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的分析

王义雄

武汉市第八医院 湖北省武汉市430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研究主体,将其分组并采用常规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n=50)与添加替普瑞酮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n=50)对照实验,比较临床治疗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胃镜、病理学检查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治疗有效率,其整体治疗有效性高达98%,相比于对照组,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选取替普瑞酮其医治有效率更高,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更快,进而降低患者疾病复发概率。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规治疗,替普瑞酮

临床医学中发现患有肠胃疾病患者呈现增长趋势,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该疾病可分为免疫型与病症灶萎缩型[1]。由于该病诱发病因较多,与饮食不规律、胃血流量受限等有关,若长期酗酒、暴饮暴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都会损伤胃黏膜保护屏障造成胃炎。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需充分掌握患者情况,可根据病情变化合理选择药物、调整药量,根据不同药物特性进行分析比较治疗效果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8-2021年间我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参与此次研究,包含43位女性,平均年岁(43.9±5.1),体重均值(71.7±4.3)kg。57位男性,平均年纪(44.2±1.6),体重均值(75.2±1.2)kg。患者分组信息差异(P>0.05),不影响文中分析比对。

纳入标准:患者均由胃镜和病理学诊断为腺体萎缩中、重度,幽门螺杆菌检测均为阳性,为确保本次数据的准确性患者均在治疗后6个月进行复诊,跟进了解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治有效性。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疾病或治疗依从性差,不能坚持定期复查者均不能参加本次分析活动。

1.2方法

对照组三联疗法:患者每天餐前30min口服多潘立酮,20mg/1次,3次/1d[2]。晚上口服奥美拉唑,20mg/1次,1次/1d。依据Hp感染程度服用甲硝唑、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行三联抗菌治疗[3],连续用药7d。

观察组四联疗法,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替普瑞酮,50mg/1次,1d/3次,于饭后30min口服[4]

两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的治疗,其间禁止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合理安排作息等生活事宜。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记录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进行复查,并依照胃镜检查、病理学检查指标与疾病症状缓解与消失情况,由主治医师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Cz7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评判疗效差异。显效:胃镜检查症状消失,幽门螺杆菌检测为阴性,萎缩状况消失恢复正常状态为显著。有效:胃镜检查症状明显改善,幽门螺杆菌阴性,萎缩转态恢复50%以上为好转。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幽门螺杆菌阳性,萎缩状况无变化或严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患者治疗期间治疗均由采用SPSS25.0处理,计算所得出均值与百分比用(x±s)、(%)展示,t检验,P<0.05为统计学差异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胃镜、病理学检测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胃镜、病理学检查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胃镜、病理学检测评分(x±s)

组别

n=50

胃黏膜炎症

腺萎萎缩

肠上皮化生

异性增生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65.23±8.29

20.26±5.23

60.59±4.25

28.34±3.23

34.12±3.57

9.26±3.13

9.88±2.33

5.32±1.31

对照组

68.45±7.45

56.47±4.34

61.28±3.87

50.39±3.44

38.55±3.83

29.73±3.26

8.23±1.92

8.29±1.68

2.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体现统计价值。

表2患者治疗有效率(%)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0

40

9

1

98.00%

对照组

50

32

11

7

86.00%

3讨论

医学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对人类健康威胁很大,需要合理进行治疗防止出现恶化形成胃癌造成生命威胁[5]。慢性萎缩性胃炎诱发病因复杂,病理表现为胃肠活动功能降低导致血液循环缓慢[6]。若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HP)科诱导胃内分布炎症,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现象,因此一旦患病需要立即接受治疗。大量临床数据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已由中老年患者高发人群,逐渐转变为年轻化群体,应引起一定重视性。本文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到治疗6个月的临床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胃镜、病理学检查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98.00%49/50),高于对照组86.00%43/50),差异具备统计含义(P<0.05)。

综上所述,可清晰看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临床治疗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病症信息,对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与用药选择有直接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艳英. 消化内科临床规范治疗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21, 31(2):110.

[2] 王俊霞.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效果研究[J].健康大视野,2021, (14):272.

[3] 季本珍.分析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临床治疗的效果[J]. 健康之友, 2021, (16):30-31.

[4] 李堃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 2021, (43):47-48.

[5] 方小鹤.分析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临床治疗的效果[J].东方药膳, 2021, (18):82.

[6]刘九胜.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东方药膳, 2021, (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