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在采取预防性护理时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在采取预防性护理时的影响

苏梅,张琳梅

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 骨科  四川成都611130 

摘 要:目的 探究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01~2021.12期间于我院行骨创伤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入院先后时间分为两组:甲组(35例,常规护理)、乙组(35例,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DVT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乙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X2=3.968,P<0.05);乙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对于骨创伤DVT形成有着良好预防效果,可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的护理服务,培养良好护患关系。

关键词: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护理质量

前言:手术对于骨创伤有着良好治疗效果,但手术会对静脉造成损伤,受手术刺激、麻醉药物等因素影响患者血液速度下降,血液粘稠度提高,在术后卧床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从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1]。本研究将以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就诊70例骨创伤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具体分析预防性护理对患者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选取时间:2021.01~2021.12,观察对象:我院就诊70例骨创伤手术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各35例。其中甲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0~73岁,平均(44.76±5.28)岁。乙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23~74岁,平均(45.07±5.16)岁。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甲组采取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遵照医嘱指导患者按时按量用药,教导家属正确肢体按摩方法,督促患者下床活动等。

乙组开展预防性护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用药史、病史、严重外伤史、手术史、吸烟史等,检测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测定心肺功能,综合评估患者DVT形成风险,以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指导。

(2)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解释DVT发生风险、危害性、临床表现以及预防措施,增加患者对DVT预防重视度,积极配合临床医疗工作。

(3)将病房温度、湿度调节在人体舒适范围内,由专门人员进行定时清扫,做好消毒、通风工作,来规避院内感染风险,定期为患者更换被褥,尽可能减少室内噪音干扰,让患者可以有一个充足睡眠。

(4)应将患者患肢抬高一定角度,让其高于心脏平面,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患者肢体肿胀症状,叮嘱患者选择棉质宽松衣物,可以每日用热水泡脚,痱子粉擦拭体表,来保持皮肤干燥;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应尽量选择上肢穿刺,避免在同一部位进行反复穿刺,采用浅静脉置管针,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损伤静脉内膜。

(5)饮食方面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足量蛋白质,增加日常饮水量,适当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来促进胃肠蠕动,避免出现腹胀、便秘。

(6)指导患者穿戴弹力袜,引导患者进行早期肢体锻炼,由被动运动逐渐转变为主动运动,活动膝关节、踝关节,来增加关节活动度,强化肌肉力量,循序渐进原则逐渐增大运动难度,可由床上运动转变为下床站立,并借助助行器进行行走练习,加快手术切口康复。

1.3观察指标

调查两组术后DVT发生情况;让患者填写护理质量调查表,分为四个方面:服务态度、护患沟通、专科护理能力、预防技能教育,均为百分制,评分越高则代表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方法

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方差进行检验,(%)表示,计量资料应该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差异性。

2结果

2.1术后DVT发生情况

经调查显示甲组术后发生DVT患者有6例,总发生率为17.14%;乙组术后发生DVT患者有1例,总发生率为2.86%,乙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X2=3.968,P<0.05)。

2.2护理质量

乙组服务态度、护患沟通、专科护理能力、预防技能教育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n)

服务态度

护患沟通

专科护理能力

预防技能教育

甲组

35

85.38±4.82

84.19±4.56

86.82±4.11

83.29±4.02

乙组

35

91.19±4.32

90.98±4.13

92.07±4.08

90.28±4.33

t

5.310

6.529

5.363

6.999

P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工业科技的不断发展,骨创伤的发生率逐年升高,DVT是骨创伤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以腿部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能引起肺栓塞、血栓后综合症等,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来降低DVT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2]。相关研究表明,对骨创伤手术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可以改善股静脉血液循环,有效预防DVT发生,加快患者康复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3]。预防性护理在应用过程中将首先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以评估患者DVT发生风险,从可能因素上入手来阻断病程进展,包括健康宣教、病房管理、体位指导、肢体按摩、皮肤护理、饮食指导、功能锻炼等,提高患者健康认知,促使患者积极参与医护工作,以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4]。在本研究中显示乙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P<0.05);乙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表明了预防性护理对促进患者术后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对骨创伤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可以降低DVT发生风险,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芳.预防性临床护理对骨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35):31-33.
[2]赵秀丽.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3):140+143.

[3]董恩恩.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04):127-129.
[4]张建华.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