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及其护理干预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3

 产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及其护理干预进展

封惠明

(广西玉林市容县中医院  537500)

[摘要]产后抑郁对于产妇的健康和精神方面带来严重的影响,严重情况下,会导致产妇出现自杀的情况。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因此对产后抑郁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和探讨,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更好地为产妇的健康提供保障。

[关键词]产后抑郁;危险因素;护理;进展

产后抑郁是妇女在分娩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疾病,同时也是一种行为失调的症状,目前这种疾病已经成为了产褥期当中精神综合症里面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产后抑郁这种疾病的存在,女性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容易导致女性出现心绪不良的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发展成为产后抑郁症,存在一些超出产后心理界限的行为。这种疾病主要在产后的六周之内开始出现,疾病的根源通常会持续3到6个月之间,但是也有可能持续1到2年[2]。随着人们对于抑郁症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在医学研究领域当中,对产后抑郁症展开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丰富,人们在研究注重关注产后抑郁症的疾病产生原理以及相关的护理方法,希望通过这些内容的研究,为疾病的康复和治疗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和借鉴。

一、产后抑郁的患病率和危害性

产后抑郁的患病率是比较高的,同时所影响的人群也比较大,根据相关的报道,国内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大约在3.5%到33%之间,国内的患病率则在13.1%到16.3%之间,对于再次妊娠的产妇来说,有20%到30%的概率出现产后抑郁症的复发[3]。国外的学者在系列研究当中发现,如果产妇存在着经前综合症,那么他们出现产后抑郁复发的可能性会更高,因此这种疾病也被人们认为是产后抑郁的一种重要阻力性危险因素[4]。在女性群体当中,产后抑郁的存在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了女性成为母亲的能力,容易导致他们在对孩子的照顾过程当中,照顾的能力和水平出现下降,进而给孩子的健康发展带来影响,甚至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5]。实际上产后抑郁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不仅会影响着妇女本身的健康,对于夫妻关系以及整个家庭和社会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6]。产妇在月月的状态之下,体内的钾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会出现减少的情况,因此会导致她们的子宫收缩出现乏力的现象,最终诱发产后出血。在这个过程当中,人际关系的协调也会存在着障碍,最终会丧失热情和信心,严重情况下有自杀或者扩大性自杀情况的出现[7]

二、产后抑郁的发病机制

关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相关的因素组成是比较复杂的,迄今为止,关于发病机制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明确,存在者不同的说法[8]。产后抑郁和抑郁症的疾病原因,以及发病机制之间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大部分的学者认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和生物学、社会心理学的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性[9]

1生理因素

产后心绪不良和体内内分泌的改变与女性体内某些神经递质的改变有着相关的联系,并且发病率会比较高,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女性在产后都会出现这种情况[10]。内分泌的变化主要是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在产后突然下降所产生的结果,在研究当中也发现,雌激素的变化会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出现减少的情况,最终会导致神经递质的变化,受到严重的影响,引起情绪方面的波动,从而出现抑郁的症状。人体当中的孕激素减少,会导致一些类似于苯二胺之类的药物突然戒断,在这个过程当中,抑郁的情绪也会不断的发作,因此产后血清甲状腺水平会出现迅速下降的情况,通过系列的研究,可以推测出甲状腺功能的降低,有可能是导致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11]

2遗传因素

有专家从遗传学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认为产后抑郁症是内源性抑郁症当中的一种类型,发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遗传和生理的因素,特别是对于一些有经前期紧张,适合产后抑郁症的产妇来说,更加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症,此外,如果产妇的亲属当中有精神病的历史和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她们也更加容易出现产后得抑郁症[12]。根据相关的研究,可以发现,在许多情况之下,产后抑郁症主要是从妊娠期开始的,因此产前抑郁症也是产后抑郁症最重要的一个危险性因素,在临床研究当中也发现有产前抑郁历史的产妇,在产后出现抑郁症的概率明显高于产前没有抑郁历史的产妇[13]

3心理因素

产妇对于分娩的过程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在家人对孩子期望过高的情况之下,容易产生对婴儿是否健康,很有无畸形的担忧,甚至会在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之下,给产妇带来比较大的心理压力,而这种压力的存在,也是导致产妇出现产后抑郁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14]。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产妇来说,她们的个体素质有神经质和不成熟人格,甚至是强迫性人格,加上日常不善与人沟通和交往,因此在产后容易出现抑郁症[15]。国内有相关的医学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发现孕产妇的心理不健康和孤僻自卑等等,都容易导致她们出现产后抑郁症。除此之外,年龄偏小或者偏大的初产妇,也容易出现产后的抑郁现象,因为年龄比较小的妇女生活阅历比较浅,没有能够从过去孩子的角色当中脱离出来,因此容易出现母亲角色不适应的现象

