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在大面积烧伤康复期焦虑、抑郁患者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1
/ 2

协同护理模式在大面积烧伤康复期焦虑、抑郁患者的应用效果

邓芬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535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大面积烧伤康复期患者接受协同护理对焦虑、抑郁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内接受治疗的大面积烧伤康复期患者中随机抽选60例,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30例接受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不良情绪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试验组不良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大面积烧伤康复期患者接受协同护理模式后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护理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效果良好,值得应用。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烧伤康复期;协同护理;负性情绪;临床效果

烧伤主要是指受到化学物质、电能、热能等影响导致皮肤、组织深部受到损害的现象。大面积烧伤主要是指烧伤面积超过身体总面积的50%,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相比于其他意外创伤,烧伤发生比较突然,受创者多为健康个体,所以极易出现强烈的、持续性的应激反应。相比于其他意外伤害,大面积烧伤会为患者遗留功能障碍,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毁容、无法排汗等生理创伤。所以大面积烧伤治疗恢复期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还需给予其良好的临床护理。协同护理在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目的为调动患者及其家属临床护理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自我护理能力,产生协同效应,改善预后。本次研究主要选取6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护理分析,现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烧伤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范围21~46岁,平均(38.33±5.39)岁;烧伤面积:61%~84%,平均面积(70.16±1.27)%;烧伤类型:烫伤5例,化学烧伤2例,火焰烧伤23例;受教育程度:小学6例,中学12例,大学12例。试验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范围22~49岁,平均(38.01±5.16)岁;烧伤面积:62%~82%,平均面积(70.01±1.15)%;烧伤类型:烫伤4例,化学烧伤2例,火焰烧伤24例;受教育程度:小学5例,中学14例,大学11例。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均与大面积烧伤诊断标准相符合,且烧伤面积均超过了50%;②入选患者均已经成年;③入选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且临床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②排除患有严重器官疾病的患者;③排除临床不配合患者。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烧伤面积等相关资料,P>0.05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接受协同护理,其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1.2.1   首先建立协同护理小组,邀请主治医师、康复治疗师、责任护士、心理干预师及家属加入到小组当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护理。

1.2.2   心理护理  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团体协同心理护理,为大面积烧伤康复期患者或是患者和家属同时参加,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和心理干预师采用幻灯片授课,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适当的相关知识指导能够建立患者治疗的信心,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认识焦虑、抑郁,可以缓解患者及家属的负性情绪,帮助患者和家属增强治疗的信心,保持乐观的治疗心情[1]。另一方面为个体心理护理,对于不愿参加团体协同心理护理的患者,护士耐心倾听,和家属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焦虑、抑郁,护士协助或指导患者独立完成日常生活问题,帮助患者制定小目标,并给予奖励,遵医嘱镇痛,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和安全感。

1.2.3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对防治烧伤后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挛缩性或者增生性瘢痕等,可提高神经肌肉反应的能力,增强免疫力有重要作用,患者需在护士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尽早接受康复训练,主治医师、护士和康复治疗师共同为患者制定并实施个体化的康复治疗计划,其内容包括:维持肢体功能位,可借助夹板、弹力绷带、压力套等使挛缩性瘢痕减少,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压力套,指导患者必须坚持佩戴,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间上以患者不感疲劳即可,避免对瘢痕性创面机械性刺激,如搔抓等。

1.3观察指标

(1)采用焦虑情绪自量表与抑郁情绪自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两种表格满分均为100分,分数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成正相关关系[2]

(2)采用简明烧伤健康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健康状况,分数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成正相关关系[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方差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不良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1两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 [(x±s),分]

组别

例数

焦虑

抑郁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试验组

30

53.56±5.09

46.27±2.16

54.06±4.19

46.55±3.01

对照组

30

53.03±5.11

50.16±4.32

54.47±4.30

51.54±3.26

t

-

0.402

4.411

0.374

6.160

P

-

0.689

0.000

0.710

0.000

2.2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健康状况

试验组

30

57.64±2.16

62.74±1.62

56.55±1.26

对照组

30

34.59±3.27

36.52±3.56

32.22±1.02

t

-

32.215

36.718

82.203

P

-

0.000

0.000

0.000

  1. 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损伤比较严重,需要接受长时间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烧伤患者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 不仅需要承受来自组织和皮肤的剧烈疼痛,还需要面对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体验,而且修复烧伤的时间相对较长,修复过程中患者需要不断的接受手术、植皮、切痂、换药等,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心理障碍。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出现负性情绪与烧伤恢复情况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4]。此类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接受协同护理可给予患者最科学、最全面的护理干预,使患者恢复期基本需求得到有效满足[5]。首选需要组建协同护理小组,全面了解患者临床实际情况,针对性护理患者,首先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详细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有效缓解或者患者负性心理。根据患者康复程度组织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借助工具改善患者瘢痕、挛缩情况,叮嘱患者必须坚持康复训练,有效促进康复,改善生活质量。经过本次研究可知,试验组患者接受协同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大面积烧伤恢复期患者临床接受协同护理效果理想,护理后患者不良情绪明显缓解,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社会效益良好,具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艾敏.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 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J].当代护士,2017,6:23-24.

[2]刘佳.临床护理路径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06):675-676.

[3]刘岩.循证护理预防大面积烧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1,28(11):32-34+38.

[4]姜秀玲.综合气道护理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全麻术后康复期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3):177-179.

[5]钱雅萍,彭国琴,张玲.早期强化自我管理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2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