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3

县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策略探究

王润梅

单位: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教育事业发展中心  邮编:324200

摘要:区域教育信息化管理是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内容。针对当前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存在“建设重硬件轻软件、管理重条线轻统筹、应用重组织轻效果”等问题,应强化信息系统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完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行动的有机结合;推行创新理念,抛弃旧式管理思想;充分利用信息化建立学生分层发展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信息管理 教育信息生态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明确了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方向。在《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以及《教育现代化 2035》发布之后,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时代,但是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改革工作如火如荼进行,但是改革中的痛点和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致力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适合的教育,以个性化教育、人性化理论作为支持,基于按需选择,让学习能够真正发生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身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彰显出教育信息化的力量和价值。

一、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按照社会的发展进程,我国的教育大概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古代社会、现代社会三个阶段。其中,原始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出现意识形态最早的社会形式,那时的教育由于人类是依存简单的劳动维持生存目标,故而教育的目的也与生产性和人与人之间的统一性相关联。后来进入古代社会,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生产劳动,出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历史时期,为了满足统治需要,教育得到空前发展,甚至不断涌现出专门的教育机构及选拔考试,无论是先秦时期设以庠序学校,还是隋唐异常繁盛的儒教佛道,兼通六艺的教育方针,无一不与当时时代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而到了现代社会,人类的意识形态已然觉醒,教育机构和体系经过上千年发展变更逐步完善,教育内容学科门类变得更加丰富多样。那么,纵观教育发展的整个历史阶段我们不难看出,每当社会行进到一定的阶段需要过渡到下一阶段时,教育事业往往是与时代平行甚至走在时代前列的,从另一角度而言,我们甚至可以说教育事业的过渡程度是划时代改革能否转型完成的重要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在信息化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下一主题的阶段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教育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区域范围内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现状

(一)重硬件轻软件的错位发展

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各个学校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我们不难发现的一个事实是,大部分学校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备上,比如,大量引入硬件设施,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乎应有尽有,部分学校还配备监控室,提供校园区域网络等。管理系统的高效使用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及网络专业知识与能力,但是一方面,目前一些工作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和应用相关的网络技术,而且对于管理体系的相关知识以及体系的内在联系不能充分理解;另一方面,系统的使用人员在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中没有更多地参与到其中,导致使用者对系统的许多功能在实际应用时并不是很了解,系统的功能也就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系统的实用性并不强,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二)信息管理系统缺乏标准化

教育信息管理硬件系统的开发是教育信息化工作完成的基石,可以说没有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技术教育就无法和信息网络相结合,但是要完成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信息的编码无法同时做到各部分工作协调兼容发展,不仅无法起到辅助教学工作的效果要求,反而会带来更大的效率损失。例如,一个用来控制教师请假事务的系统,教师端提交了请假数据,但是教务端没有及时读取处理并做出安排,就会给该天该老师所教授的所有课堂产生连带效应,影响教学秩序,因此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标准化极其重要。只有实现信息及时的无缝衔接,才能让管理系统在运作中流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管理模式仍停留在局部层面

对于管理的定义,各人众说纷纭,其中斯蒂芬·罗宾斯所给出的定义是:“所谓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一理论令人印象深刻,主要强调了管理所要求的效率问题,而在广义上,我们一般把管理称之为“在某个特定环境下,以人为中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 调、控制及创新等手段,对组织拥有的财力、人力、物力进行有效决策计划、领导和控制,以期高效地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管理中心活动的主体是人,而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所要做的,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编码互译,最终用计算机网络代替人完成管理活动,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但我们都知道,人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同时管理又是一项高难度的活动,要想技术完全达到计算机代替人类思维是完全不可能的,这就导致许多高校在引进信息技术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的需求目标,忽视了管理观念里所要求的科学化,缺少一定的管理思维,狭隘地认为教育信息化管理只是单纯地把计算机技术引入教学管理中,这就导致目前管理信息系统在教育中的运用只停留在局部层面,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深入运用。

