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导管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的运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3

中长期导管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的运用体会

王诗竹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 湖北省 宜昌市 44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长期导管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脱水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9月1日5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行中长期置管在放疗期间结合脱水药物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另选2021年10月1日~2022年1月1日同科室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患者56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堵管率、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封管时间、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堵管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56例患者中长期导管置管成功,置管期间未发生静脉炎、堵管及血栓,并顺利完成放化疗及脱水治疗,顺利出院。结论 中长期导管患者实施患者可有效减少患者堵管率,降低静脉炎发生风险。中长期导管为头颈部肿瘤患者建立了良好的静脉通路,保证了化疗的顺利进行,放疗期间脱水药物的治疗,减少了患者的穿刺次数,避免发生静脉炎及药物外渗,防止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经济及精神的痛苦,既保证了用药疗效,又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穿刺的并发症。顺利的结束了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让患者及家属更能积极的配合后续治疗,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中长期导管 静脉炎 堵管

在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在药物输注、体液补充及营养支持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据统计,美国每年外周静脉输注约1.5亿次,中央静脉输注约有500万次[1]。在中国,相关统计不是很完善,初步估算每年总的静脉输注次数大于10亿次。随着静脉治疗工具的不断革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静脉输注方式主要有静脉留置针(PIV)、中等长度导管(M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和输液港(PORT)。静脉治疗已经从一项单纯的护理技术发展成为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因此,静脉输注方式的选择、穿刺部位的护理、并发症的处理等也成为当前临床护理研究的热点。中等长度导管作为一种重要的静脉治疗方式,目前在国内的应用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普及率与使用率都非常的低[2]。本文将对比各种静脉治疗方式的适应症与并发症,重点强调中等长度导管在并发症、留置时间、经济成本等方面的特点,以期为临床静脉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帮助。

  1. 中长期导管

  1.1中长导管概述

        中长期导管是一条长度在7 - 30cm不等的外周静脉通路装置。通常从上臂肘部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置入,导管尖端位置在腋窝水平或肩下部,不超过远端腋静脉[3]。中长导管的临床应用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但因导管材料所引发的超敏反应和静脉炎等并发症,中长期导管并未在临床上获得推广[4]。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导管置入方式的优化,中长期导管在静脉状况较差患者避免反复穿刺、减少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等方面优势得以体现[5]

        1.2 中长期导管的适应症

        中长期导管虽然在国内的普及率和使用率还相对偏低,但是其在国内外诸多临床科室,如消化科、呼吸科、肿瘤科、内外科甚至急诊科等都有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报道[3]。中长期导管主要用于需要中长期静脉治疗的患者。美国疾控中心建议静脉治疗持续时间超过6天,可以考虑使用中长期导管[4,5]。中长期导管2-4周的留置时间不仅可以减少病人因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而且可以减少漏液、减少静脉炎发生几率、减轻输注过程中的不适等[6,7]。对于可适用中长期导管输注的药物或液体,美国输液护士协会(INS)推荐渗透压小于600mOsm,PH值介于5-9之间的可经浅静脉输注的溶液都可以通过中长期导管进行输注[3,7,13]

        1.3 中长期导管并发症

        中长期导管相关并发症有静脉炎、渗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空气栓塞、堵管、导管栓塞、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等[6]。与其他静脉治疗方式相比,中长期导管在降低部分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8]

        2.中长期导管与其他静脉输注方式的比较 

        2.1 外周静脉留置针(PIV)

        外周静脉留置针仍然是最主要的静脉治疗方式。统计显示美国静脉留置针的每年使用量超过2亿支[15]。抽样调查显示,静脉留置针在中国医院科室的普及率超过了99%,而使用率也超过了30%, 在部分科室甚至达到了82.7%[12]。静脉留置针价格便宜、操作简便的特点使其在短时程静疗中使用广泛。然而,静脉留置针的首次穿刺失败率高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增加了治疗成本,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与心理压力。据统计,成人静脉输液时,留置针的首次穿刺失败率高达26%,这个数据在儿童患者中更是高达54%

