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性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性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应用

曾剑

仙桃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北仙桃,433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性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持续性血液透析方式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性慢性肾衰竭患者1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所有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将160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80例。在所有患者进行治疗时,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方式,而研究组患者应用持续性血液透析方式,在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进行血液透析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等肾功能指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分析并对比。结果:经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事件较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对照组与研究组相比较差,两组间各项对比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老年性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采取持续性血液透析方式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减少患者透析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可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隐患,且可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持续性血液透析老年性慢性肾衰竭;临床效果

在临床中,慢性肾衰竭属常见的肾内科疾病,是因患者发生慢性肾脏疾病并在晚期时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者肾功能下降等情况,而最终导致慢性肾衰竭症状,在发病后,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尿毒症等其他严重病症而危及患者生命,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1]。特别针对老年性慢性肾衰竭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在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仍以透析方式为主,常规的透析方式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危险系数较大,发生不良事件较多。但据相关文献记载,持续性血液透析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状态,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患者而言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对此我院为验证此结论选取了160例老年性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相关研究,详情可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在我院进行透析治疗的160例老年性慢性肾衰竭患者为此次分析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12月-2020年12月,采取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平均将160例患者分成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下:(1)年龄方面:对照组患者年龄在60-76岁之间,平均(69.3±2.3)岁,研究组中,患者年龄在60-75岁之间,平均年龄(69.4±2.1)岁;(2)性别方面: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39:41,研究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0:40。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均不具有精神疾病史、认知障碍以及沟通障碍等。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不存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透析方式,在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实时监测患者体征状况,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紊乱问题,每星期对患者进行三次血液透析,每次2-4小时,在透析过程中,对患者建立多条血管通路,透析膜选择醋酸纤维膜,透析液选择碳酸氢钠,另保持患者透析时每分钟血容量在130-180ml之间,脱水状态保持1-3kg之间,透析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严格进行实施监控,在患者接受透析治疗90天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价分析[2]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持续性血液透析,透析膜、透析液均与对照组相同,对患者进行穿刺,并快速建立血管通路,根据患者情况,持续性透析时间在10-12小时,透析液在15-24L时进行置换,在患者经三个月治疗后,评价治疗效果。

1.3疗效观察和评价

1.3.1经两组患者透析治疗后,主要对比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等两种肾功能指标,两种指标越低则表明透析治疗效果越好。

1.3.2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包括感染、导管堵塞、低血压、死亡,不良事件发生率=(感染+导管堵塞+低血压+死亡)/总例数×100%。

1.3.3汇总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对比,生活质量情况包括日常生活、情感状态以及生理状态,各项情况满分为100分,根据实际情况对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相关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生活质量评分、肾功能指标等均采用(士s)的形式表示,进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对比包括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用(%)的形式表示,行卡方值(X2)检验,当对比结果具有差异且显示P<0.05时,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

经观察对比发现,两组患者透析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可比性,存在临床对比意义(P<0.05),见表1。

表1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对比(士s)

组别

例数

血肌酐(μmol/L)

血尿素氮(mmol/L)

研究组

80

146.4±29.62

17.9±1.78

对照组

80

219.3±50.61

23.3±3.69

T

11.1192

11.7892

P值

0.0000

0.0000

2.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经所有患者透析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不良事件较多,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研究组相比明显较高,组间具有明显差异,存在临床可比意义(P<0.05),详情见表2。

2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感染

导管堵塞

低血压

死亡

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

80

2

2

4

0

8(10.00)

对照组

80

4

4

6

4

18(22.50)

X2

4.5924

P值

0.0321

2.3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经对所有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汇总发现,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3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士s)

组别

例数

日常生活

情感状态

生理状态

研究组

80

89.8±2.6

90.3±1.8

87.4±2.1

对照组

80

76.6±3.1

77.5±2.4

75.2±1.7

T

29.1806

38.1622

40.3872

P值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目前在临床中,慢性肾衰竭病症愈加常见,对患者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均造成了严重影响,产生了巨大威胁,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其机体环境的特殊性,极容易出现酸碱度失衡或者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最终导致患者肾功能出现严重问题,另外我国目前处于老龄化时代等以上诸多问题,目前我国老年性慢性肾衰竭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于老年性慢性肾衰竭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3-4]。现如今在临床上,针对慢性肾衰竭一般均采取透析方式进行治疗,但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发现,经长期的常规透析方式后,患者的并发症或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对患者造成了二次伤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医学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等,针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目前对于透析方式也具有了多样性[5-6],且对患者的透析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相关文献记载,持续性血液透析方式能够弥补常规血液透析方式的不足,能对小分子物质做到有效清除,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并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此,我院选取了160例老年性慢性肾衰竭患者为此次分析对象,对持续性血液透析进行了相关研究[7-8]。此次对所有患者进行了分组并采取不同方式透析治疗,经研究发现,实施持续性血液透析方式的研究组患者在肾功能指标与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方式的对照组相比较低,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较多,对患者生存状态造成了较大影响,另外在所有患者进行透析治疗后,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以上所有指标表明,研究组透析治疗效果整体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显著临床对比意义,同时验证了文献结论。

综上所述,采取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性慢性肾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管艾华,姚淑琴,翁宁.针对性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感染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8):3333-3335.

[2]吴伟莉,陈月琴,潘姝.4R随访管理在慢性肾衰竭行腹膜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7):101-103.

[3]姚荣芳.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两种透析方式对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患者微炎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观察[J].名医,2020(10):51-52.

[4]黄志威.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序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20,21(07):1049-1051.

[5]徐明芝,安娜,陈汝满,白亚飞,贺纪清.高通量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对慢性肾衰竭患者IL-17、CD16表达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36(13):1641-1646.

[6]赵梅.优质护理对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4):92-93.

[7]邱焕珍.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安全性及对患者肾功能指标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3):32-33.

[8]Ma Yan, Yan Bingli, Li Zhaochun, Zhou Yan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therapy and carotid arteriosclerosis [J].]; and Journal of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03):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