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肝胆结石病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普外科肝胆结石病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

李松年

肇东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针对普外科肝胆结石病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以期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医院普外科进行肝胆结石病治疗的患者中选择88例进行观察分析,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44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的方式,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得到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8.41±5.69)min、(60.88±7.89)mL、(20.51±2.86)h、(8.1±1.4)d;而对照组的各项数据分别为(78.42±6.71)min、(131.49±10.75)mL、(36.94±3.34)h、(15.0±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微创术治疗肝胆结石病能够得到相对理想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让患者在短时间内康复,而且安全性高、可靠性强,患者康复后状态良好,值得普及推广和广泛应用。

关键词:普外科肝胆结石病;治疗方式;临床效果分析

受到生活环境及人们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肝胆结石病的发生概率有所增加,此种病症复杂性强,病变涉及到的范围相对广泛,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需要采用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结合对两组多位患者的分析,明确了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的优势,能够提升肝胆结石病治疗水平,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选择的方式,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医院进行就诊的普外科肝胆结石病患者中抽取88例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此项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与患者家属签订同意书。对照组有44例患者,19例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2—64岁,平均年龄为48.2±2.6岁,病灶位置为肝总管3例、胆总管30例、胆囊11例;观察组有患者44例,其中20例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患者年龄范围在32—65岁,平均年龄为48.3±2.7岁,患者的病灶位置为肝总管4例、胆总管30例、胆囊10例。分析纳入标准,即利用CT、B超检查确诊、无相关药物过敏者、无手术禁忌者。同时明确排除标准,即患有器质性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全者、有药物或手术治疗史。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应该给予两组患者CT以及彩超等专业检查,有助于明确患者结实的具体位置及数量,结合对患者的禁食要求,采用抗感染治疗、常规补液的方式,麻醉则利用硬膜外全身麻醉。针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术,需要将胆管完全暴露,之后通过胆道造影取出结石,同时需要留置引流管,利用适量的生理盐水对病灶进行清洗,最后应关闭患者腹腔配合抗感染治疗;而对于观察组而言,利用腹腔镜微创术开展治疗工作,仅需选择合适的穿孔点即可进入腹腔,待结石取出后,利用0.9%的氯化钠溶液清洗胆道,将“T”管置入其中,同样需要留置引流管。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营养支持,并利用抗生素进行辅助治疗。完成手术的3d可以拔出引流管,需要在术后1周夹闭“T”管,在术后21d后开展“T”管造影工作。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包含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期时间、两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其中生活质量需要利用SQLS量表进行评估,而心理状态则利用SAS量表及SDS量表完成评估。

1.4统计方法

利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开展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计量资料利用(x±s)表示,利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以[n(%)]表示,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结果分析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结果分析(x±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            

观察组(n=44)       58.41±5.69       60.88±7.89         20.51±2.86          8.1±1.4

对照组(n=44)       78.42±6.71      131.49±10.75        36.94±3.34          15.0±2.2

t值                  2.561             3.169                  2.886               3.658

P值                  0.01              0.01                   0.01                0.01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通过比较分析,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 2 。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组别            切口感染   脏器损伤   疼痛    肠道粘连   腹腔感染   结石残留   发生率[n(%)]                   

观察组(n=44)      1        0         1         1          1           0        4(9.09)                   

对照组(n=44)      3        1         3         2          2           1        12(27.27)                          

t值                                                                              10.885

P值                                                                               0.01

3.讨论

现代化发展环境下,人们的饮食习惯在不断发生变化,且作息时间变得不规律,引发身体系统紊乱。以上因素的影响下,肝胆结石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且涉及到的年龄段越来越低。引发肝胆结石的因素较多,专家学者认为以胆汁分泌量降低、胆固醇代谢紊乱为主,针对此类病症的治疗而言,应该提高对腹腔镜微创术的重视,与常规临床手术相比,此种治疗方式能够得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具备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勇.普外科肝胆结石病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5):2.

[2]李爽,崔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普外科肝胆结石病患者的治疗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0):1.

[3]王建波,潘行进,李晓峰.普外科中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