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在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在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庞慧钏

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0

摘要目的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在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发生卒中的患者共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对比2组夜间血压异常、心律失常、ST段改变、T波改变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夜间血压异常、心律失常、ST段改变、T波改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用于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synchronous monitoring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is).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9 to Nov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40 patients without stroke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were monitored simultaneously in both groups. The incidence of abnormal blood pressure, arrhythmia, ST segment change and T wave change at nigh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bnormal blood pressure, arrhythmia, ST segment change and T wave chang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synchronous monitoring of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is effective in the dia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 and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Synchronous monitoring; Ischemic stroke; Clinical value

 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高发的脑血管疾病,此病发展快,且患者预后差,而高血压则是此病的危险因素【1】。同时,心房颤动也属于此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的研究认为,心房颤动的时间>6分钟,会显著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而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现,多数患者的心房颤动大多为几秒钟,并且心律失常发生率会显著增加。因此,在对脑卒中患者及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联用的方法,以此来强化患者的诊断以及病情观察【2-3】。鉴于此,此次研究将围绕着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在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论述,具体分析见下:

1资料方法

1.1研究资料

抽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发生卒中的患者共40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观察组患者均经诊断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能够完成各项调查者;研究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出血性脑卒中;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者;精神病史者。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9-73岁,平均年龄(54.38±5.64)岁;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5.07±5.31)岁;两组间的资料比对未见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均实施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方法,入院后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的24h心电图变化进行检查、记录,并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ST-T改变、T波改变、心律失常。同时对患者实施动态血压监测,夜晚监测时间为晚上10点至次日早6点,每隔1小时进行1次测定。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夜间血压异常、心律失常、ST段改变、T波改变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应用均数±平方差(±s),t值检验,计数资料为百分比,卡方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如表1:

表1 观察2组患者的夜间血压异常、心律失常、ST段改变、T波改变发生率(n,%)

组别

血压异常

心律失常

ST段改变

T波改变

观察组(n=40)

17(42.50)

15(37.50)

10(45.00)

9(22.50)

对照组(n=40)

5(12.50)

4(10.00)

1(2.50)

1(2.50)

x2

9.028

8.352

8.538

7.314

P值

0.003

0.004

0.003

0.007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疾病,此病发生后治疗不及时便会导致患者死亡,而存活的患者多存在各种后遗症,继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损害,而在疾病发生的早期或在疾病发生前,对患者实施有效地治疗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4】。其中,血压水平是患者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现代医学研究指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的24h以内,患者血压水平正常则提示患者的病情较轻,反之患者的预后较差,并且死亡率、致残率也更高。另有报道显示,SBP的基线每升高10mmHg,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就会增加10%,同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见有明显的血压异常,这主要是因为,人体健康的情况下,血压水平会呈现出24h的周期性昼夜波动,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昼夜血压波动要超过健康人群16%,因而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血压波动过大,可能表明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地风险增加【5】。除此之外,现有的临床报道显示,脑卒中患者合并心功能异常的概率达70%,主要表现便是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这可能是因为,心功能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有报道显示,脑部病变发生后,人体的儿茶酚、肾上腺素水平会明显增加,这会诱发或加重心脏病变。同时,心律失常本身的发生率也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提示对高危人群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于预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积极作用【6】。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动态心电图配合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诊治以及高危人群的预防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在脑卒中患者的诊断及临床筛查中,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这与既往报道的结果接近。说明其具有理想的应用价值。同时这也提示此种方法,有助于确保对高危患者的临床筛查,故而临床可以结合自身需要及时应用。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用于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松权. 24h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血压自测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治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 中国当代医药, 2018, 509(22):79-81.
        [2]廖芳, 杜宁莉, 张思奇,等. 一例动态心电图机在病房遗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9):290-290.
        [3]罗铭华. 某社区高血压患者105例心电图变化与血压关系的相关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5, 31(s2):29-30.
        [4]陈青萍, 梁驰, 尚晓斌,等.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慢性心率增快、心率震荡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信息, 2016, 29(4):60-62.
        [5]覃克达, 秦秀玲. 观察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评价高血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J]. 中国处方药, 2015, 13(8):138-139.
        [6]吴志红, 廉晓敬, 范玉欢, et al. 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监测评价高血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138例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 2018, 39(12):57-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