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SA下神经介入治疗后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有效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SA下神经介入治疗后的应用

李佳芸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目的:研究有效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SA下神经介入治疗后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DSA神经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行有效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更佳。结论:有效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SA下神经介入治疗后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有效护理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介入治疗

急性缺血型脑卒中是临床上极为凶险的疾病,可在较短时间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一旦发病需要争取到最佳的抢救时机以尽可能的提升患者的存活率,目前DSA下神经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其主要通过微创靶向给药或者机械取栓的方式疏通患者脑部血管从而改善病情,减少对患者脑组织造成的损伤从而改善预后,但是手术本身难以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和风险性,一旦术后发生并发症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恢复,基于此本院参考先进医院经验引入有效护理干预模式,探讨其对控制DSA下神经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近两年收治行DSA神经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均龄(64.23±3.16)岁,男女比例(13/12),对照组均龄(65.95±3.47)岁,男女比例(14/11),两组患者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说明本次研究满足均衡性原则,可以继续开展。

纳入标准:①自愿参加并取得签字确认。②经体征、影像学等检查,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无法主动配合完成此次实验的患者,比如中途退出、失联者。②合并严重意识/智力障碍。③手术禁忌症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在术后遵循医嘱开展相关治疗活动,并将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及时反馈至医师以帮助调整治疗方案,此外不做其他特殊干预,实验组实行有效护理干预:

选取部分护理人员成立干预小组,通过会议探讨DSA下神经介入治疗后的护理重点、难点及要点,通过查阅相关医学文献、报告以及参考先进医院经验等方式总结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主要如下:

①心理护理:患者突发恶性疾病容易表现出过重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可以灵活应用各种心理学及沟通技巧帮助缓解,尽可能的提升患者治疗信心。②术肢制动:术后安排专人对患者进行监护,指导并协助患者尽可能的减少术肢不必要的活动并保持伸直外展,需要注意在未去除鞘管前,避免压迫到术肢,同时对其余肢体开展被动活动,比如按揉关节、肌肉等部位[1]③术口护理: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止血,在此期间术肢需要严格制动,根据情况决定制动时间,一般在8—24h,护理人员需要确保包扎松紧适宜,过紧或过松均需要及时调整,同时常规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肢体远端皮肤颜色/温度等,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如无异常可在24h后去除加压包扎,之后观察穿刺点是否具有出血、青紫、红肿等情况,如有需要及时告知医师[2]。④康复护理:术后需要保持腹压的稳定,如患者存在咳嗽症状,需要给予镇静剂进行控制,并指导患者咳嗽时双手压住动脉穿刺部位,缓冲动脉压力,避免血栓脱落,此外术后一般需要卧床24h,在卧床期间除制动肢体外需要对其他肢体进行活动,避免血栓形成,必要时可以预防性的使用抗凝药物。⑤病情观察:在术后需要加强氧气支持,同时对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进行观察,比如血压、心率、脉搏、意识等,当出现异常时需要立即对症处理,并且对生理指标不稳定的患者需要延长观察时间以及增加访视次数,此外对各种术后并发症也需要加强警惕,一旦发生及时通知医师治疗,必要时做好抢救准备,对病情复杂的患者可组织多科会诊[3]。⑥饮食护理: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每3h进食200—300mL食物,减轻患者消化负担,同时注意营养的均衡,严格限制盐、糖、胆固醇等摄入,同时避免进食刺激性的食物诱发便秘、腹泻,一旦发生患者排便困难容易增加腹压增加穿刺点出血风险,此外增加饮水量,促进造影剂排除,降低肾脏代谢负担[4]

1.3统计学方法

SPSS21.0处理,²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组别

皮肤破损

腹股沟血肿

假性动脉瘤

发生率

实验组(n=25)

1(4.00%)

0(0)

0(0)

1(4.00%)

对照组(n=25)

1(4.00%)

1(4.00%)

1(4.00%)

3(12.00%)

P

/

/

/

<0.05

3.讨论

本次研究中通过探讨,术后患者的护理重点主要在于预防并发症,尤其是血压的控制和术口的护理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性的设计了相关干预措施,血压的控制意义在于改善颅内灌注从而预防相关

并发症,主要通过降压药物及改善饮食两个方面进行开展,这也是目前针对高血压此类慢性疾病最为有效的干预模式。术口主要在于预防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主要通过加强对患者的无菌保护以及采取灵活的物理止血方式开展,此外结合心理干预帮助患者保持良好且稳定的心理状况,这对提升依从性具有一定的效果,结合康复护理的模式尽可能的减少废用性综合征的发生,综合以上措施切实促进患者的术后的恢复[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并发症测评结果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4.00%,而对照组高达12.00%,居间差异显示,P<0.05,并发症发生较少对减轻患者治疗痛苦具有直接的效果,此外还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比如控制医疗成本、缩短治疗周期、促进术后恢复等,提示本次研究取得了理想的结果,有效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具备广泛推广价值,此外由于本次研究观察时间较短,暂未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探讨,以期在收集更多的临床资料后对数据进行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朱兴龙,徐高峰.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3):222-223.

[2]王富丽.综合护理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率的影响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0):129.

[3]张凤凤.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9):115+127.

[4]邓羡勇.有效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SA下神经介入治疗后的应用价值体会[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6):210-211.

[5]王洪生.DSA下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1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