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的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行政事业单位的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

卜蕙菁

浙江大学结算管理中心310027

摘要: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在这种大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进而潜藏着一定的风险。金融风险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如何实现新时代背景下对金融风险予以防控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点。鉴于此,本文将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当前影响金融风险防范的相关因素予以了明确,并提出了可行的内部控制措施,旨在为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金融风险;内部控制

引言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政策执行、监督的重要机构,其资产稳定、会计信息真实、职权落实情况等对社会经济稳定起到关键性作用,但从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来看,其面临诸多金融风险,如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会计信息化安全风险、内部控制风险以及资产管理风险。故而,如何通过制度或措施实现金融风险控制逐渐成为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金融风险

1.1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一是会计业务自身信息失真的风险,即在业务发生的事前或事中,取得原始凭证和填制原始凭证时信息失真;二是会计人员未能发现会计信息失真,或者采取不恰当的方式处理会计业务的风险。近几年,随着预算管理要求的不断强化,新政府会计制度、财税改革及成本核算指引等制度相继颁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部分会计人员因其专业素质不高,不能及时掌握新的政策制度,致使支出预算不匹配、支付混乱、重复打款或错位付款、未对达标资产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往来账目长期不清理、账务处理错误等问题时常发生。

1.2会计信息化安全风险

信息化在给会计工作带来便利高效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安全风险。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其对会计数据的安全性要求更高,部分单位的数据甚至属于国家机密。而信息化带来的会计信息的储存风险、会计数据非法泄露风险、会计信息化平台用户名和密码管理的风险等都值得重点关注与防范。

1.3内部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涵盖单位各项经济业务,包括预算、收支、资产、采购、工程、合同、事项决策机制等,而各项经济业务最终都会体现在会计信息中。单位未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体系、缺乏一级管理制度、制度间相互冲突、修订制度不及时、不依照制度办理业务、职责分工不清、不相容岗位未分离等都会导致单位管理混乱、资产使用绩效低下、采购环节徇私舞弊、滋生违法腐败行为等问题的出现。

1.4资产管理风险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大多数为行政拨款,由于其非经营性及缺乏竞争性,导致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不当、权责不清、维护不力、处置不规范等问题频发。例如,接受捐赠或划拨资产未入账、超标准配备资产、部分大额资产购买未经论证、资产滥用、使用效率低下、部分资产年久失修、维护维修无人管理、甚至一些资产从未使用达到使用年限即报废、资产盘点清查流于形式等。这些都会导致会计信息无法及时反映单位资产真实状况。

2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管理内控建设及风险防范的策略

2.1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人员专业培训

首先,要制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按照经济业务类型分别制定相关报销管理办法、按经费来源分别制定资金管理办法、按会计职能分别制定岗位职责等,规范会计原始凭证的取得与填制要求,统一会计工作的处理流程。其次,要制定合理的制度修订规则,能根据上级部门政策制度的变动及时修订单位会计工作规范。再次,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任职要求,对在财务部门工作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专业知识培训、单位经济业务制度文件学习、财务信息化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学习,同时加强对外交流,定期与相关单位进行实务操作等方面的交流学习。对各业务部门负责财务报销相关事宜的工作人员进行财务报销平台操作及报销规范培训。最后,形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长效机制,对会计人员进行工作质量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奖惩并行,以督促会计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2.2增强风险防控意识

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风险防控的重要性,相关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会计风险防控的意识,要梳理单位经济业务活动中不规范的行为,厘清容易出现会计风险的工作环节,研究重要风险点的防控策略,并在单位范围内大力宣传会计风险防控知识。其次,要从行动上落实会计风险防控措施。针对会计风险高发的工作环节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建立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健全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对于已经建立财务信息化平台的单位,尤其要做好其网络安全防控工作,要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定期对网络防控系统进行维护与检测,定期备份单位信息化数据,要警钟长鸣,不断开展会计风险防控知识宣传与专业知识培训。

2.3完善内控体系建设

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是单位管理规范、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前提,也是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合法合规的重要保障。内控体系应涵盖单位“三重一大”议事规则、预决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采购业务管理、资产业务管理、工程项目业务管理、外包服务业务管理、合同业务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等与经济活动相关的业务类型。完善内控体系就要全面制定管理制度,以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严格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绩效监督与评价、严控收支业务、规范政府采购、加强资产管理、严管工程造价、强化网络安全防控,要对各类业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职责分工、不相容岗位、主要风险点及其防控举措、基本办理流程等进行详细说明。内控体系应从单位层面统一管理,成立专门内控建设领导小组,指定财务或者审计部门牵头负责制定相关业务的一级管理制度,形成对单位所有经济业务的整体控制。定期开展对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根据各行政事业单位自身情况群策群力不断修订与完善相关制度,实现把权力关在笼子里。

2.4健全监督反馈机制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健全内部监督体系,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提高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任职要求,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化职业能力培训,制定内部审计相关制度,强化对各经济业务事前、事中的监管,提高对预算执行、收支业务、工程项目、合同履行、资产绩效等重要风险点的审计力度。同时应建立单位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动机制,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应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内部监督部门应长期对外公布线上线下的问题反映渠道,制定信访举报等监察制度,定期公布问题调查结果。其次,应从政府层面完善外部监督体系。各级政府的巡视巡察组应与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及相关主管部门等建立外部监督信息共享及联动机制,巡视巡察中要重点关注审计问题整改情况,审计也应重点关注巡察中发现的问题。要加强外部监督力度,规范问题处理流程,坚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要形成外部监督长效机制,不断对管理混乱不作为、违法腐败乱作为等行为形成震慑。最后,要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提高监督效率,外部监督可参考内部监督反馈的问题,而内部监督则要督促单位对外部监督中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并及时对外反馈整改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行政事业单位当中对财务管理内控及风险防范工作进行不断的强化,能够使其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对相关工作保持高度的重视,要结合实际,对各项强化措施进行合理的应用,使相关工作的效果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刘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3):42-43.

[2]李董,志军.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J].首席财务官,2021(8):137-138.

[3]杨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J].大众投资指南,2021(7):107-108.

[4]孔亚莉.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和风险防范[J].纳税,2019(16):1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