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急诊抢救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风险管理在急诊抢救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蓝竹

(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广西 河池 530800)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抢救室护理管理运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急诊患者,运用数字随机法将102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进行风险管理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措施,分析两组护理质量与诊疗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诊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模式运用于急诊抢救室中,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有效缩短诊疗时间,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情况。

【关键词】急诊抢救室;风险管理;护理质量

随着临床上医学模式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方面的健康问题,这也意味着患者对医院的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急诊抢救室的患者大多是急症高危患者,其疾病类型复杂多样,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的难度较大。由于急诊抢救室的患者病情不稳定,且发展迅速,患者及家属对病情难以接受,以致临床上的护理难度较大[1]。因此,为了提高我院急诊抢救室的护理质量,本文特地对其运用风险管理模式,探讨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我院将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急诊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年龄38-61岁,平均(49.5±7.82)岁,男性27例,女性24例;观察组年龄42-60岁,平均(51.3±8.06)岁,男性25例,女性26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措施,即按照规定流程做好患者的接待,监测患者的意识情况与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吸氧措施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进行风险管理措施,内容如下:(1)由医护人员组建一支风险管理队伍,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以往临床经验,对急诊抢救室内容易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2)健全相关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做好应急方案,降低急诊抢救室中风险事件的发生。(3)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并合理评估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等,想患者或家属讲解可能会出现的意外事件、不良症状以及预期效果。(4)做好风险管理的培训。要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培训,开展有关风险管控内容的讲座,在讲座中可以举详细案例,并进行分析与讨论,加深护理人员对风险管控内容的理解,提升其专业操作技能水平,加强急救的质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5)制定风险预案。救援室内要准备充足的仪器设备与抢救药物,时刻保持应急状态,要设立专人管理,并做好轮班查房、交班。

1.3观察指标

观察以下指标:(1)评价两组护理质量。评价维度包括文书写作、操作、无菌操作、考试4个方面[2]。(2)比较两组诊疗时间。(3)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包括护理投诉、护理缺陷以及护理差错三种。

1.4统计学分析

由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和X2检验计量与计数资料对比,以P<0.05表示有差异。

  1. 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x±s,分)

组别

文书写作

操作

无菌操作

考试

对照组(n=51)

19.16±1.57

19.46±2.77

19.27±1.81

20.14±2.44

观察组(n=51)

22.57±3.03

23.61±3.20

23.28±2.47

24.07±2.94

t值

6.753

7.548

7.305

6.240

P值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诊疗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诊疗时间短,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诊疗时间对比(x±s,min

组别

接到患者到确诊的时间

确诊到转入病房的时间

对照组(n=51)

23.53±4.58

32.43±6.51

观察组(n=51)

18.44±3.53

20.14±2.53

t值

8.432

7.058

P值

<0.05

<0.05

2.3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3。

组别

护理投诉

护理缺陷

护理差错

发生率

观察组(n=51)

0(0)

2(3.92)

0(0)

2(3.92)

对照组(n=51)

5(9.80)

4(11.76)

4(7.84)

13(25.49)

X2

7.405

P值

<0.05

  1. 讨论

急诊抢救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急诊对象的病情比较危重,而且疾病类型复杂多用,年龄跨度也较大[3]。和医院的其它科室的患者相比,急诊抢救室的患者和家属心理状态较差,再加上医护人员工作量大,不能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从而致使临床上的风险事件与医疗纠纷较多,使患者的疾病治疗受到影响[4]。所以,根据急诊抢救室与患者的实际情况,健全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的水平。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各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诊疗时间较短(P<0.05);且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表明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在急诊抢救室中优势明显。对医护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的知识培训,有助于提高其护理专业水平,提高在急诊中的应急能力,还能加强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分析总结在临床上出现过的不良事件,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能够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从而增强护理服务水平

[5]

综上所述,对急诊抢救室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模式,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有效缩短诊疗时间,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情况,可以在临床上运用。

参考文献:

[1]秦瑶.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抢救呼吸衰竭行高流量吸氧患者的应用效果[J].现代养生,2022,22(11):901-903.

[2]司奋强.风险管理模式对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的影响[J].安徽医专学报,2022,21(01):16-17.

[3]李润英.应用风险管理减少急诊抢救室危急症意外事件发生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20,33(01):210-212.

[4]丁璐.风险管理在急诊抢救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4):185+188.

[5]费亚众,郭全荣,安利杰,王荣,刘晶,郝艳洁,赵华.护理风险预警及预控管理在急诊抢救室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03):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