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神经功能评分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1
/ 2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神经功能评分影响分析

邢歆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神经功能评分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9月本院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行对比性治疗研究,经 动态随机化分组后,分别予以治疗1组(n=37)、治疗2组(n=38)阿司匹林单药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1)治疗2组治疗有效率(94.74%)高于1组(81.08%),差异显著(P<0.05)。(2)2组治疗后NIHSS(7.81±1.72)分、高切全血黏度(3.19±0.65)mPa·s、低切全血黏度(6.21±2.15)mPa·s、血浆粘度(1.19±0.25)mPa·s,均低于1组及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经改善脑血管供血质量,维护患者神经功能。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NIHSS

急性脑梗死是由局部脑供血循环障碍所致脑组织局部坏死疾病,可由患者循环障碍发生部位及脑组织、神经组织坏死进展差异诱发临床不同类型病症表现,以偏瘫、语言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较常见,需在发病后尽快入院溶栓、取栓,重建血运,延缓病理损伤进展,且溶栓、取栓后的治疗实施对患者病情预后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 。对此,本文特设研究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神经功能评分影响予以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9月本院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行对比性治疗研究,经 动态随机化分组后,分别予以治疗1组(n=37)、治疗2组(n=38)阿司匹林单药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治疗1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48~82岁,平均(65.08±4.51)岁,病程(2.31±1.05)h;治疗2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8~823岁,平均(65.51±4.59)岁,病程(2.34±1.09)h。

纳入标准:(1)经CT、MRI确诊急性期脑梗塞者;(2)发病4.5h内入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者;(3)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1)陈旧性脑梗死者;(2)合并继发性脑出血者;(3)脱离研究者。

2方法

患者均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确认溶栓成功后接受研究治疗,且均同步开展并发症预防、神经营养、脑血管扩容等对症治疗措施。

阿司匹林:口服,100mg/次,1次/日;氯吡格雷:75mg/次,1次/日。

患者均需连续治疗2周。

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评分。

4统计学方法

以(±s)表示连续性变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以(n,%)表示定性资料,行检验,经SPSS21.0统计学软件行数据组间差异性统计分析后,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治疗有效率对比

治疗2组治疗有效率(94.74%)高于1组(81.08%),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1组

37

13(35.14)

17(45.95)

7(18.92)

81.08(30/37)

2组

38

15(39.47)

21(55.26)

2(5.26)

94.74(36/38)

P

0.0284

2神经功能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2组治疗后NIHSS(7.81±1.72)分、高切全血黏度(3.19±0.65)mPa·s、低切全血黏度(6.21±2.15)mPa·s、血浆粘度(1.19±0.25)mPa·s,均低于1组及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神经功能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s)

组别

时间

NIHSS

(分)

高切全血黏度

(mPa·s)

低切全血黏度(mPa·s)

血浆粘度

(mPa·s)

1组

(n=37)

治疗前

15.89±2.64

6.89±1.26

15.92±3.67

1.79±0.45

治疗后

10.25±1.82

4.62±0.81

9.59±2.36

1.55±0.29

2组

(n=38)

治疗前

15.91±2.65

6.87±1.31

15.94±3.68

1.81±0.42

治疗后

7.81±1.72

3.19±0.65

6.21±2.15

1.19±0.25

t(治疗后)

5.6989

8.4436

6.4869

5.7630

P(治疗后)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讨论分析

临床研究指出,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受患者发病诱因复杂性影响,溶栓、取栓治疗的实施虽可重建血管血运,但在预后恢复期间还需加强发病诱因的临床对症治疗,降低脑梗死复发风险。

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组间对比无差异性(P>0.05);治疗2组治疗有效率高于1组,且NIHSS评分、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浆粘度均低于1组及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

阿司匹林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常用治疗药物,可发挥抗血小板聚集效果,辅助消除血栓、预防血栓形成,维持患者脑血管正常血液供给水平,但需在服药一定周期后发挥治疗效果,且存在一定出血并发症风险,而氯吡格雷作为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在预防血栓形成同时,保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二者联合用药可协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抑制局部血管炎症因子释放,降低血栓形成相关风险因素影响性,改善患者临床治疗预后,效果显著[2-3]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经改善脑血管供血质量,维护患者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博,杜岩.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军医杂志,2021,49(3):352-353.

[2] 李刚.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7):122-124.  

[3] 杨洪清,罗飏,马俊,等. 阿司匹林与西洛他唑用于合并氯吡格雷抵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效果比较[J]. 实用老年医学,2020,34(3):27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