[6]。静脉留置针的静脉炎、漏液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也增加了病人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据报道,静脉留置针的静脉炎发生率高达27-70%,漏液发生率接近24%[10]

3.在头颈部肿瘤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

往往头颈部肿瘤及转移瘤在放疗期间,为避免脑部水肿的的增大,通常会用到甘露醇及甘油果糖注射液进行q8h或q12h的脱水治疗,以减轻脑水肿。众所周知,甘露醇的浓度比较高,周围组织间多余水分通过浓度差进入血管,从而排出体外减轻组织水肿。甘露醇是高渗性溶液,可刺激静脉内膜使其遭受比较广泛的损伤迅速发生血栓,并产生炎症(沿着血管走行红肿热痛),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长时间输注可出现皮下可触及条索状物,压痛明显。所以为减轻患者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为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我们采用了中长期导管。在置管期前,我们做好评估,置管时严格无菌技术,置管后,我们定期做好维护及健康宣教,并做好交接班,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发生感染、血栓、堵管及静脉炎。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3个月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相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静脉炎

液体渗漏

导管堵塞

穿刺点渗血

对照组

56

29(45.8)

23(58.9)

18(67.9)

12(78.5)

观察组

56

0(0.00)

0(0.00)

0(0.00)

8(85.7)

注: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较,p<0.05

        由表一可见,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相比,中长期导管的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能显著减少输液导致的静脉炎、渗漏、堵管、等并发症,在静脉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静脉治疗是临床上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静脉治疗工具的不断革新,静脉输注方式的不断改进,静脉治疗手段也越发多样以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静脉治疗方式也成为护理人员需要学习与研究的课题。中长期导管作为一种引入历史悠久,但又经过起伏而重获新生的治疗方式,尚未引起足够的临床重视。但中长导管在避免反复穿刺、延长导管置留时间、减少并发症等方面的优异特性已初步得以体现,未来可期。因此,中长期导管置入与维护、适应症的选择、并发症的处理等都是留给我们护理人员的研究课题。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与解决,护理规范的建立与完善将有利于中长导管的临床应用与推广,将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同时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与经济负担。[14]

[1]Becerra MB, Shirley D, Safdar N.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 of idle intravenous catheters: an integrative review. Am J Infect Control 2019;44:e167-72.

[2]孙红, 王蕾, 关欣等 全国部分三级甲等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9, 49 (10) :1232-1237

[3]赵俊霞.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干预[J].名医,2018,5(07):152.

[4]房颖,杨宁莉,戴晓冬.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及其护理[J].北方药学,2018,9(09):127+40.

[5]康建荣.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的识别和护理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9,20(01):83-84.

[6]赵婷,张姝.静脉治疗中外周静脉留置针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8,22(6):122-124.

[7]王清,傅荣,孙娟,等.改良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置入长度在神经内科患者的应 用观察[J].护理学报,2018,23(15):72-75.

[8]朱德霞.风险管理在肿瘤科病人PICC置管中的应用情况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8,38(1):159-161.

[9]李春蓉.肿瘤患者 PICC 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6(1):314.

[10]杨章蓉,宋丹,钟丽.肿瘤化疗患者 PICC 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0(6):168-169.

[11]魏楠,赵洪岩.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 PICC 置管期间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4(3):344-347.

[12]李芳,龚放华,张希琳.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理人员PICC维护规范执行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3(19):10-13.

[13]李吉衡,赵丹丹.应用改良 Seldinger 技术 PICC 在脑梗死长期输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5):154-155.

[14]范敏.临床护理路径降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中的积极作用分析[J].山 西 医 药 杂 志,2018,46(10):1250-1251.

[15]陈海燕,欧社娣,潘珊,等.改良中等长度PICC导管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2018,39(13):2048-2049.

[16]梁玉萍,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内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37(2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