(四)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人才机制有待完善

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本质上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这一目标。这就要求,开发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人员不仅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的科学知识,能够对系统进行信息网络的软件编写,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熟知管理的各项职能分工,除此之外,又要有一定的教育理念,恰当的教学思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能够做到开发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人才不仅仅是专业化人才,还需要是复合型人才,而当前这类人才在市场上仍旧是比较稀缺的,且该系统开发工作跨度大,周期长,复杂程度高,不易于完成,这也是目前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之一。

三、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策略

(一)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

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并非单一的网络、计算机建设,这种理念并不科学,区域教育信息化方向如同历史的发展脚步一样,也是时代的缩影,区域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三个内容:(1)基础的应用、开发;(2)信息资源的科学处理;(3)构建完善的信息产业,上述三个内容之间息息相关,缺一不可。要真正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保障各类信息资源的协同发展,实现各类宝贵资源的及时共享,打通平台和平台之间的禁锢。对此,学校要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开发系统,做到现实性、科学性之间的紧密结合,最大限度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教育,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熟练使用操作平台和系统,让信息技术、优质资源做到高效的互通和应用,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二)保障信息系统构建的系统性

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涉及诸多因素,并非单一的局部问题,而是一个宏观问题。因此,对教育者而言,也要从宏观角度着手思考、分析,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考虑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真正将信息化引入教学活动,确保信息系统构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做到统一规划和管理,提高区域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避免资源遭到浪费。同时,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会影响一个学校、学科发展,能够帮助学校顺利完成目标,但是,信息化建设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如果运用得当,能够显著提升学校的建设水平,如果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当,那么就无法起到对系统的协调作用,这必然会影响教学效率,给学生、学 校、教师带来负面影响。

(三)管理思想要做到与时俱进

教育管理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一般都是采用被动化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下信息无法实现精准传递、效率也不高,也很难得到师生的认可,而利用信息化平台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因此,在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创新理念,摒弃传统管理思想,主动推陈出新,任何教学改革都会引发旧的教育体系与新的教育体系之间的矛盾,上述问题必然存在,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出现,不可否认的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益法宝。作为教育管理人员,需要摒弃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主动探索全新的思想,顺应区域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需求,能够灵活应用互联网平台对各类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进行交互共享,掌握信息化系统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方式,在具体教学环节,还要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做到对教学效果的实时监督,将学生纳入评价体系,实施差异化评价,针对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成效进行全程监督。在区域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路程中,必然会出现风险,通过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保证系统能够满足区域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构建学生分层发展体系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区域教育信息化是培育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构建完善的学生分层发展机制,将信息化建设与分层发展相结合,通过科学的渠道和方法来提高教育效率。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最大的优势就是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开放、平等和互动,这类教育资源便是促进学生人性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传统教育体系会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当学生升学后,新教师很难了解他们在上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在同一阶段的教学中也经常会出现中途更换教师的情况,这就会引起教育信息的断层,对学生信息化发展非常不利。通过教育信息化系统,能够将每一位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帮助教师便利地看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轨迹,以更好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发展计划,通过该种方式,既能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够促进教育之间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教育信息化路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需而建、因用而优、因研而新”,我们一直贯彻始终。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变革与发展,“适合的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也会有一些变化,但“适合的教育”的本质不会改变,那就是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围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在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上,需要从制度、人才等方面发展,做好各类资源、信息的协调作用,形成全社会支持、关心信息化教育的环境氛围,为现代化区域教育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徐晶晶,黄荣怀,王永忠,等.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挑战、实践模式与动力机制[J].电化教育研究,2019(6).

[2]邹海鸥,顾宇蓉.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构建研究[J].国际公关,2019(6).

[3]刘小莲,伍文臣.大数据驱动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实践研究: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J].中小学电教,2018(11).

[4]邹海鸥.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11).许飞.现代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初探[J].东方教育,2016(01)