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庞嘉琦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150001

摘要】目的 对核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展开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B超与核磁共振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比两组临床诊断效果,分析核磁共振诊断价值。结果 对比发现发现核磁共振成像比B超检查的检出率明显要高。(P<0.05)结论 同B超检查相比,核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保证检出率,避免漏检,核磁共振临床诊断价值显著。

【关键词】临床诊断价值;核磁共振成像;乳腺癌;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 66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2 were studied. The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B-ultrasound and MRI respectively.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RI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MR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ultrasound. (P < 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B-ultrasound, the application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can further ensure the detection rate and avoid missed detection. MRI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Key words]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reast cancer; Research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压力与遗传是重要发病原因,发病年龄集中在45岁以上【1】。乳腺癌发病表现为患者乳腺上皮细胞增生与突变,临床表现包括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以及乳头形态改变等。癌细胞的出现对患者乳腺结构造成了严重破坏,且由于乳腺细胞连接较为松散,因此癌细胞更容易出现脱离与游离的状态,这为临床诊断带来一定阻碍【2】。乳腺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干预不及时会出现癌细胞转移,致使患者死亡,因此突破乳腺癌诊断难点、保证临床诊断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3】。B超与核磁共振均为临床上常见的肿瘤疾病筛查工具,且临床研究显示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效果更好,为进一步证实核磁共振检测的应用效果,本院就核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过程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66例,均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纳入标准:均经手术活检确定为乳腺癌,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知情且已经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有其他肿瘤疾病的患者与合并有精神疾病无法接受影像学检查的患者。观察组年龄38-60岁,均龄48.26±10.74岁。对照组年龄39-59岁,均龄48.26±10.1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呈现良好均衡性,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 B超检查

用B超联合钼靶对患者进行检查。使用全数字彩色超声诊断系统对患者实施检查,探头频率为14MHz,同时借助X线钼靶分别取立位、内外侧斜位等角度进行多角度摄片,曝光条件为全自动曝光。

1.2.2 核磁共振检查

采用GE HDe 1.5T的超导核磁共振仪对患者乳房部位进行扫描。开始扫描后首先进行平扫,各参数设置情况为:TR2690ms,TE79ms,FOV300mm8177mm,层厚设置为4mm,层间距设置为1mm,借助平扫对病灶位置进行初步确定,并在平扫结束后实施加强扫描。翻转角度为10度,将每个时项之间的间隔控制在25s到50s之间,动态增强时间在7分钟到9分钟之间,扫描之前为患者注入轧喷酸葡胺,控制好注射速度与每幅图像之间的间隔时间,扫描完成后借助工作站软件对时间与信号强度曲线图进行绘制。

1.3 指标观察

对比两组检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SPSS20.0统计学软件作为数据分析的工具,计量资料用均数±平方差表示,t值为组间数据比较情况的检验指标,计数资料为“率”,x²检验组间具备差异性时,说明比较结果有比较意义(P<0.05)。

2结果

2.1 检出率对比

核磁共振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检出率,组间对比差异性明显,呈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检出率对比(n,%)

分组

例数

乳腺癌检出率

观察组

66

65(98.48)

对照组

66

59(90.77)

4.790

P

0.029

2.2 超声与核磁共振乳腺癌临床诊断表现

结果发现核磁共振检测图像上,患者的中心病灶区域呈现团块状形态,癌细胞直径在1.2cm到3.6cm之间,且不同类型的图像上的信号曲线表现也存在明显区别。B超检查中,肿瘤直径检查结果为1.1cm到3.3cm之间,与核磁共振检查及病理检查存在一定差别。

3讨论

乳腺癌作为一种好发于女性群体身上的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激素变化是乳腺癌的诱因,另外不良情绪与生活压力也与乳腺癌之间有一定的关联,而今年来女性社会与经济地位提升,乳腺癌的发作率有升高的趋势【4】。

核磁共振技术以固体微观量子理论以及无线电微波电子学技术为支撑,可以实现更全面更高效的检测效果【5】。核磁共振检查有诸多优势,首先,CT检查存在辐射,而核磁共振检查则不存在辐射危险。再者,核磁共振具有多角度成像的特点,因此可以增加检测范围,促使检测精准度提升,避免漏检。此外,核磁共振的图像相比于B超检查要更加清晰,因此可以作用于临床癌细胞分型诊断,这进一步优化了乳腺癌的诊断效果【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从核磁共振图像上,还能够对不同的肿瘤类型进行区分,而B超检查则只能对是否存在病灶组织进行确定,研究结果充分说明核磁共振不仅在检出率上优于B超,在检测精准度上也优于B超检查,可以在检出的同时发挥分型的作用【7-8】。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高分辨率、多角度成像的特点使得该检测方式在乳腺癌检查中具有较为理想的检出准确度,有一定的漏检预防作用,另外该检测方式还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癌细胞类型进行区分,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精准的参考信息,核磁共振临床诊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永毅,刘威,曾旭文.多模态MRI影像对乳腺黏液癌不同病理组织分级及Ki-67表达的预测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0,(11).14-17.

[2]赵文芮,许茂盛,王世威,等.DCE-MRI及DWI影像特征对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及Ki-67表达的预测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9,(2).176-183.

[3]石琴,付志明,张文,等.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特征与分子预后标志物的关系[J].肿瘤影像学.2019,(6).371-376.

[4]刘坤,刘璋,高洁,等.c-myc、ki-67表达与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J].医学临床研究.2019,(7).1402-1404.

[5]高军喜,王雅婷,杨磊,等.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及边缘带定量参数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相关性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4).306-309.

[6]武峰,李亚光,胡益祺,等.CDT-VIBE序列DCE-MRI: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乳腺癌预后因子的相关性[J].放射学实践.2019,(1).30-34.

[7]王建军,汪卫建.DCE-MRI定量渗透性参数联合DWI定量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9).38-40,60.

[8]李学刚.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组织ER、PR、Her-2的表达变化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8,(10).171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