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沟通技术在肾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非语言沟通技术在肾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李昕

江苏省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 214000

摘要目的:探究非语言沟通技术在肾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03——2022.03期间临床收诊肾内科老年患者共计80名,均给予护理干预。以随机分组法分别设立常规组、实验组,每组40名。常规组予以语言为主沟通技术,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非语言沟通技术,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针对肾内科老年患者予以非语言沟通技术护理效果理想,给予患者良好服务稳定病患症状,建议普及。

关键词肾内科;非语言沟通技术;老年;护理效果

    肾内科为临床用于诊疗肾脏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患有肾脏疾病患者已达到五亿人左右,肾内科接诊率较高的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等。因相较于其他科室,肾内科的工作模式存在一定特殊性,故而为保障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结果,相应的护理工作介入模式选择也至关重要。护理难度相对较大,支撑着医院的整个运行体系,每日接收大量的病人且病情变化快,因此护理管理工作要求也更加严格。肾内科老年病患居多,因自身健康知识了解度较低加上身体机能退化导致的治疗过程较久,因此护患常常沟通不畅相关护理工作未能落实到位[1]。因此,需要从肾内科护理管理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方面完善减少医患纠纷,给予非语言沟通技术与患者建立情感、手势、眼神等方面的沟通,已获得显著效果。基于此,本统计围绕肾内科非语言沟通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统计,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肾内科收诊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0名参与2021.03——2022.03期间临床统计,建立随机分组法分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40名接受不同护理方案。所有患者对本次统计内容知情同意,已签署相关责任书,资料递交伦理委员会已批准。

    常规组:男患20例、女患20例;年龄范围60-83岁(平均年龄70.35±2.68岁);患病类型:肾病综合征9例、肾小球肾炎10例、尿路感染9例,其他12例。实验组:男患21例、女患19例;年龄范围60-83岁(平均年龄70.35±2.68岁);患病类型:肾病综合征10例、肾小球肾炎11例、尿路感染8例,其他11例。基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常规组:护理人员和患者建立初期沟通后,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因素和治疗注意事项,提供护理服务让患者感受到关心、尊重、关怀,交流过程面带微笑,使患者感受到亲切并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向其传达积极情绪,营造和谐的氛围从而建立良好治疗环境。

实验组:1.皮肤接触。若肾内科患者出现高热反应,护理人员为直观感到患者体温的变化用手直接触摸额头,同时传递亲切的信号。若患者因病长时间卧床,为防止患者压疮除定时翻身外,护理人员可为患者按摩肌肤,使其感受到舒适、安心。若患者病情过于严重可能因担忧自身病情而产生恐惧感、焦虑感,护理人员此时可握住患者的手,传递对抗疾病、积极治疗的信心和力量,借助细微动作向患者传递医护人员给予的关爱,从而更高效的体现护理干预效果。2.手语表达。手语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向患者传达的信息更加直接、稳定,在患者主动配合治疗过程中可竖起拇指向其传达非语言性称赞、鼓励,手语鼓励能在患者有沟通障碍时提供鼓励,且通过手势表达个人需求。3.适当沉默。患者病情严重情况下,可能会生成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对康复治疗失去信心,不良情绪影响下患者的主观配合治疗表现下降,对此护理人员可充当倾听者的角色,保持沉默倾听患者烦恼,明确其内心真实声音并予以针对性护理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

1.4统计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常规组:满意15例、较满意17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度80.00%。实验组:满意20例、较满意19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97.50%。可见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对比差值X2=6.1346,P<0.05。

2.2护理质量评分

    常规组:技能操作(7.76±0.67)分、护理安全(8.01±0.46)分。实验组:技能操作(9.60±0.23)分、护理安全(9.71±0.12)分。可见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对比差值T=16.4279、22.6165,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改变,临床接诊的病患年龄也相对较高,老年肾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介入方式严重影响着病患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多数患者会因疾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对此,于肾内科执行的护理模式需要考虑老年病人患病特点,重新梳理护理内容,提高肾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避免高危疾病恶化。肾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中更需要家人的陪伴以及医护人员给予的尊重和关怀,这对年龄较大的患者病情会产生积极影响,避免的心理负担的产生和沟通问题的出现。目前常用沟通方式有很多,其中非语言沟通技术不仅模式多样,而且更能配合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沟通支持,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非语言沟通技术的护理工作是具有动态性、持续性的过程,随着临床护理理念的逐渐进步,面对肾内科病患护理服务采用非语言沟通护理拉近了护患关系,同时显著削弱了病患因病产生的心理压力

[2-3]。整体护理安全性加强,医疗差错事件也由此降低。

    结果可见,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在肾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非语言沟通技术应用效果理想,有利于护患和谐关系的建立,保证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晶,杨芳,韩长利. 非语言沟通在老年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03):143-146.

[2]王碧蕊. 非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结合应用在小儿护理中的效果[J]. 当代医学,2021,27(28):183-185.

[3]姬敏,韦秀翠. 非语言沟通模式对中高频、全频型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状态、应激障碍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01):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