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既有医疗建筑品质提升策略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9
/ 2

城市更新背景下既有医疗建筑品质提升策略的思考

姬晓旭  ,吴朝伟  ,姬影影

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摘要:目前,“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主题。如何通过维修、改建、扩建、翻新、拆除等合理的“新陈代谢”方式,实现资源再分配,提高医院环境质量,使其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高效医疗服务的期望,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复杂的管理,需要建筑师的系统思考和行动。

关键词:城市更新背景;既有医疗建筑;品质提升;策略

引言

近年来,由于医疗服务体系设置不合理,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三级诊疗制度没有真正落实,医疗资源和患者不可避免地向中心城市医院集中。在此背景下,城市医疗体系的扩大和各专科的进一步完善成为缓解医疗资源压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有鉴于此,如何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现有医院的可用空间,优化医疗功能布局,如何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提升现有医疗建筑的品质,成为当前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1医疗建筑工程特点分析

医学工程功能要求的特殊性表现在:医院建筑应能保证功能区的合理分布,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方便病人就医,帮助医院抢救危重病人;(2)需要满足各种医疗活动特有的环境条件,如空气净化、空气供应、卫生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洁净技术、音频通讯、无障碍设计等特殊要求;(3)既要为医护人员、进修人员、实习生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方便,又要考虑患者及家属的使用要求;(4)要根据人、物分流,病人与职工、传染与非传染、清洁与污染分开的原则,分设各种交通口及专用通道。

2城市更新背景下既有医疗建筑品质提升策略

2.1医院建筑空间规划要点

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现有医院改扩建工程首先需要对现有建筑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合理的拆除改造原则和方案。我们既反对大拆大建,也不赞成简单被动地抢占先机。在医院建筑空间的规划中,设计应体现整体性和前瞻性的理念,以及简洁、高效、绿色的原则。医院改扩建,既能实现增大医疗空间的目的,又能改善整个医院的功能布局、流线组织,助力医院医疗工艺流程更加便利,更加科学,更加符合现代医疗发展的趋势,同时实现医院环境品质的提升。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实现平疫转换及安全型医院、韧性医院的建设也成了既有医院改扩建工程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

2.2医疗事业规划和医疗工艺规划要点

医院建筑空间的重要属性是为医务工作者开展医疗服务提供最适宜的工作场所。因此,满足医院的学科设置、诊疗模式和运行流程是医院建设的首要任务。而在既有医院改扩建工程中,医院医疗事业规划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医疗工艺规划,既要尊重现实,立足现状,还要面向未来,着眼发展,因此相较于新建医院,其复杂性、难度系数更高,重要性更大。

2.3完善工程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医疗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内容、程序和标准,实施相应的量化评价和奖惩机制。(1)明确医院建筑设计专业化、建筑质量高、建筑布局合理、使用特殊建筑材料等管理目标;(2)详细划分监督范围、职责、任务和程序,责任到人,使各部门相关人员根据不同职责参与监督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针对性和专业性;(3)实行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责任制,根据相关人员职责任务的不同,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立项报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维保、运行维护的各阶段分别终身承担相应责任;(4)根据医院建设项目专业性与复杂性并存的特点,其项目管理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是贯穿于各个职能部门和业务科室之间的,需要不同部门做出迅速且同步的反应,需要建立围绕项目建设进行的决策、协调管理机构和专门执行决策的组织。为此,需要在医院内部建立2个定位、职能不同的管理层,构建决策与执行分立的机制。组建专业决策专家组,对项目管理中的重点事项,如方案、招标、资金使用等做出集体决策,并成立以项目办主任为首的不同工程专业管理组织;实行决策层领导下的个人负责制,并参与决策过程,起到上通下达的作用,最终达到现场管理层与决策层相统一的目标。

2.4构建配置物流系统

在现有的医院中,物流系统基本不完善,目前的物流量和速度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构建一套能够贯穿整个医院区域的物流系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改革和更新内容。特别是在增加一个手术室形成多个手术区和重症监护室的情况下,如何组织后勤成为一个难点和重点。有些项目通过二层天桥形成空中水平廊道,将人员和物流系统分层组织;有的项目通过地下室连通,建设物流系统层,形成网络化的物流系统。医疗本身就是随着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而不断深入发展的,并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优化;医疗设施本身亦应随着医疗本身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存在静态的完美状态,动态的变化是医疗设施的常态。既有医疗设施的更新应作为一个永恒的课题而予以关注。

2.5“低扰动”改扩建技术的应用

首先,在城市核心区实施医疗系统扩建工程,既是对传统土木工程先进施工技术的掌握,也是对文明施工和信息化建设的极大考验。在医院内部空间拓展和建筑改造过程中,采用逆作法施工技术、医疗设备管道安全防护技术等先进施工技术,有效保护周边既有建筑。其次,采用人流组织和安全防护隔离技术、改扩建施工噪声扬尘隔离技术等实现对于现场医院内部医患人流的疏导以及对于声、光、尘的隔离。最后,在信息化技术层面采用改扩建全过程智慧管理技术,通过软件结合智慧工地大脑系统平台,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现场管理等个方面综合统一管理,实现精细管理,从而真正实现低扰动拓展理念。

2.6结合使用者需求进行规划

每个人都是医院建筑的使用者,都有权以病人、家属、医生、护士或工作人员的身份表达自己对医院建筑的看法。我们需要更多的活跃用户。他们一方面努力维护医院优美的环境和秩序,共同提升在其中的体验;另一方面,他们真诚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使现有医院建筑的改造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在现有医院的改造过程中,建筑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应该充分了解项目的具体功能定位、用户需求,同时也要了解城市、区域对既有医疗建筑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他们也要掌握国家、行业政策,不仅包括城市更新,也要掌握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疗建筑的最新发展动向,了解“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对医疗建筑带来的影响。在上述条件基础上,合理采用适宜的理念和技术,包括但不应局限于以下工作内容:城市规划视角下,既有医院发展战略的研究;基于健康管理的既有医院功能定位的确定;从城市治理者角度出发的医院交通的组织和管理;在城市规划、医疗功能规划双重作用下的医院总体规划,以及可执行的实施步骤;效率第一前提下的功能和流程再造;室内外环境改善方案与运营管理方案相结合;从细节上关爱用户;建筑形式的更新体现了地域特色和机构本身的文化特征;采取切实可行的节能减碳技术措施;更多的灵活性保留,并试图适应标准化功能布局的发展。

结束语

面对现有医疗建筑的巨大存量,我们才刚刚起步。如何通过维修、改建、扩建、翻新、拆除等合理的“新陈代谢”方式,实现资源的再分配,提高医院建筑的整体质量,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高效医疗服务的期待,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精细的管理,建筑师有很大的潜力,也需要对整个社会进行系统的思考和行动。

参考文献:

[1]鲁松.既有医疗建筑抗震性能提升技术及经济分析研究[D].东南大学,2018.

[2]朱飞宇,吴天放.既有医疗建筑的电气节能改造[J].现代建筑电气,2016,7(09):5-9.

[3]王铭铭.既有建筑的改造和扩建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6.

[4]黄琼.医疗建筑改扩建策划研究[J].城市建筑,2010(07):22-24.

[5]黄琼.医疗建筑改扩建研究[D].天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