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手术室急救与护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3

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手术室急救与护理探讨

贲世军,文征兵,吴家杰,凌钰媛

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柳州,545005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手术室急救与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多发性创伤患者取样38例,皆为我院2020年05月至2021年05月收治,随机分组,行手术室急救综合护理(n=19,观察组)和常规护理(n=19,参照组),观察手术情况,对比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率、(麻醉诱导时或者术中发生心率失常或者低血容量性休克比例)、凝血功能指标。结果:实施快速、有效的急救和综合护理后,观察组急救时间比参照组短,手术时间(164.16±16.37)min,住院时间(22.40±2.64)d,比参照组短,手术成功率100.00%,比参照组78.95%高,并发症率5.26%,比参照组31.58%低,凝血酶时间(20.10±2.38)s,凝血酶原时间(18.04±1.59)s,凝血活酶时间(40.56±3.31)s,比参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发性创伤患者在手术室实施快速、有效的急救和综合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急救效率,改善手术指标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值得借鉴。

关键词:护理方法;手术室急救;多发性创伤

多发性创伤是指机体同时遭受两个及以上组织或解剖部位损伤,且都是同一致伤因素,具有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复杂的特点[1],急诊救治难度较高,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对此类患者的救治护理当以“快”“准”“急”为主要原则,需尽可能争取更多抢救时间,做到分秒必争[2],这对护理人员隐匿性病情洞察力、责任感、急救技能水平、抢救知识掌握度有极高要求,而规范敏捷的护理配合则是提升多发性创伤手术成功率的关键[3]。本次研究取我院2020年05月至2021年05月收治的38例多发性创伤患者手术室急救资料,探讨评价了手术室急救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以及对临床急救效率、手术指标、并发症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多发性创伤患者取样38例,皆为我院2020年05月至2021年05月收治,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组,行手术室急救综合护理(n=19,观察组)和常规护理(n=19,参照组)。排除指标;(1)既往冠心病、高血压病史者;(2)治疗前存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3)依从性较差者;(4)认知功能障碍者;(5)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6)由外院转入者。(7)接诊时创伤发生12h以上。入选标准:(1)创伤指数( Ts) ≥10;(2)ISS(损伤严重度)≥16 分;(3)收缩压≤90 mm Hg;(4)发生两处以上骨折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的多发性创伤患者。观察组16至147min病程,平均(85.47±15.79)min,17至65岁,平均(42.63±7.88)岁,受伤部位:5例骨盆骨折合并肠破裂,7例股骨干,7例肱骨开放性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男女分布11:8,受伤原因:5例严重撞击伤,9例交通事故伤,5例高空坠伤。参照组16至145min病程,平均(85.10±15.28)min,18至65岁,平均(42.90±7.56)岁,受伤部位:4例骨盆骨折合并肠破裂,8例股骨干,7例肱骨开放性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男女分布10:9,受伤原因:5例严重撞击伤,8例交通事故伤,6例高空坠伤,P>0.05。

1.2方法

1.2.1急救方法

   入院即快速响应开通生命绿色通道,所有患者均接受抗休克治疗,依据患者创伤类型和伤情危重程度实施针对性急救干预,若多发性创伤患者有手术指征,则需在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紧急手术治疗,针对病情稳定者,需对骨折处实施清创、固定及牵引治疗,酌情给予抗感染、抗休克等对症治疗措施。

