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3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付曾锐

师宗县丹溪幼儿园 

摘要: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而健康成长的第一步主要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园和家庭必须同向、同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文根据小班年龄阶段幼儿的就餐情况进行了研究探讨,并采取家园共育的方法,促进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家园共育 小班幼儿 饮食习惯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都愿意为孩子的健康投资。为了让孩子吃得好、长得好,从采购到烹调家长们花了不少心思。但孩子看到丰盛的饭菜直摇头,有的孩子挑食,对蔬菜绝不动筷,而鸡腿可以吃几只。有的把饮料当白开水喝,天到晚白开水一滴不沾;把零食当主食......家长的努力白费了,到头来有的孩子不是营养不良,就是发育迟缓。小班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多种有趣的方法,做到因人而异,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如何才能使小班幼儿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究对象为3-4岁新入园30名小四班幼儿

当孩子刚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开学后,我们发现幼儿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为此,向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到幼儿在家独立性较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看着电视喂。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吃得“好”,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表一:新入园30名幼儿入园前饮食习惯问卷调查统计表

偏食

挑食

无节制吃零食

不爱运动

人数

14

22

6

12

百分比

43.8%

68.8%

18.8%

38%

由此可见,幼儿的不良忺习惯已成为普遍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危害着幼儿的身心健康。

三、研究步骤及措施

(一)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 。经调查分析发现幼儿的挑食、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

1.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家庭菜品单一,不注重饭菜的色、香、味等;或许幼儿身体方面的因素,如脾胃不合等;或许受父母影响,如父母中有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

2.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大量快餐食品引进国内市场。各种饮料、糕点、糖果等......收视广告宣传的食品更是刺激幼儿,幼儿零食吃得过,长期营养不均衡,挑食问题严重。

3.受老人溺爱的影响。多数爷爷奶奶对孩子在饮食方面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无原则的满足。进餐时孩子爱吃的菜放在其面前,不爱吃的菜摆旁边眼睛不看,嘴巴不吃。喜欢的吃上两口,或是边吃边玩。由于进餐时对孩子过分的迁就,便加重了孩子的消极心理,对偏食、挑食起助长作用,也促使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

(二)如何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已形成,矫正不良习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尽管上面三方面的原因对幼儿的影响较大,但幼儿期的可塑性强,是矫正不良饮食习惯的最佳时期。只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饮食习惯。经过一年的时间,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家园共同配合对幼儿进行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1.与家长沟通利用家园共育的方法,。通过电视、广播、网上的宣传、家园共育等栏目,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平衡膳食,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让家长懂得为什么要有良好的饮食。要让父母不要挑食、偏食,不要当孩子面说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也不要过多帮助幼儿挑选食物,做孩子的榜样。尽量做到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习惯,并规定孩子须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对挑食的孩子循循善诱,暂时不强迫其吃不喜欢的食物。在孩子食欲不振时少吃一顿并无多大妨碍,多数孩子饿了自然会产生食欲,自然会吃。让幼儿慢慢的改变。只有合理的营养才能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

2.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针对小班幼儿喜欢模仿的特点,用情绪氛围感染幼儿。如:我班雷明宣、洪镇阳等幼儿不喜欢吃红色的食物,要碰上吃“蕃茄、甜椒、胡萝卜等”。进餐时就特别的磨蹭,一口饭菜在嘴里含着难以下咽,勺子在碗里拌来拌去。针对这一问题,我给他们讲故事,通过故事内容让其知道红色食物对人的好处可多了。同进也会闻了闻食物说:“哇,蕃茄炒蛋好香哦”,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蕃茄了,不知道谁也跟老师一样爱吃。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3.发挥榜样的作用,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同伴、家长的榜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我们应该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以不挑食、不偏食、吃饭好、细嚼慢咽、不撒饭粒、干净卫生的幼儿树立为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去潜移默化的方法影响其他幼儿,让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同时要有意识地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挑食、吃得慢的幼儿放在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教育他们。幼儿看到自己旁边的同伴吃得好、吃得香,让其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的自己也吃得快、吃得香了。对挑食、偏食、剩饭的幼儿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就抓住其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奖励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挑食、偏食、剩饭的不良饮食习惯。

4.注重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在认识观察小兔子的活动中,如:让幼儿说一说:“小兔子为什么长得又白又可爱?”引出小白兔因为爱吃胡萝卜才长得惹人喜爱。随机告诉幼儿,要是你们也像小兔子一样爱吃胡萝卜,你们也会长得很健康哦。由于幼儿喜欢模仿成人劳动,对劳动成果极感兴趣。在区角活动前向家长了解孩子们不喜欢听懂的菜,进行统计归类,并将这些蔬菜原料准备在区角活动中进行。幼儿通过摘菜、洗菜、切菜等,体验其中的乐趣。如:带领幼儿加工制作韭菜馅的饺子、葱花馅的饺子等,让幼儿看着热气腾腾出锅的菜肴,会争着把把他们的劳动成果全部消灭掉。由于是幼儿亲自动手制作的食品,他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所以吃起来也觉得特别的香,从而愿意吃、喜欢吃,对挑食、偏食的孩子很管用。

