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和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9
/ 2

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和策略

刘刚

葛洲坝集团生态环保有限公司   武汉市430000

摘要: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中,应明确整体治理思路,选择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由此提升城市流域水环境的保护力度。本文介绍了城市流域水环境的主要功能,探索了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和策略,以期提升区域水环境的生态效益和环保效益,强化治理水平。

关键词:城市流域 水资源 综合治理

前言:我国城市流域水环境的有机污染比较普遍,湖泊与部分河道的富营养化比较严重,影响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切实解决目前遇到的水环境治理问题,相关人员应明确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思路,对目前城市流域水源治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由此形成完善的解决措施,提升城市水污染的实际治理效果。

1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1.1管网工程不完善,未建立有效雨污分流机制

大部分建成区未建立有效的雨污分流机制,管网覆盖率低,己建管网存在错接、漏接、淤积、破损、污水满管等问题,工业企业偷排,致使大量的污水直排入河。由于管网未完善,管网缺陷,雨污分流未完善导致雨水、地下水、河水混入污水管网。致使污水处理厂进厂污水BOD浓度长期偏低,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减排效能。

1.2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未得到全面治理

目前,流域内周边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综合治理,但综合治理措施主要为原位治理,主要包括覆土覆膜、沼气导排、雨污分流、渗滤液导排收集等,由于大部分存量填埋场底部未采取防渗措施,渗滤液仍然能够通过地下渗透或地表溢流,污染周边水体。

1.3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管理计划不清晰、规划性不强

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需要清晰的管理计划目标。但在实际的综合治理工作中,相关水环境治理部门对城市流域水环境的特点分析不到位,在制定治理计划时未从城市流域水环境的特点出发,导致实际的综合治理方案环境适应性不强。在这种治理方案的影响下,城市流域水治理工作未能挣脱传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的桎梏,存在适应性不强的问题,导致城市河道排水能力及抗洪抗险能力不能符合现阶段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

在开展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过程中,还存在对治理工作规划性不强的问题,相关人员虽然对城市流域水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但并未将城市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人、环境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因素有效结合起来,这种可能对某一环境的治理工作相对有效,但从城市经济发展及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角度分析,整体的工作规划性依旧不强,未能很好地协调城市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各类因素,导致最终的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适应性不强,不能准确发挥环境治理作用。

2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及策略[刘1]

2.1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河道治理方案

在城市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中,应选择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和治理措施,注重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促使方案和技术的应用更加具有针对性。实际工作中,应采取因地制宜、因河施策的方式对河道的综合治理思路进行梳理,促使治理工作取得预期成果。具体工作中,相关人员应根据城市气候条件、水资源分布条件、地形地貌、污水来源等因素对治理方案进行分析与选择,并且根据城市污水治理特点和以往的经验对方案应用的可行性进行讨论。

治理方案实际应用前,还需要对地区污水治理的现状进行必要的数据调查,了解水资源的分布状况、水源地保护情况、城市用水量和水源地下管网的建设情况等问题,根据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城市水流域的综合治理。针对沿海城市而言,还需要对潮汐水文特征和水流域的整体容量进行考虑,通 过对相关技 术指标和具体情况的了解,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案,并且对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进行限制。

2.2人工净化工程

首先是引换水工程。通过换水将河道中污染物冲刷至下游河道,有效降低本段河道内污染物浓度,但可能会引起下游河道水质污染,适用面较窄。其次曝气增氧。受污染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一般较低,不利于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通过射流曝气、喷泉曝气、微孔曝气等措施,提升溶解氧,促进微生物降解速率。然后是本土微生物活化系统。本土微生物对河道不易造成二次污染。通过投加本土微生物激活剂,激活有益于污染物降解的本土微生物,不仅可消解污染物,而且有助于恢复河道生态系统。

2.3生物多样性加强河道自净能力

目前,影响城市流域水资源综合治理的主要因素还表现在河道底泥的污染,针对河道底泥的污染进行治理,建议采取更加科学环保的方式。例如,当河道底泥较浅时,并且存在一定的悬浮层,可不进行清理,此时可利用生物和化学的方法对相关结构进行固化,在河道底部增加生物群。而针对河道底泥较厚的地方,应采取科 学有效的清淤措施,由此提升实际治理效果。在底部河道,为巩固治理工作效果、促使河道自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还可继续投放生物菌剂,实现对生物群的培养,改善河道内部局域生态环境。

2.4修复水生态

(1)推动包括流域内非供水水库的联动、人工湿地出水等多渠道开辟河流补水新途径,再生水回用、清洁基流剥离、雨洪水利用前提下,发挥河道流域特点,通过河洲滩地、壅水、深潭、人工湿地等工程措施,增强水体交换能力,增加河流水环境容量

(2)在河道综合整治中,有条件的河段岸带应采用自然护岸或具有自然护岸“可渗透性”的抗冲刷护岸,它可充分保证护岸与周围之间的水份交换和调节功能,为植物、动物提供生境空间,同时具有一定抗冲强度

(3)通过机械疏浚、壅水深潭的构建、投加生物菌种、投放水生动物等方式方法对河道内源污染底泥及受污染水体进行处理。逐步恢复河流水文调节、水体自净、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功能,实现河流自然本底功能修复。

2.5加大生态补水污水治理力度

促进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是解决 用水紧张问题的关键,对城

市水生态的恢复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现有的技术,通过建立水库、蓄水池和污水净化处理厂,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与方法。实践表明,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回收系统可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对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实际工作中,为促使城市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有效治理,应实施生态补水措施,注重盘活河道水动力,促使河道水资源自然流动,以此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得区域水环境得到改善。并且在区域水环境中,注重绿色植被的覆盖,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降低氨、氮和总磷的富集,实现河道的生态补水效果。

结束语:[刘2]

综上所述,在城市流域水资源的综合治理中,应选择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秉持因地制宜原则,制定污水综合治理方案,应用先进的生态补水方式,对水源进行管理和有效控制,注重应用生物多样性的手段,加强河道自身的净化能力,由此为水环境治理做出有益贡献。

文献:

[1] 邹扬帆.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和策略分析与探讨[J]珠江水运,2020(09):114—115.

[2] 张茂林.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和策略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3):238+241.

[3] 王礼兵.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流域水环境治理问题的思考[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3):79—81.

[4]朱国忠,李郁,喻石.南京市水环境整治思路探讨——以金川河水环境提升工程为例[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12):149-155.

[5]井志强,朱倩.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流域水环境治理问题的分析[J].科技风,2018(24):145.

[6]陈磊.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与污染控制治理的对策[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07):215-217.

[7]伍业钢.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技术、案例[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8]张莉颖.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思路研究——以某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为例[J].绿色科技,2017(16):65-67.


[刘1]水环境治理的技术手段不够突出,同时未考虑智慧水务运行保障技术。

[刘2]前文调整后,结束语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