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区域车站集中值守管理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1
/ 2

城市轨道交通区域车站集中值守管理模式研究

赵嵩

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智慧车站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指出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建设、智慧化发展重要方向之一,具备场景化、智能化、人性化等特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逐步扩大显著提高了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水平。与此同时,运营成本的不断增加却制约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寻求降本增效的管理措施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车站人力成本长期以来占据较高比例。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通常实行层级负责制,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为站区长、值班站长、值班员、站务员。其中,值班站长、值班员、站务员具体负责车站管理工作,主要职责为票务管理、乘客意外事件处理、灾害处理、大客流处理、车站管理及贴心服务等。值班站长、值班员及站务员实行24h值班制、三班倒班或四班倒班等排班模式,导致车站管理人员庞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区域车站集中值守管理模式进行研究,详情如下。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区域;车站;集中值守;管理模式

引言

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基本元素,是智慧城轨实施和承载的主体,也是展现城市轨道交通集成创新能力与应用成果的示范窗口。建设智慧车站旨在提升车站运营管理效率和乘客服务水平。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推进和网络化运营的不断深入,大型换乘站越来越多,客流增长迅速、车站时空特征复杂多变、运营环境复杂(大客流、突发事件等)等因素导致车站管理越来越困难。随着智能设备、监测手段、建筑信息模型在轨道交通行业蓬勃发展,车站迫切需要向智慧车站转变,提高智慧化水平以实现节能和减员增效,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为乘客提供更为舒适、安全、可靠、一体化和人性化的服务,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1人员管理框架

区域车站集中值守模式将一定区域内多个车站集中管理,每个区域选择一个核心车站作为区域中心站,其余车站为普通站。中心站为各区域的设备集中站,设综合控制室,由车站工作人员负责该区域内的监控、行车管理、乘客远程服务等工作。基于区域内车站设备的互联互通功能,按照“业务整合、专业融合”的思路,对传统车站管理模式下值班站长、值班员、站务员的业务予以优化整合后,设计区域集中值守模式的管理框架。在传统管理框架下,各车站每班组通常配值班站长1名、行车值班员和客运值班员各1名、站务员若干名(含巡视岗、售票岗),人员队伍相对庞杂。在新的管理框架下,区域中心站每班组设值班站长1名,统筹管理区域内所有车站事务,另设值班员1~2名,用集中设备处理区域内各车站的事务,设若干站务员,在必要时赶赴区域内各车站完成客运组织、应急响应等需要现场处理的工作。此外,由于政策性文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和《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国办发[2017]87号)要求对设有消防控制室的车站实行24h双人值班制度,因此须在各普通站设值班员2名,负责普通站的消防值守并同时处理本车站综合事务。

2城市轨道交通区域车站集中值守管理模式

2.1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运行与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

2.1.1基于BIM的车站多元生产要素融合技术

建立车站多元生产要素的数字模型,利用物联网感知车站的设备设施。以BIM技术为基础,通过融合空间模型、设备对象模型、人员模型等,充分还原场景对象,协同任务数据库、规则数据库、流程库及物联网实时数据,将物理空间数据量化为数字孪生空间场景,建立多元生产要素下的异构系统协同控制模型

2.1.2控制策略

一键开/关站功能的控制策略主要涉及上位机、端口服务器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模组。上位机负责接受站务人员控制指令、通过CCTV调取各个设备的监视画面并显示、连接照明系统、AFC系统等,可向其下发指令,并采集记录反馈状态信息;端口服务器负责与各个系统进行通信数据传输;PLC模组用于控制RS485接口设备或不具备通信接口的设备。车站站务人员通过操作上位机向PIS、AFC系统等下发指令,上位机通过CCTV为站务人员调取对应的设备监视界面,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每个系统启动或关闭完成后,上位机均调取其状态并记录。开/关站过程中,如被控设备出现故障可立即停止操作,站务通知相关人员处理,或确认安全后,跳过当前故障设备进行下一步控制;平台通过调取CCTV远程监控与设备运行状态参数,双重判断设备是否正常启动或关闭,确保了系统的安全、可靠。

2.2面向一体化集成及可视化运营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的应用

结合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的车站运营场景,设计智慧车站的总体功能,具体实现车站态势全感知、客运服务智能化和人员管控精细化,全面支持多职能队伍的建设,实现岗位复合和减员增效。一方面确定车站运营需求,定义车站管理内容,明确运营场景,并以车站各岗位作业内容为引导,转换车站智能化需求;另一方面梳理现有的技术支持,如系统设备和大数据支撑,以及车站现有的工作流程、台账记录、岗位标准和预案文本等,并从车站运营管理、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智能化以及故障联动、消防联动、大客流应急联动需求进行梳理,从人员布岗作业、信息流转和设备联动三方面确定功能需求和系统配置。主要实现如下创新:一是推进智能感知技术在车站管理中的应用,增强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的监测广度与深度,为设备运营故障及健康状态的分析提供技术支持;二是采用基于BIM和数字孪生的车站生产要素全景可视化展示,有利于车站管理的全局管控,保障车站安全稳定运营;三是实现多种运营场景的可视化监控、应急事件感知、人员异常行为感知,提升车站运营及应急指挥能力。轨道交通车站管理业务主要分为客运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和应急管理等诸多方面。其中客运管理包括乘客事务处理、运营信息发布、车站客运组织等;设备管理包括开站管理、运营管理、关站管理、施工管理等;人员管理包括公司内部人员管理和外部人员管理;应急联动主要是指车站出现异常事件时,站内人员的快速处置管理。由此可见车站业务类型众多且专业性较强,有必要从提高车站智能化水平、提高车站运营人员工作质量、改善乘客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性地解决实际运营中面临的问题,提升车站的智慧程度。

2.3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地铁运营的安全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较多的突发事件都与工作人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排查隐患,提前做好预防。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决定了事件后续的影响程度。目前,多数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到位、业务能力一般,因此,应加强工作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生产意识,敏锐地发现事件的前兆,提前做出预防。

结语

总之,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管理主要采用单站模式,各车站的管理工作相对独立,导致车站人员队伍相对庞杂、人力成本较高。区域集中值守模式将多个车站的站务工作集中化、一体化管理,对提高车站管理效能、降低人力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臻祺,韩玉雄. 基于客流特征的地铁智慧车站建设模式研究[J]. 电气自动化,2022,44(2):113-115. 

[2]马能艺.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在无人值守模式下的应急处置[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