解艾滋病控制、预防的知识,能够系统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不当性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行为干预通过反复强调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相关知识,以增强患者的性安全意识,促使其采用正确的方式与普通人群接触,可减少疾病传播。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行为干预,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的认知水平,能够促使患者使用安全套,对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极为的有利,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8,11(06):411-432.

[2]叶彩霞,杨婉娟,梁嫚卡,等.行为干预在艾滋病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6):3053-3054.

[3]唐晓荣,梁红丽.预防干预在控制艾滋病流行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6):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