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在促进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促进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唐晓艳

界首市中医院  安徽界首   236500

【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共计86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每组各43例。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相关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相关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干预,可以使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心理护理;慢性心衰;应用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Chor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临床循环内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多见[1]。患者心脏出现收缩、舒张功能障碍等情况,导致其心脏静脉血淤积、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各种心脏疾病,最终形成心力衰竭[2]。该疾病患者在临床中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2]。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死亡。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在基本对症治疗基础上,需要采用合理护理方式进行干预。本次研究中以86例慢性心衰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心衰患者。将入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71.62±8.24)岁。观察组43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64-84岁,平均年龄(71.76±8.19)岁。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可进展。入组患者均符合临床医学中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标准,且均为自愿参与,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指导、生活干预等。

观察组以常规护理基础,并加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具体如下:(1)心理评估。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其进行脚力,以便准确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对患者整体状况进行评估。(2)建立良好互换关系。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遵医嘱以及患者护理干预,提高患者信任感,与其建立良好关系,拉近距离。(3)个性化健康宣教。对于慢性心衰患者来说,其病情容易反复,患者常会因此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基于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包括发病机制、相关因素、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等。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习惯为其进行科学饮食方案、运动训练等计划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其治疗信心。(5)家庭社会支持。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叮嘱其多多鼓励患者,给予其支持,促进其稳定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心理状况:从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行观察,2量表满分均为80分(条目20个),患者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焦虑/抑郁越严重,焦虑:SAS评分≥50分,抑郁:SDS评分≥53分。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表示用(±s),检验用t。以P=0.05为标准,若存在P<0.05,表明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比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相关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细如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对(±s;分)

类型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43)

52.49±3.19

34.09±1.51

50.81±1.27

34.77±4.08

对照组(n=43)

52.22±2.21

38.33±1.92

50.79±1.32

38.13±2.93

t

0.456

11.383

0.072

4.386

P

0.649

<0.001

0.943

<0.001

3 讨论

慢性心衰具有病程常、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患者㤇长期进行相关治疗。而且,老年人本身身体各组织器官能力衰退,免疫能力不理想,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预后一般。慢性心衰患者会长期遭受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折磨,因此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甚至引发心理障碍,对治疗与护理产生抗拒,影响治疗。因此,为使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并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是需要采用积极护理措施进行有效干预的。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方式进行干预。个性化心理护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该护理方式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核心,将患者需求作为护理工作出发点,主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进行针对性护理指导,通过化解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对,减少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与依从性

[3]。表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个性心理护理对于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具有理想作用。

综上所述,在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个性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于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具有临床使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龚晨,张贤,林颖,董忻悦,徐晓华.“互联网+”健康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上海护理,2022,22(02):1-5.

[2]朱静.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疗效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5):335-336.

[3]姜贤娟.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负性心理及心功能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9):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