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的效果

周峻云  ,赵丽

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心肾内科,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目的:观察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在2021.5-2022.5时间内本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中选择56例,通过双盲法分组,对照组28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28例实施运动康复护理,评比组间心脏功能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干预前组间互比:LVEF、LVEDD、LVESD差异较小,P>0.05;干预后组间互比,研究组LVEF更高,LVEDD、LVESD更低,其与对照组的差异为P<0.05。结论: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可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功能改善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全面性推广。

【关键词】慢性心衰;运动康复护理;心脏功能

    慢性心衰作为中老年群体常见且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病情发展的终末阶段,症状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等。因为慢性心衰治愈的可能性极低,所以临床治疗主要遵照控制病情发展,延长生存时间的基本原则。临床目前主要选择药物治疗方式对心肌缺血进行有效抵抗,同时促进心力衰竭症状的改善。对慢性心衰患者应在关注疾病治疗的同时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其运动耐受量,以有效提升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本文以56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观察样本,详见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病例的时间为2021.5-2022.5;56例慢性心衰患者均选自本院;依据双盲法完成分组。设定28例为对照组:男:女=15:13;51-76岁为年龄范围,1-8年为病程范围,年龄。病程的平均值为(62.5±2.4)岁、(4.3±0.5)年;设定28例为研究组:男:女=16:12;52-77岁为年龄范围,1-9年为病程范围,年龄。病程的平均值为(62.7±2.3)岁、(4.5±0.3)年。临床资料进行均衡性比较,差距比较小,P>0.05。

1.2方法

    在对照组患者中开展常规护理:严格遵医嘱用药治疗,指导患者保持绝对卧床状态,营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对其不良心理进行疏导、安抚,通过列举成功病例增强患者配合行为与依从性,构建友好且融洽的护患关系。

    在研究组患者中开展运动康复护理:(1)若患者心衰程度比较轻微,则在办理入院后按时卧床休息,禁止身体过度劳累,由家属负责安抚患者心理,适时前往室外进行慢走,并要求有家属或护理人员全程陪同,行走距离不超过1千米,此外可选择爬楼梯的方式,上下两层为运动量,运动完成后及时休息,确保体力可以尽快恢复,以病情程度为依据调整运动量;(2)若患者属于中等心衰,则在绝对卧床休息的基础上禁止进行任何运动锻炼,以免身体消耗和心脏负荷增加,在护理人员指导下于床边进行简单的移动及站立锻炼,5-10min/次,3-4次/d,以病情改善程度作为依据调整运动量;(3)若患者属于重度心衰,则必须绝对卧床,护理人员负责为其洗漱、饮食、翻身等,同时在护理人员辅助的情况下简单的进行床上关节活动,5-10min/次,4次/d,确定精神状态有明显改善后,调整为床上自行关节活动,以实际情况为依据调整运动量。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通过二维超声心电图对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检测,以此作为依据对心脏功能改善与否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处理所得数据时选择的统计学软件包为SPSS25.0,()用以描述计量资料,评比则行t检验,P<0.05证明具备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各自的护理干预后,LVEF比干预前高,LVEDD、LVESD比干预前低,尤其是研究组,其各项心脏功能指标变化更优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所示。

表 1 对比两组心脏功能相关指标变化()

组别

LVEF(%)

LVEDD(mm)

LVESD(mm)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28)

42.18±5.58

47.44±5.37

57.87±6.45

52.31±5.25

48.75±6.21

44.22±5.18

研究组(n=28)

42.14±5.32

57.46±6.96

57.43±6.32

48.44±5.38

48.64±5.22

40.09±4.46

t

0.0275

6.0314

0.2578

2.7242

0.0717

3.1971

P

0.9782

0.0000

0.7975

0.0087

0.9431

0.0023

3讨论

    慢性心衰是临床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简称,其主要指的是不同因素影响下,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等严重损伤心肌组织,致使心肌结构与功能有异常情况出现,降低心室泵血能力、充盈能力,最终引起身体乏力、呼吸困难为症状表现的病症[2]。对慢性心衰患者而言,药物治疗与运动疗法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身体耐受性的提高,其可对提高心脏功能起到促进作用

[3]

    运动康复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其以患者心衰情况作为依据,合理制定运动量,促使血液流通、免疫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促进身体重要器官功能正常运转尽快恢复,改善心脏功能,同时让生命指标维持在正常状态[4]。不仅如此,通过运动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肌肉收缩与骨骼肌血流,加快新陈代谢速度,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5]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干预后的LVEF、LVEDD、LVESD变化尤为明显,P<0.05。可见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可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功能改善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全面性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丽. 心脏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22,17(6):205-207.

[2] 张军颖. 探析运动康复干预改善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的护理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8):153.

[3] 孟阳,张丽. 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功能的临床效果[J]. 糖尿病天地,2021,18(10):196.

[4] 高江婷. 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的效果分析[J]. 自我保健,2021(14):149.

[5] 陈伟佳. 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功能的有效性研究[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1(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