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治疗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治疗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

陈素萍,李翠琳*

鞍山市妇儿医院 辽宁 鞍山 114014

【摘要】目的:对于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采取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9.07~2021.07我院收治的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n=95)为研究对象,治疗2组(n=50)在治疗1组(n=45,腺样体切除术)基础上联合置管术。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儿耳鸣耳闷时间、鼓膜愈合时间、听力恢复正常时间相比,治疗2组恢复时间较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采用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关键词】中耳炎;腺样体切除;置管术;应用价值

中耳炎是临床耳鼻科常见疾病,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罹患率较高,多发生在儿童,患儿多有听力下降、耳闷、耳鸣等表现症状,而难治性中耳炎疾病则主要是因炎症所导致的腺样体肥大影响咽鼓管功能的非化脓性炎性疾病,若治疗不及时,严重者会出现耳聋后果,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1-2]。临床针对该疾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疗效确切,能快速控制疾病进展,既往主要采用腺样体切除术进行治疗,但会存在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的问题,会影响整体治疗效果,故而需要积极寻求另外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次研究对于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采取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的应用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开展时间段为2019.07~2021.07,实验例数有95例,实验对象是我院收治的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治疗1组(n=45)中男性占比为55.56%(25/45)、女性占比为44.44%(20/45);患儿年龄区间范围在4岁至10岁,平均(6.16±0.35)岁;病程5~22个月,平均(11.28±1.39)个月。治疗2组(n=50)中男性占比为56.00%(28/50)、女性占比为44.00%(22/50);患儿年龄区间范围在4岁至12岁,平均(6.14±0.32)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1.29±1.35)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各项资料较为相似,P>0.05。本次研究获得患儿监护人手术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开展。

1.2 方法

患儿术前6h禁食、禁饮,采取全麻方式,肩下垫高,患儿头部后仰,消毒、清洁完毕后,置入开口器,应用导尿管通过鼻腔将软腭上吊,暴露鼻咽部腺样体,用鼻内镜探查腺样体,明确位置及大小后利用切吸钻进行切割,从边缘向内部缓慢切割,切割完成后进行压迫止血,无异常后撤出鼻内镜。去除垫肩,头侧位,患耳朝上,外耳廓及耳道消毒后,治疗1组患儿在耳显微镜下穿刺患耳鼓膜,抽出鼓室积液。治疗2组患儿在完成腺样体切除术后开展置管术,在耳显微镜下,选择软质硅胶通气管,切开鼓膜前下方,将中耳及鼓室内积液吸出,在切口处置管,保持管腔通畅。术后均进行常规抗炎、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耳鸣耳闷消失时间、鼓膜愈合时间、听力恢复正常时间差异变化,并记录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并发症例数,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差异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借助系统SPSS23.0进行整体、对比,(±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χ2检验,当数据分析结果显示P<0.05,则表明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价值。

  1. 结果

2.1症状改善以及术后

两组患儿耳鸣耳闷时间、鼓膜愈合时间、听力恢复正常时间相比,治疗2组恢复时间较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

表1对比观察两组症状改善差异以及术后并发症 [(±s)/n(%)]

组别

例数

耳鸣耳闷消失时间(d)

鼓膜愈合时间(d)

听力恢复正常时间(d)

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1组

45

14.13±1.28

18.34±2.74

34.28±2.16

8(17.78)

治疗2组

50

10.21±1.16

13.28±2.16

27.15±1.87

2(4.00)

t/x2

15.660

10.045

17.243

4.774

P

0.000

0.000

0.000

0.029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群体常见病、多发病,不仅会给患儿躯体症状带来许多不适,还会影响其听力及语言发育,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常规保守治疗方案难以取得预期理想治疗效果,会加重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手术疗法是疾病的首要治疗方案,腺样体切除术的应用能够快速解除鼓室积液问题,减轻机械性压迫,从而帮助恢复患儿听力,但该手术方案会存在炎症积水排除不彻底的情况,从而导致术后复发风险高,并发症发生率高。在此基础上联合鼓膜置管引流术,即在腺样体切除术后留置导管,达到引流积液目的,彻底排除炎症积水,能够确保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鼓室通气,进而能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且腺样体切除术的应用能够清除细菌及其生长环境,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鼓膜置管术的进一步应用能够提高积液排除效果,避免出现积液残留情况,防止其进入血液中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风险上升,促进中耳积液引流,从而达到改善患儿听力的目的

[3-4]。研究结果表示,两组患儿耳鸣耳闷时间、鼓膜愈合时间、听力恢复正常时间相比,治疗2组恢复时间较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充分肯定该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梁宏非. 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21, 19(17):63-64.

[2]王广明, 刘聪, 刘闯. 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在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 18(12):47-48.

[3]杨小营. 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应用于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 14(6):85-86.

[4]陈子涵. 鼓膜置管术联合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中长期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 31(24):3987-3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