5.利用少添一点过渡到多添一些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少数幼儿从小就不吃某些食物,要强迫他吃只会适得其反。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过多的不愿吃的饭菜摆在面前是一种压力,会让孩子觉得吃不完或吃得慢会受到批评,从而影响进餐的情绪。这时对饭菜量的控制,有助于给孩子减轻心理压力,更容易接受不愿意吃的食物。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每进餐从少给幼儿一点饭菜,逐渐过渡到多加一些饭菜。如:彭语皓、杨舒怡等幼儿不吃绿色蔬菜,特别是葱、韭菜、蒜苗、青菜等,每餐看到碗里的绿色蔬菜就摇头,通过上面的方法,现在已经能吃一些了。同时孩子还喜欢一次次的请老师添饭菜,每餐吃两碗、三碗会感到自己非常的自豪。逐渐培养了幼儿吃饭的自信心,也体验到了吃饭的快乐。

6.班级教师统一要求,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幼儿不良的饮食行为。幼儿进餐时要观察其进食量,尤其是晚餐,有部分幼儿存在回家也可以吃饭的想法。为此对进餐过少的幼儿多观察、多分析、多引导,及时消除幼儿不正确的想法。还有部分幼儿很聪明自己会吃饭,但就是不吃饭,总是等着老师喂他。这部分幼儿能掌握成人心理,我不吃饭,你不会看着我不管,你会担心我挨饿,你最终还是会喂我的。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班上的老师配合得很好,采取耐心引导和鼓励的方法,让幼儿自己吃。通过一段时间,打消幼儿要人喂饭的依赖心理,慢慢的强迫个别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7.采取猜一猜,说一说的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地就少吃,或是磨磨蹭蹭一口不吃。针对这些幼儿,我采用在饭前带幼儿做一些轻松愉快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许多自己的猜想,接着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8.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进餐氛围,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部分幼儿由于有挑食、偏食情况,所以进餐时特别紧张,要是有自己不爱吃的菜品,就想方设法趁老师同伴不注意便扔到地上或是放在口袋里。紧张情绪会抑制肠胃运动,减少消化腺使食物消化减弱,产生胞胀感觉。由此可见,在进餐时不能训斥幼儿,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进餐时放一些优美抒情的轻音乐使幼儿情绪愉快。可以用艺术的语言引导幼儿,如:看谁吃得好、吃得快有小奖品哦,教师请他当小班长哦......这些激励的话语会使他们学会克制自己的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小班幼儿认知水平低,判断力差,易产生从众心理。针对这一特点,集体进餐时在大多数幼儿津津有味的进餐的情景感染下,孩子们是能够抑制自己挑食、偏食的倾向,改变自己不良的习惯。由于孩子们一起用餐,互相影响,集体环境的影响容易促使幼儿把在家不愿意吃的食物吃。

总之,采用有效的教育手段是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一种方法,合理的、有规律的幼儿园集体生活,才是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最根本保证。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研究培养,从表二、表一结的果分析对比,小四班幼儿挑食、偏食现象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表二:小四班一学年结束前30名幼儿饮食习惯对比统计表

偏食

挑食

无节制吃零食

不爱运动

人  数

2

5

1

1

百分比

6%

16%

3%

6%

表三:学期末小四班30名幼儿饮食习惯对比统计表

体检结果

发育

迟缓

消瘦

肥胖

营养正常率(%)

习惯养成前

0

28

4

0

26

6

1

3

6

68.7%

习惯养成后

0

25

7

0

29

3

0

0

3

84%

从表三的统计结果证明,幼儿的身体素质比入园时有明显的提高,显示了幼儿园教育的优势所在。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挑食、偏食和剩饭等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的结束,如果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脱节,往往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对此,我对班上幼儿周末两天在家休息的饮食情况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表四:小班30人在家进餐情况结果统计如下:

三餐一点

两餐一点

不按时按量进餐

以零食为主

人数

7

14

6

5

百分比

21.8%

43.8%

18.8%

15.6%

表四中数据显示,正常饮食的幼儿仅占21.8,78.2的幼儿在家中仍然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原因有:一是家长因溺爱而放任自流,百依百顺;二是家长工作忙,顾不上孩子的;三是家长说的话孩子听不进去,对孩子束手无策、没办法的。

这项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家庭的随意性较强,影响了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从而大大增加了幼儿教育的难度。

综上所述幼儿园、社会、家庭、三方面的教育是缺一不可的,而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作伴。幼儿园和家庭必须同向、同步、形成教育合力,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家园的沟通交流、支持合作、资源共享才能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才能促进幼儿、家长教师之间的共同成长,才能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因此,要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庭和幼儿必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家园互动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崔爱丽.国内幼儿饮食行为研究综述[J]山东教育,2011(Z6).

[2]孙青.对幼儿进餐教育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7(46)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