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脏外科护理策略在新型冠状病毒发热防控工作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个性化心脏外科护理策略在新型冠状病毒发热防控工作中的应用

姚惠娟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目的 探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心脏外科医护人员对手术患者及发热患者的处理经验,为新型冠状病毒的鉴别诊断和疫情防控提供经验。方法研究首先总结了心脏外科择期手术、急诊手术及发热患者的个性化护理策略,并总结在疫情防控期间8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 87例患者中无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病例。结论 心脏外科个性化的护理策略可为新型冠状病毒发热防控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发热;心脏外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起病急、传染性强,目前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严重传染病。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控制和管理,是医院各科室及部门的主要职责。然而由于中国人口的基数大,无症状感染患者的增多以及医疗行业工作的复杂形式,给各科室和部门控制疫情的进展、预防感染的发生带来了难度。心脏外科主要收治需要进行外科心脏手术的患者,心脏外科手术多具有急诊性和病重型等特点,使患者还未能明确新冠诊断就必须办理入住院手续,也给心脏外科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挑战。现对我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的控制与管理的经验做出如下总结。

1 经验与方法

   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对疫情防控的经验总结如下:①择期手术的患者。择期手术的患者入院前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必须持核酸阴性的证明才能办理入院手续。对患者及家属的居住地、密切接触史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给予患者进行冠状病毒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出门应佩戴口罩,勤洗手,病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病毒还有可能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此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必要时可以用含漱液漱口。患者在术前一天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使用含漱液漱口,对主动脉夹层、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患者可增加含漱的次数,保持口腔的清洁,必要时用棉球进行擦拭,注意护理过程中动作轻柔,避免对患者牙龈的损伤。②急诊手术的患者。需要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将患者安置在隔离病房,床旁备好患者抢救用的物品及器械,做好患者术前准备与健康宣教。医护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仔细了解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做好与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症状相鉴别。患者及家属于术前进行核酸检查,对于急诊患者可开通绿色通道,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主。③对于发热的患者。当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出现发热,应该与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相鉴别。及时完善患者的核酸检查并增加体温监测的次数。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一般体温超过39℃,并会出现败血症的相关征兆,应完善对患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的监测,增加患者核酸采集的次数。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上报,并对相关人员采取隔离措施。心脏外科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时间长,尤其是体外循环时间长,患者容易在术后出现发热,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也应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鉴别。手术过程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尽量减少暴露的时间,术后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并使用冰袋等物理降温的方法。对于术前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更应该预防感染的发生及伤口愈合不良。

2 结果

从2020年1月至2020年4月共完成心脏外科手术87例,无院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感染发生。对8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如下,见表1。

表1 87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一般资料

项目

数值

男性

47(54.0%)

年龄(岁)

55.1±11.4

术前体温(℃)

36.5±0.5

手术时间(min)

121±35

体外循环时间(min)

76±24

ICU过渡时间(d)

1.9±0.4

术后发热时间(d)

2.1±0.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例

4(4.6%)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病例

0

3 讨论

从8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中发现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发热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现象。其发热可能的原因,由于手术的吸收热或体外循环的炎性反应导致的非感染性发热,也可能是由于患者存在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等感染性的发热,因此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期间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对患者做好疾病的鉴别诊断,从而明确病情,同时也将疫情防控的措施落实到位。一般非感染性的发热多是由于外科创伤后局部坏死组织吸收而导致的发热,体温一般在38℃以下,术后三天内基本恢复正常。部分创伤较小的手术如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仅出现短暂的发热表现,一般在两天内体温可恢复正常。

从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发现体外循环手术时间多数超过一个小时,患者长时间暴露在手术室的环境中,也增加了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因此对于病情较重、手术较为复杂的患者,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术后及时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本身存在糖尿病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前需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波动,导致伤口愈合不良,也增加感染的风险。

心脏外科手术后的患者需要去ICU进行短暂的过渡,当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后,才可转入普通病房。ICU的过渡期间也是患者感染几率相对较大的时间,除了术后体温升高外,患者在麻醉逐渐苏醒后,暴露于陌生的环境中,加上高科技仪器设备的各种机械杂音,使患者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除此之外ICU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相关的呼吸道病原菌的传播,对抵抗力较低的患者,也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可能。在我科常规的术前准备中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可明显减少口腔细菌,降低气管插管过程中导致的病原菌的移位,从而引发呼吸道感染。

4 结论

   作为心脏外科的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择期手术、急诊手术与发热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的处理原则,能对患者的病情做到及时、准确的鉴别诊断,同时能给患者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是当前心脏外科临床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医护人员除了自身要做好对疾病的防控外,还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管理,将患者的感染风险降到最低,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何媛,刘媛,彭辉,王艳超,许斌.个性化心脏外科护理策略在新型冠状病毒发热防控工作中的应用[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0,39(09):29-30.

[2]吴英,范捷娜,陆丽霞.护理管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实践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2020,10:134-135.

[3]吴丽芬,刘恋,周丰勤,王伟仙,李玲,张莉.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在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支援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0(5):66-68.
[4]屈晓玲,张丽,李少云,等.重症病房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管理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20,1(2):36-38.

[5]邱晓珏,王俊雅,王盈盈,杨婷,杜健.“链接式”护理防控措施在消化内镜中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S(01):102-103.

[6]兰小和,林举择,闵存云,黄雅静,王昌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肝损伤的机制及中医防治探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0,30(2):147-149.

[7]孙大伟,张东,田润辉,李洋,王宇石,曹杰,唐颖,张楠,昝涛,高岚,黄燕珠,郑杨,吕国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0,19(4):360-365.

[8]雷偲艺,彭虹,罗新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肝损伤的致病机制及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防护策略[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36(7):19-22.

[9]邓丽华,徐克菲,李高文,张雪荣.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肝功能损伤患者1例[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8):23-24.

[10]李翠芝,李美瑜,李景隆,甘露,张影,黄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肌损害的初步临床研究[J].现代医院,2020,20(10):25-28.

作者简介:

姚惠娟(1985.7) ,女,汉族,安徽合肥人,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