1.2.2手术室急救护理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1)术前急救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需对其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并询问家属患者是否发生呕吐、昏迷症状,检查患者出血情况、伤口污染情况和胸腹部外伤情况,了解患者是否合并传染性疾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多发性创伤具有病情进展快、发病急的特点,患者由于担忧预后情况、自身伤情,再加之受肢体剧烈疼痛、功能障碍影响,极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降低其护理配合度,为确保后续急救流程能够顺利进行,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性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依据患者心理特点、评估结果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地鼓励并安慰患者,主动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告知患者急救疗效和急救方法,缓解其恐惧心理,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另外,为取得患者信任,护理人员还需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操作熟练度,以此来消除患者不安感,增强其护理配合度。(2)手术室急救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做好充分准备,检查手术器械和抢救仪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开始手术前需对术中用血准备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并在术前30min进行预防感染治疗,给予适量抗生素,针对手术预期持续3小时以上者,则需酌情增加抗生素给药剂量。进入手术室,对患者呼吸状态、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对于病情危重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迅速组织充足的护理人员快速响应首先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应用抢救药物,同时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必要时准备开胸器械,行胸内心脏按压术,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 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道,与此同时,留置并固定好导尿管,防止患者因出现躁动而使导管发生脱落问题,针对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护理人员需立即通知医生实施中心静脉置管,并及时给予输血、静脉输液干预,依据患者心率、血压、脉搏指标对输液量、输液速度进行合理设置。另外,在穿刺成功后,需及时采取血液样本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行穿刺操作时需对对穿刺部位进行合理选择,针对头胸部或上肢损伤者,穿刺操作在下肢静脉进行,针对腹部、下肢或骨盆损伤者,穿刺操作在上肢静脉进行。针对患肢活动性出血者,需第一时间实施加压包扎、止血带止血护理,患肢固定好后,为防止引起继发性损伤,需尽量减少患者被移动的次数,并在固定保护好患者四肢后再实施麻醉诱导。针对插管困难者,需做好吸引器准备工作并精准快速传递插管仪器,协助医生完成插管操作。硬膜外穿刺时,应尽量以轻柔的动作配合医生协助患者翻身,使其保持患侧向上的侧卧位,避免患者疼痛加剧。另外,多发性创伤患者通常会存在创伤性休克情况,护理人员可仔细观察患者皮肤色泽、生命体征、意识、表情来评估休克情况,判断患者病情,据此实施对症护理措施。(3)感染预防:为避免发生交叉感染,需合理安排手术程序,对手术室人数进行适当控制,无菌操作章程也需严格执行,规范化灭菌、消毒手术器械,以此来减少患者感染风险。另外,术中透视应用 C 型臂 X 线机时,需要在仪器上套好无菌保护套,防止患者伤口被污染。结束手术后,对患者伤口进行妥善处理,为防止细菌扩散繁殖,需保证清创彻底,可酌情选择3% 的双氧水、0.5% 的碘伏或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消毒冲洗患者伤口,以此来降低患者术后感染风险。

1.3观察指标

   (1)急救效率:详细记录患者进入手术室、首次CT检查、血标本送检、气道管理、药物使用、建立静脉通道的时间。(2)手术情况:记录患者而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成功样本数。(3)安全性:记录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伤口感染、急性呼吸窘迫、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状的样本数,据此判断手术安全性。(4)凝血功能:检测记录患者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据此判断患者凝血状态。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用SPSS22.0,以t、X2检验计量()、计数(%)资料,P<0.05。

2.结果

2.1急救效率

    分析表1:观察组急救时间比参照组短,效率更高,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急救时间(,min)

组别

例数

进入手术室

首次CT检查

血标本送检

气道管理

药物使用

建立静脉通道

观察组

19

41.15±7.94

26.05±5.16

10.45±2.27

6.85±2.16

1.79±0.40

0.24±0.08

参照组

19

49.75±8.72

32.44±6.38

12.26±2.75

8.74±2.57

2.13±0.36

0.33±0.09

T

-

3.179

3.394

2.213

2.454

2.754

3.258

P

-

0.003

0.002

0.033

0.019

0.009

0.003

2.2手术情况

   分析表2: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更短,手术成功率比参照组高,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表 2手术情况[, n(%)]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手术成功率(%)

观察组

19

1695.25±214.88

164.16±16.37

22.40±2.64

19(100.00)

参照组

19

1688.47±231.28

185.53±20.68

27.14±5.38

15(78.95)

T/X2

-

0.094

3.532

3.448

4.471

P

-

0.926

0.001

0.002

0.034

2.3并发症率

   分析表3:参照组并发症率更高,P<0.05。

表3并发症率 n(%)

组别

例数

应激性溃疡

伤口感染

急性呼吸窘迫

多器官功能

衰竭

弥散性血管

内凝血

合计

观察组

19

0(0.00)

1(5.26)

0(0.00)

0(0.00)

0(0.00)

1(5.26)

参照组

19

1(5.26)

2(10.53)

1(5.26)

1(5.26)

1(5.26)

6(31.58)

X2

-

-

-

-

-

-

4.378

P

-

-

-

-

-

-

0.036

2.4凝血功能

   分析表4,干预后,观察组TT、PT、aPTT水平更高,P<0.05。

表 4 凝血功能 (s)

组别

例数

TT(凝血酶时间)

