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组织再生术与口腔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牙周组织再生术与口腔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赵青

湖南省株洲北雅医院  湖南 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研究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80例我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进行研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牙周组织再生术,研究组行牙周组织再生术+口腔正畸。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复发率及治疗前、后的牙周指数(牙周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牙菌斑指数PLI)。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2.50%),复发率(2.50%)低于对照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D、BI、GI、PL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组织再生术+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牙周组织再生术;口腔正畸;牙周炎

牙周炎是一种由牙菌斑中细菌侵蚀牙周组织而引起,出现牙齿松动、牙龈红肿及牙周袋溢脓等现象,如治疗不及时、彻底,更易造成牙齿畸形或周围组织坏死,进一步加重病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通畅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炎,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牙周缺损,但会造成感染、牙齿错位等情况。因此笔者就牙周组织再生术+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32-58岁,平均(45.87±3.21)岁;病程1-12个月,平均(6.42±0.71)个月。研究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1-59岁,平均(46.21±3.18)岁;病程1-13个月,平均(6.51±0.68)个月。两组资料比较,差异同质可比(P>0.05)。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牙周病学(第2版)》[1]中牙周炎的相关诊断标准,经影像学确诊;(2)近期未接受过牙周炎治疗者;(3)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口腔疾病者;(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者;(3)拒绝参与或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两组均行牙周基础治疗:牙周清洁消炎、清除化脓坏死组织、平整牙根等。

对照组:牙周组织再生术。根据患者的牙齿损坏程度进行牙齿整合,龈上洁治、龈下刮治、调颌及根面平整术,控制菌斑;部分患者牙周袋深度>5mm,且牙槽骨严重受损,需行牙周翻瓣术,进一步修复牙根,并于牙槽嵴边缘部位及牙周骨缺损部位植入人工骨,黏骨膜瓣修复缝合,清除受损的牙龈组织。

研究组: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牙周组织再生术后1周,行口腔正畸治疗,以患者牙齿状况为依据,在牙齿表面选用适宜的托槽粘接,固定磨牙粘接颊面管,于位移牙齿段放入直丝弓矫正器,矫正牙齿,在操作的过程中注意,镍钛丝修齐整平上下牙弓,排齐牙齿,关闭牙间隙(牙间隙控制在2-3mm)。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复发率及治疗前、后的牙周指数。

临床效果:以症状、牙齿咬关系判定,显效为症状完全消失,咬关系正常;有效为症状明显改善,咬关系基本恢复正常;无效为症状、咬关系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牙周指数包括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2.0,n(%)描述计数资料,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等级资料运用Z检验。()描述计量资料,t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及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复发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复发率

对照组

40

18(45.00)

15(37.50)

7(17.50)

33(82.50)

9(22.50)

研究组

40

26(65.00)

14(35.00)

0

40(100.00)

1(2.50)

Z/χ2或校正χ2

2.024

5.636

7.314

P

0.043

0.018

0.007

2.2 治疗前、后的牙周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PD、BI、GI、PL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数值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的牙周指数比较

组别

时间段

PD(mm)

BI(%)

GI(%)

PLI(%)

对照组(n=40)

治疗前

4.51±0.62

1.78±0.23

1.27±0.23

1.82±0.51

治疗后

3.83±0.41

1.37±0.21

0.74±0.23

1.46±0.25

t

5.735

8.268

10.240

3.968

P

0.000

0.000

0.000

0.000

研究组(n=40)

治疗前

4.48±0.57

1.76±0.22

1.29±0.24

1.84±0.49

治疗后

2.94±0.48

0.78±0.14

0.35±0.11

1.14±0.21

t

13.001

23.681

22.469

8.288

P

0.000

0.000

0.000

0.000

t组间治疗前

0.224

0.395

0.378

0.178

P组间治疗前

0.412

0.347

0.353

0.430

t组间治疗后

8.851

14.727

9.652

6.166

P组间治疗后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牙周炎属于慢性感染性口腔病症,可严重破坏牙周支持组织,影响咀嚼功能,应用牙周组织再生术,可在牙周骨丧失病灶处形成机械屏障,重建牙周组织结构,虽然有一定的修复效果,但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效果并不十分理想[2]。因此笔者就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的效果及复发情况进行探讨。

在本次研究中,以临床症状及牙齿咬关系判定临床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的有效性,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正畸可改善牙周排列、错位畸形,配合牙周组织再生术,促使咬关系恢复正常,从而提高疗效。另外口腔正畸治疗还可从源头上控制牙周炎的复发,故而研究组仅出现1例复发,而对照组则有9例复发,这是由于牙周组织再生术不能有效解决牙排列不齐的情况,牙周容易滋生细菌,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牙周指数包括PD、BI、GI、PLI,其中PD可了解有无牙周袋和附着丧失(用带有刻度的牙周探诊来探测牙周袋的深度和附着水平),GI只观察牙龈状况(牙龈颜色和质的改变及出血倾向),PLI可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衡量牙周病防治效果(根据牙面菌斑厚度记分),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PD、BI、GI、PL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两组患者的牙周组织情况无明显差异,可进行不同治疗效果的对比,且经过治疗后,研究组PD、BI、GI、PLI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也进一步证实了口腔正畸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可提高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孟焕新.临床牙周病学(第2版)[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4

[2]朱敏姬,滕英,潘慧琦,等.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牙周炎患者咬合创伤改善的研究[J].当代医学,2022,28(04):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