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中风险防范对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影响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儿科护理中风险防范对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影响作用研究

姜露燕

聊城市妇女儿童医院  252004

【摘 要】 目的:以风险防范为契机,深入研究该护理模式在降低和影响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89月~20199月所收治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严格遵照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标准进行随机划分,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风险防范护理两种不同模式,并对比两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儿护理满意度。 结果:经阶段性护理观察,观察组摔倒、磕碰、静脉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风险防范护理方法在儿科护理中的有效应用,不但可降低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儿科护理满意度和護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防范;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

与其他科室相比,儿科科室具有极强的特殊性,所收治患儿均处于较低年龄段,年龄最下仅为12个月,配合度相对较低,且由于患儿身体各项机能的新生性,疾病治疗和日常护理中面临诸多不利风险和挑战,护理风险事件时有发生。本次研究重点讨论,在儿科护理中风险防范护理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和作用,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以我院20189月~20199月所收治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为标准进行划分。根据疾病类型进行划分,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疾病52例,呼吸系统疾病31例,消化系统疾病17;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52例和48例,患者年龄分布在35天~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2)岁。疾病分类统计结果如下:神经系统疾病45例,呼吸系统疾病34例,消化系统疾病21例。在试验调查前,已排除先天性智能障碍、外伤性疾病、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排除在外,且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100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而观察组100例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加以风险防范式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入院护理

患儿办理入院手续后,护理人员有责任向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科室相关单位和规定的普及,使患儿迅速适应新环境;

2)心理护理

受患儿年龄等因素的制约,儿科相关护理人员在与患儿沟通时应时刻保持良好心态,以微笑应对各种变化,增加患儿及家属对自身工作的支持与肯定,提高患儿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

3)病情护理

遵从主治医生所诊断结果,对患儿进行用药指导,定时对患儿体温、脉搏等基本体征进行全面检测,一旦发现其他并发症迹象及时上报主治医师。

4)健康教育护理

围绕患儿实际疾病情况,向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和注意事项的讲解和普及,为患儿量身定制科学、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指导患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5)风险预防护理

综合评估患儿病情变化情况,对于潜藏于治疗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应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从根本上降低因不良事件所造成的医疗事故和护理纠纷。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和护理满意率,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调查表,分值010分。分值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由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及其家属,对实际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服务进行综合评分,护理调查表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评分调查表,设置010分的分值,分值越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越高,相反则越低。护理满意度具体分为以下标准:

满意——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高度认可,所提出问题和要求护理人员均可满足;

基本满意——护理阶段护患双方为发生严重矛盾,相互之间沟通较为频繁;

不满意——经阶段性护理,患儿情况未得到明显好转,且引起相关不良事件。

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1/03/07/qkimagesjkzxjkzx202005jkzx202005373-1-l.jpg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试验调查所获数据,均以SPSS21.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与分析,计量数据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并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比较

通过对两组不同护理模式应用期间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研究得知,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风险防范式护理,各方面情况均有所好转,如,在100例患者中,摔倒患儿5例,磕碰损伤5例,无静脉炎感染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摔倒患儿为20例,磕碰损伤15例,静脉炎感染为10例,不良事件发生率达到45.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

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护理风险则指的是护理工作中因各方面因素所引起的一系列不良事件,也是护患纠纷案件的主要导火索,儿科作为临床医学中最为重要的科室,从近些年相关数据分析与新闻报道来看,风险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如何进一步提好风险防范成为儿科护理重要任务。不仅实现了对儿科护理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降低,且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儿科护理满意度,为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买合甫热提汗·卡马力,古丽尼沙汗·吐尔洪.风险防范式护理在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应用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203):218-219.

[2]张桂香.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41423):346-347.

[3]唐净清.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1603):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