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干预对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积极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行为干预对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积极作用分析

王春玲

华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广安 638600

摘要目的:分析行为干预对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积极作用。方法:选择200名积极参与本次艾滋病知识调查活动的社会群众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行为干预,对比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避孕套使用率。结果:行为干预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避孕套使用率从40.50%提高到83.00%(P<0.05)。结论:通过行为干预,可以提高广大群众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并规范使用避孕套,减少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有力促进艾滋病防控工作。

关键词】:艾滋病;行为干预;预防控制

    艾滋病在我国目前属于防控形势较为严峻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因艾滋病病毒感染所致,尚未有治愈的方法,主要传播方式是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1]。调查发现,大部分人对艾滋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方式的认知都比较片面,近些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以及社会活动的复杂化[2],导致艾滋病传染率逐渐升高,给很多家庭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需引起重视。本文为分析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共选择200名接受艾滋病知识调查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详情见下。

1资料方法

1.1资料

选择200名积极参与本次艾滋病知识调查活动的社会群众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有流动人口、孕妇以及吸毒者、娱乐场所工作者等等。包括108名男性和92名女性,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0.16±5.14)岁;学历水平:57名小学及以下,50名初中至中专,93名大专及以上;77名未婚,123名已婚。

1.2方法

首先详细介绍艾滋病的病因、症状、病情发展态势、治疗方案等等,发放纸质版艾滋病宣传册,播放相关视频,并举办专题讲座,添加微信推送相关科普文章,再进行行为干预。(1)性行为干预。筛选出调查对象中血液传播高危人群,分为同性、异性性传播,加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普及避孕套使用方法,免费发放避孕套;(2)血液传播行为干预。确定高危人群,首先加强疾病宣教力度,由既往接受过相关培训的吸毒人员来配合宣教工作,同时取得公安机关的配合和帮助,重点管控此类人员,将门诊使用美沙酮的对象视为高危人群,强调及时更换污染注射器的重要性,为调查对象免费发放避孕套;(3)母婴传播行为干预。确定高危人群,由爱心门诊开展相关的健康宣教工作,扩大健康教育覆盖人群,推动相关网站,联合传防科为调查对象提供艾滋病抗体检测和咨询服务,宣传疾病预防知识,评估危险行为。注重孕期保健,为孕妇本人以及家属提供艾滋病咨询服务,不断提高认知,重视母婴传播的防范,并说明避孕套正确使用方法,免费提供。

1.3观察指标

调查干预前后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以及避孕套使用情况,避孕套使用率=每次都使用率+经常使用率。

1.4统计学

统计学软件选用SPSS25.0,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n、%)]”表示,P<0.05,则表示结果有差异。

2结果

2.1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如表1,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5。

表1艾滋病知识知晓率[n(%)]

调查内容

干预前

干预后

χ2

P

致病原因

123(61.50)

194(97.00)

76.637

0.000

临床症状

112(56.00)

190(95.00)

82.227

0.000

传播途径

98(49.00)

192(96.00)

110.796

0.000

免费治疗政策

102(51.00)

195(97.50)

113.092

0.000

治疗机构

104(52.00)

191(95.50)

97.743

0.000

2.2避孕套使用率

如表2,干预后避孕套使用率明显提高,P<0.05。

表2避孕套使用率[n(%)]

使用情况

干预前

干预后

χ2

P

每次都使用

49(24.50)

121(60.50)

-

-

经常使用

32(16.00)

45(22.50)

-

-

偶尔使用

28(14.00)

12(6.00)

-

-

从来不使用

91(45.50)

22(11.00)

-

-

使用率

81(40.50)

166(83.00)

76.473

0.000

3讨论

艾滋病病发后,无根治性药物,免疫功能持续降低,诱发多种身体疾病,最终导致死亡。研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后并非即刻表现出相关症状,有长达8到10年的潜伏期[3],早期无明显症状,同时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感染了艾滋病,主动就医率较低,给艾滋病的防控增添难度。艾滋病高发年龄段是18岁到45岁之间[4],以性传播为主,不仅是异性传播,同性传播情况更为险峻[5],需加强疾病的防控,为社会安稳提供一份微薄之力。

由于目前艾滋病尚未研制出特效药,故仍然以预防为主,通过健康教育,宣传疾病知识,借助多媒体,开办讲座,丰富多样的宣教途径可达到较好效果,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控制疾病传播。行为干预可提高对应人群的认知水平,同时掌握正确的避孕套使用方法,针对特定的人群,进行相对应的行为干预,健康教育内容系统全面。文章结果数据显示,200名社会群众接受行为干预后,在艾滋病致病原因、临床症状、传播途径等各方面的知晓率都明显提高,同时避孕套使用率从之前的40.50%提高到83.00%,从数据可见行为干预有效之处。

总之,艾滋病虽然不比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常见,但艾滋病不但造成个人生活质量下降,也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同时对社会稳定和谐有非常大的影响,传播途径多样化,加强行为干预,可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有效防控,以降低疾病发生率,维护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 曾苏粦,李正添,张奕南,等. 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23):183-184.

[2] 金新. 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8,13(7):181-182.

[3] 王春凤,杨玉凤. 行为干预对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探讨[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1):71-73.

[4] 戴悦婵,谢燕珊,贾晓飞. 艾滋病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的性行为特征及社区微信平台健康干预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5):601-603.

[5] 许向东,潘杰. 湖州市区≥50岁男男同性恋者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2021,37(11):1041-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