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致化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中的效果及心理状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细致化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中的效果及心理状态分析

张微 ,李彤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摘要:目的:分析在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联合运用细致化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心理状态。方法:选取60例我院2019.1—2021.3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用完全抽样法分为研究组(30例)行细致化护理模式,对照组(30例)行一般护理,观察和比较组间BPR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思维缓慢(5.01±1.42)分、焦虑抑郁(3.03±0.71)分、易激怒(4.18±1.02)分、缺乏动力(4.75±1.08)分、敌对猜疑评分(3.06±1.12)分均比对照组要低(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6.67%)相比对照组(76.67%)要高(P<0.05)。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模式有显著效果,对患者病情改善有促进作用,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细致化护理模式;恢复期

精神分裂症是指一组病因尚未明确的重性精神障碍,既往临床上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以药物治疗为主,能够有效控制疾病进程[1]。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是预后的重要阶段,处于该时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存在心理问题,容易增加疾病复发风险[2]。因此,恢复期对护理干预的质量有较高要求,予以患者具体化、细致的干预措施对改善预后尤为重要。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对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施以细致化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0例我院2019.1—2021.3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用完全抽样法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在20-62岁,平均(41.02±4.58)岁。对照组(30例)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在21-64岁,平均(42.48±4.76)岁。组间基线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一般护理,予以用药指导,维护病房环境,监测病情,以口头形式指导患者生活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研究组行细致化护理模式,①健康宣教:采取适合的语言表达方式说明疾病相关知识,并耐心的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②心理护理:以多种角色与患者进行交流,如以朋友的角度关心、鼓励患者,以专业角度给予患者反馈与建议,使患者获取心理支持,增强自我效能及康复信念。③饮食护理:针对患者病情、饮食结构制定饮食指导计划,合理规划营养物质的摄入比例与结构,叮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提高维生素的摄入量。④生活护理:增强与患者家属的联系,向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讲解患者病情、与患者相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使患者获取亲情支持。同时,护理人员可组织患者进行娱乐活动、集体活动,使患者在交流互动中减轻对社交的抵触心理,促进提高其生活能力。

1.3观察指标

BPRS评分:评定采取BPRS量表,评定纳入项的数值越低提示患者病情恢复好,护理效果越具显著性。

护理满意度:评测采取本院自制调查问卷,出院前收回,总满意率=完全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输入spss26.0计算,计数资料:n(%),x²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有差异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BPRS评分

对照组评测纳入项相对要高,P<0.05,见表1。

表1 BPRS评分对比(,分)

组别

n

思维缓慢

焦虑抑郁

易激怒

缺乏动力

敌对猜疑

研究组

30

5.01±1.42

3.03±0.71

4.18±1.02

4.75±1.08

3.06±1.12

对照组

30

7.24±1.53

5.33±1.42

5.26±1.74

7.36±1.45

6.38±2.87

t

--

5.851

7.935

2.933

7.907

5.902

P

--

0.000

0.000

0.005

0.000

0.000

2.2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的评测值比照对照组要高,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n

完全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研究组

30

20(66.67%)

9(30.00%)

1(3.33%)

(29)96.67%

对照组

30

15(50.00%)

8(26.67%)

7(23.33%)

(23)76.67%

--

--

--

--

5.192

P

--

--

--

--

0.023

3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确切病因目前并不明确,大脑结构异常、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因素均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紧密联系。在前驱期,常见临床症状表现为焦虑、猜疑、抑郁等,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会导致患者出现妄想、思维混乱、运动行为异常、幻觉等[3]。且部分患者伴随暴力倾向、自杀倾向等症状,会增加治疗难度。恢复期患者的病情经过治疗已经处于基本恢复或痊愈的状态,但部分患者容易因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负性心理,包括抵触社交、焦躁、抑郁等心理疾病,对病情完全恢复有一定影响,甚至会诱导病情复发。因此,予以患者高效护理干预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组间BPRS评分比对,研究组各项评分值更低(P<0.05)。组间护理满意度比对,对照组的评测值更低(P<0.05),原因分析为:细致化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有较高关注度,其是从多角度、多层面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在消除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抵触心理的同时,改善其心理状态,进而减少风险因素。如在进行健康宣教时,以易懂的语言表达形式为主,可规避使用专业术语讲解时患者难以理解的情况,从而有效消除患者认知误区,提高其配合度。同时,联合心理干预,从不同角度渗透正向观念,进行心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感,还能够通过正向引导增强其信念。此外,在实施生活护理时,以患者感受为主,组织其参与活动可避免患者长期独处增加负性心理的情况。同时联合患者家属,可使患者在感受多方支持下,逐渐自主转变心态。

综上,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引入细致化护理模式可获得理想效果,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病情恢复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淑红, 肖清, 周新英. 积极心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21, 28(16):255-257.

[2]李林.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 28(8):163-164.

[3]赵敏, 张丽, 王翠,等. 知信行护理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理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 28(1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