PT(凝血酶原时间)

aPTT(凝血活酶时间)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19

12.20±1.57

20.10±2.38

10.78±1.49

18.04±1.59

30.66±3.60

40.56±3.31

参照组

19

12.26±1.59

17.15±2.24

10.75±1.50

15.53±2.46

30.25±3.48

36.63±3.58

T

-

0.117

3.934

0.062

3.735

0.357

3.513

P

-

0.908

0.000

0.951

0.001

0.723

0.001

3.讨论

多发性创伤具有进展迅速、病情复杂、发病急骤、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4],也被称为“多发伤”,多由机器损伤、高处坠落、暴力撞击、交通事故所引起,发生多处创伤后,患者机体大量失液、失血,有效循环灌注和微循环不足,可相继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等症状,增加患者失血性休克风险,危及患者生命,故此,为促使疾病转归、延缓病情进展,临床主张早期实施手术治疗,而患者受伤后1小时以内则为黄金救护时间,这就对急救护理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临床研究认为[5],多发性创伤护理中实施手术室急救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手术指标,提升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并发症,其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162.05±15.48)min,住院时间(22.31±2.53)d,比对照组短,手术成功率96.55%,比对照组84.48%高,并发症发生率18.97%比对照组39.65%低,有统计学意义,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总结表1至表4资料得:观察组急救护理后急救效率更高,住院时间更短,手术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皆优于参照组,并发症率5.26%,比31.58%的参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探讨原因:多发性创伤多由意外事故或暴力事故引起[6-8],病情十分危机,可累及多个组织气管,引发代谢性酸中毒、凝血障碍、休克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手术则是挽救患者生命,控制患者病情的常用方式,辅以有效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措施,即可切实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急救效果,缩短患者手术、住院时间[9]。其中,陪伴患者完成手术,给予患者言语鼓励和心理疏导,不仅可排解患者恐惧、焦虑情绪,还可顺利取得患者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手术应激反应,提升患者护理配合度

[10],为后续急救流程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护理人员通过对术中用血准备情况进行严格检查,选择合适实际给予患者适量抗生素,尽快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及时给予输血、静脉输液干预,第一时间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熟练配合医生完成硬膜外穿刺、手术操作,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急救效率和手术成功率[11],在此基础上,仔细观察患者皮肤色泽、生命体征、意识、表情来评估患者病情状况,可为对症护理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合理安排手术程序,规范化灭菌、消毒手术器械,适当控制手术室人数,并在术后酌情选择3% 的双氧水、0.5% 的碘伏或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消毒冲洗患者伤口,可有效降低患者感染风险[12]。另外,评估患者呼吸情况、气道情况,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与口鼻腔的异物、血块、呕吐物、分泌物,可稳定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率。

    综上所述,手术室对于严重多发复合伤患者能够做到快速响应、快速开通生命绿色通道、快速呼救、快速分工协作、快速开通更多给药通路、快速用药、快速备好急救物品、快速输液备血。急救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不仅可改善多发性创伤患者凝血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手术、住院时间,还可提升急救效率和手术成功率,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宋志明,焦昌结,陈检明,等.早期微创内固定手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创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效果及对骨形态发生蛋白水平的影响[J].广西医学,2020,42(20):2670-2673.

[2]吴爱花.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配合创伤救治原则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5):278-279.

[3]秦艳丽.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创伤救治原则对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抢救反应时间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0,44(07):983-985.

[4]韩力,赵建文,王晓伟,何红英,吴卓,张建政.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心肌损害指标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11):2068-2071.

[5]魏巍,陈荣,张伟,等.损伤控制理论对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0,42(03):252-256.

[6]赵飞.探究对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应用手术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效果[J].临床研究,2020,28(03):91-92.

[7]李可强,李辉红,杨建.重症监护病房多发性创伤患者神经内分泌动态变化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9,27(12):74-76.

[8]菅志飞,孙维,杨华清,等.不同抗凝策略对急性多发性创伤伴下肢骨折患者DVT和肺栓塞发生率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21):4165-4169.

[9]戴宁凰,郑中锋,李威,等.钝性胸部创伤所致多发性肋骨骨折或肺挫伤患者血清表面活性蛋白D和白介素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07):97-99.

[10]宋美姣.基于流程重组的一体化护理流程对提高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07):1164-1167.

[11]李志芹,毕淑娟,吴颖.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配合创伤救治原则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02):120-122.

[12]刘金彦.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多发性创伤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