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管理在艾滋病中的防治效果及对病死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持续管理在艾滋病中的防治效果及对病死率的影响

陈明勇

贵州省麻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576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给予艾滋病者持续管理对疾病防治作用及患者病死率影响。方法:2020年3月30日至2021年3月1日,艾滋病者共选入90例,抽签划分组别,常规管理干预对照组,持续管理干预研究组,比较管理效果。结果:组别间比对,研究组用药依从性略高、病死率较低(P<0.05),研究组生存质量评估得分,实施持续管理后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持续管理方式干预艾滋病患者,经由干预后,疾病能够得到有效防治,阻止患者病情进展,维护其生命安全,干预效果显著。

【关键词持续管理艾滋病防治效果病死率影响

    艾滋病在传染性疾病中,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存在极大影响性,作为传染性疾病,艾滋病是以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为主要发病机制,感染该疾病后,患者将出现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患感染性疾病几率升高等情况,原因在于艾滋病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及可产生破坏性,进而损害患者机体健康,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1]。艾滋病防治,是管控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因现今临床对于该疾病仍无特效治疗,因此管控该疾病传播途径,抑制疾病传播,可减轻疾病危害,从而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2]。对艾滋病者开展持续管理,引导患者持续、规范用药,同时干预其生活作息、情志状态,能够有效改善其诊疗配合意愿,同时提高其疾病防治意识,降低疾病传播几率,由此可延长其生存期限,可见良好管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3月30日至2021年3月1日,艾滋病者共选入90例,抽签划分组别,对照组分入24例男,21例女,(40.39±2.52)岁,研究组分入25例男,20例女,(40.42±2.47)岁,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做常规管理:临床开具药品做用药指导,做疾病知识讲解,叮嘱患者定期复查。

研究组做持续管理,详细方法如下。

(1)情绪引导:对患者情绪、心理状态等实施疏导,与患者做病情沟通,安慰其因疾病所致焦虑、担忧等负性情绪,说明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对其疾病救治作用,同时引导患者倾诉,使其异常心理状态能够得到宣泄,引导其建立疾病治疗信心。以家属进行交流,指导家属为患者构建良好家庭氛围,自此从专业角度及家庭角度两方面干预患者情绪,可使其心理健康得到有效维护。

(2)疾病治疗管理: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做用药指导,并就药物治疗功效、作用机制等做详细说明,促进患者明确药物使用目的,引导其遵照医嘱对药物进行规范使用,以促进药物对疾病治疗功效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3)随访:预留患者联系方式,定期做电话回访,问询患者近期感受及用药情况,分析其病情,并叮嘱患者调整作息习惯及饮食结构,以改善其机体状态,促进其养成健康作息习惯。

(4)疾病防治措施讲解:做疾病防治措施讲解,告知患者疾病传播途径、致病成因,疾病影响因素等,说明疾病防护措施,如传染病预防,做适度运动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两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减少与患有传染性疾病人员接触等,以此维护患者机体健康,同时减少患者患感染性疾病几率,定期接受体检,明确机体健康水平,有助于抑制病情,防控艾滋病传播。

1.3观察指标

药依从性、病死率等统计。

生存质量量表开展评估,得分100分,项目:躯体功能、情绪状态、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良好者得分靠近满分。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给予艾滋病者持续管理对疾病防治及患者病死率等方面影响,统计学软件SPSS21.0版本,计算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实施t值、²值检验,表示方式分别为(x±s)、(n%),当检验结果为P<0.05,组别间数据比对具有差异,P>0.05时,组别间数据比对不具备差异。

  1. 结果

2.1药依从性、病死率

    指标项数据整理,做比对分析,统计学计算后显示,研究组接受持续管理后,用药依从性、病死率等较对照组良好(P<0.05),表1。

1高危艾滋病者药依从性、发病率、病死率(n%)

分组

案例(n)

药依从性

病死率

对照组

45

22(48.88%)

7(15.55%)

研究组

45

41(91.11%)

0(0.00%)

-

19.1005

7.5904

P

-

0.0000

0.0058

2.2生存质量

组别间以不同方式开展管理干预后,研究组生存质量较管理前有显著提高,且评测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2。

2 高危艾滋病者生存质量(分,x±s) n=90

躯体功能

情绪状态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

分组

案例(n)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对照组

45

57.96±4.39

63.55±3.62

58.52±2.61

65.22±3.12

57.41±3.27

66.74±2.26

54.71±2.80

63.85±1.36

研究组

45

58.04±4.27

87.62±4.18

58.53±2.57

86.91±2.35

57.43±3.30

87.59±2.21

54.65±2.72

85.45±3.18

t

-

0.0876

29.2002

0.0183

37.2505

0.0288

44.2478

0.1546

41.8946

P

-

0.9304

0.0000

0.9854

0.0000

0.9770

0.0000

0.8774

0.0000

3.讨论

艾滋病作为具有高传播性的传染性疾病,可由性途径、母婴、输血等多种途径导致健康人群患病,致病成因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所导致,因该病毒感染后,可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侵蚀性,因此以免疫功能损害、缺陷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机体抗病能力下降等,破坏人体生理机能的同时,加剧传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具有较高致死率。

对艾滋病开展防治,目的在于通过防治,抑制疾病传播,降低疾病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影响性。持续管理作为具有较强针对性及显著干预作用的管理措施,在管理过程中,分别从患者心理、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等方面入手,做持续性干预,调节患者心理状态,可引导其诊疗过程中配合意愿[3]。实施疾病治疗管理,促进患者明确临床诊疗工作实施意义及治疗药物使用必要性,可促进其遵循医嘱规范用药,保障其疾病治疗效果。定期做电话回访,根据患者需求为期提供健康指导,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机体状态[4]。做疾病防治措施讲解,增强患者疾病防治意识,一方面降低疾病传播几率,另一方面可维护患者机体健康,降低疾病对其机体状态影响。经由上述措施干预,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均能够得到有效改善,降低疾病对其生存质量及身心健康干扰性,可见良好管理效果[5]

综上所述,持续管理的开展,对艾滋病患者疾病防治具有促进作用,实施后可管控患者病情,降低病死率,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毕延美,李杰,朱云.艾滋病感染者门诊心理沟通与抗病毒随访管理[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21):39-40.

[2]谭慧敏,沈锡悦,韩庆杰.对艾滋病感染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与随访管理措施及有效性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11):155-156.

[3]余阳,彭碧华,黄竹林,等.长沙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对随访管理及治疗服务依从性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9,26(01):22-25.

[4]刘蓉,黄凌,杨晴,等.基于卫生策略三角形框架的艾滋病随访管理下沉政策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24(12):1231-1235.

[5]陈伟梅.持续随访管理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09):1293-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