[16]

4社会因素

家庭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不仅包括丈夫的支持,同时还包括家人的支持,如果妇女在怀孕之后没有得到丈夫的关心和爱护,也容易导致她们出现产后得抑郁症[17]。妇女在生产之后的抑郁症当中,丈夫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产后家庭的关注重心出现了转移,加上丈夫的体贴不够,妇女最容易有委屈和烦躁的情况存在,甚至会有着比较强烈的失落感。除此之外,经济因素和社会的环境也会对妇女的产后抑郁情况带来直接性的影响[18]

三、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症的高发病率和危险性提示,医护人员必须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对于存在着抑郁症的产妇要及时发现,并且开展干预治疗工作,能够更好地促进产妇的康复,减少对于婴儿所带来的影响[19]。在产前的护理当中,需要加强产前的保健和教育工作,在产前检查开始的时候,就像产妇宣传孕期正常的心理变化特征,直到她们对自我的心态和情绪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整[20]。除此之外,在这个环节当中要加强胎儿的监测工作,尽早发现一些畸形的胎儿,避免畸形胎儿出生之后,给产妇带来比较沉重的心理打击[21]。在产后抑郁症的护理过程当中,还要注重在产前的护理方面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妊娠期的营养管理工作,确保产妇能够获得一个良好的营养支持[22]。在生产过程当中的顾虑,要注重对她们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采取深呼吸和各种有效的措施,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23]。在产后的过滤环节当中,也要开展心理方面的疏导,因为分娩的过程对于产妇所消耗的体力是比较大的,并且在产后会有会阴切口痛和剖宫产术后的切口痛等情况存在,因此,产妇在产后更加需要有着充分的睡眠和休息的时间[24]。在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或是要集中对产妇进行治疗方面的操作,向她们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抚触等工作的开展,加强和产妇家属的沟通,直到她们正确和产妇进行沟通和交流,尽量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25]

四、结语

很多产后抑郁的女性并没有发现产后抑郁的严重性,因此缺乏一些适当的治疗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注重对产后抑郁症相关的内容展开研究和探讨,可以找到这种疾病产生的疾病原理,并且找到最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展开系统性的护理工作,为患者抑郁症的康复和治疗提供帮助,同时也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全方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于西兰.产后抑郁症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5):144-145.

[2]王金华.产后抑郁患者的全程护理干预效果及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9(4):135-136.

[3]王哲.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全程护理干预效果及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4,15(18):62-63.

[4]黄颖红.护理信息干预产妇家庭支持系统对预防产后抑郁的影响研究[J].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4.

[5]马维兰.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实施的效果评价[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5):124-125.

[6]严邱英,李倩.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产妇的影响及抑郁与焦虑量表评价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2):14-16.

[7]田建丽,徐萌泽,焦亚辉,等.承德地区孕产妇产后早期抑郁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18,16(26):3204-3207.

[8]何葵,陈勇华,阳湘文,等.产后抑郁对低龄初产妇的母亲角色适应及婴儿体格和行为发育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5,(8):1665-1666.

[9]]马秀华,宋风丽,康淑玲,等.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在产后抑郁症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17,52(2):52-57.

[10]王雅芳.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护理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5,15(3):302.

[11]蔡红月.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6,29(10):20-22.

[12]王庆,陈光虎,尹红霞,等.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症相关性Meta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5):157-160.

[13]胡馨方.探究产后抑郁相关诱因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的实践与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3):227.

[14]李江薇.产妇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1):108-109.

[15]丁婷,曲志翠,刘名荃.产后抑郁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心理月刊,2018,(6):28-29.

[16]谭红,胡晓芸,牛小群.产后抑郁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6):147-150.

[17]高宝娟,严雪霏.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的干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3):2841-2843.

[18]练雄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3):138-139.

[19]陈秀莲,宋爱峰,孙玉慧.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5):206-207.

[20]张云娇,许丽婷.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8):147-148.

[21]刘萍花,肖亚.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3):5402-5403.

[22]郭爱文,刘春英,杜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联合家庭护理干预对于轻中度产后抑郁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8):236-237.DOI:10.3969/j.issn.1004-7484.2017.18.350.

[23]高宝娟,严雪霏.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的干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3):2841-2843.

[24]李凤梅.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在剖宫产产后抑郁防治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33-34.

[25]刘英乔,郭彩利,李立新,等.认知行为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影响的临床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2):89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